“月是故乡明,话是乡音亲”——建筑与设计学院方言小分队开展方言调查实践活动

发布者:刘勇发布时间:2017-08-16浏览次数:102

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文明,建筑与设计学院方言小分队于8月2日至8月15日在重庆、徐州、辽宁、广州等地开展方言调查实践活动。通过街访、网络问卷等形式,全方面地了解了各地方言的使用与保留情况。孙雨多、刘志颖、刘斌等一行18人参加了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8月2日至8月3日,分队各成员拟定了调查的相关内容,确定了调查问卷、录制采访视频等社会实践活动方式。8月4日至8月9日,实践团各成员穿上班服在重庆、辽宁、徐州、广州等地区进行街坊。他们大量地发放调查问卷,并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记录了街访过程,当地居民也热心地接受调查与采访。街访中,有一位年迈者谈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由多民族共同组建起来的、庞大的、丰富多彩的体系。方言是地方文化的象征,通过方言,可以侧面反映地方开发历史、交通状况、地方风物、习俗观念等。月是故乡明,话是乡音亲,方言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也是人们对家乡的一种情怀。”活动期间,队员们在网上也发布了相关的电子调查问卷,扩大了调查范围。8月13日至8月15日,分队各成员结合相关书籍资料对采访及问卷调查所获得的信息进行了分析,发现大多数居民还是有保护方言的意识,并意识到方言作为一种文化正在流失。熟知方言的都是老一代的长辈,青少年对方言的认知及使用情况不容乐观。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提倡说普通话的当下,方言正面临着萎缩和消失的境况,做好方言保护,对于传承地方文化意义深远。

故乡是一个人灵魂的栖息地,方言是让一个人记住故乡的最好方式。通过此次有关方言文化保护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队员更加了解各地方言的使用和流传情况,也提醒了各地居民意识到方言文化流失的严重性,唤起他们的保护意识。方言作为各个地区特有的非物质文化,希望老一代的长辈和新一代的青年人做好方言保护,传承地方文化。

新闻来源:建筑与设计学院 韩隽怡摄影:林立斌 刘斌责任编辑:田潇濛审核:范韶维

图片新闻

视点新闻

视频新闻

基层快讯

媒体矿大

文艺园地

矿大故事

光影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