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而不厉怀热忱,革故鼎新筑师德

——记第二届“立德树人•最美教师”安全学院刘贞堂老师
发布者:刘勇发布时间:2016-09-09浏览次数:1971


三十年铸造师德,他严于律己,心怀热忱,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三十年教改之路,他求实创新,精益求精,丹心未泯创新愿,白发犹残求是辉。

他曾主持过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煤炭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三等奖,校教学成果特等奖,校级优秀教学质量奖……众多荣誉加身,他仍葆有初心,笃定前行。

他,就是第二届“立德树人·最美教师”安全学院刘贞堂教授。

 

坚持教改,鞠躬尽瘁为课堂

三十年的教学之路走来,刘贞堂教授改革教育之心未息。谈及原因,他说:“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优秀的职业道德,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力求让每位同学都能更好地学习更多的知识。”

对于教改,教授可谓细致入微而又兢兢业业。为了让学生了解本专业当前状况和发展前景,明确学习重点,掌握学习难点,他翻阅了大量文献开展备课工作;为了发现和改正教学弊端,优化课程专业设置,他广泛调研寻求各方意见;为了安全工程专业建设,他多次参与制定本科培养方案和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培养方案。

在课程结束后,教授也不忘寻求学生意见。在“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课程结课后,他会发给学生一张调查问卷,让学生对课程进行评价,给予建议,然后再找一部分人举行座谈会,让学生敞开心扉为老师提供教学改进意见。“当然不能只找好学生,他们的想法可能都一样,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的看法会不同。”教授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知识,而不仅仅是取得高分。

教授担当主讲人之一的“矿井通风”课程被选为学校教改项目重点示范课程,而教授为此所付出的努力,可谓殚精竭虑。在“矿井通风”卓越班课程中,他采用研讨式教学方法。为了提高研讨效果、发散学生思维,让每位同学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授带领课程组老师系统研究了该门课程的知识点,凝练出研讨题目,确定研讨小组合适人数,确定下达研讨题目时间、学生汇报时间等,以求学生发挥到最好。往年在学生讲完以后,老师的点评很少,学生往往对自己的作品不明所以,后来刘教授总会留五到十分钟的时间,不仅让老师进行点评,也让学生进行自我点评和互相点评,以期让学生更了解自己的作品。

教授说:“教学过程中,我觉得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很多课程设计交上来以后,缺乏师生间的沟通和反馈。学生最终只看到一个成绩,而不知道自己做得好坏,也不知道如何改进。”就这个问题,他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一方面,教授认为可以将课程设计批改后发回给学生,等他们看完之后再收回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该课程的知识点;另一方面,他觉得可以根据多年以来学生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安排一次讲座,进行点评与分析,让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认识和设计能力。“我注重课程设计的内容、要求和质量,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教授说道。

教学改革三十年来,教授一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本着“求实、创新、严谨、扎实”的态度开展教学工作,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学生,力求将课堂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做得更科学合理。所谓师德,莫过于此。

 

心系学子,衣带渐宽为育人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刘贞堂教授在矿大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的三十多年中,一直心系学子,培养的学生不计其数。

“严格、耐心、慈祥是老师给我的最深的印象。课堂上老师一丝不苟、严格要求,对每位同学负责,力求让每位同学都学到更多的知识。”这是刘贞堂教授曾经的学生,也是现在的同事李忠辉老师对他的评价。刘贞堂教授自己则说:“以前在做班主任的时候,我每个学期都会找每个学生聊一次,注重与他们的沟通、对他们的引导。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要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踏实做人、认真做事。”

刘贞堂教授在做班主任期间,曾遇到过一个令他印象深刻的学生。“那个孩子很聪明,擅长书法,喜欢做宣传工作。”刘贞堂教授说道。

在一次社团竞选失败后,他就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学习、上课似乎已与他无关。作为班主任,刘贞堂教授很快就发现了这个苗头。在了解到他因竞选失败而颓丧之后,刘贞堂教授做的第一步,便是找他谈心。了解到他喜欢做宣传工作,刘贞堂教授就将班里的宣传工作都交给了他,希望他能从中找到自我成就感,然而这并没有什么成效,他反而变本加厉,开始用打游戏赚钱,导致学期末多门课程考试不及格。于是刘贞堂教授就想出了另一个法子:让班里的班委带着他,一对一地进行监督,让班委上课带着他,自习带着他。如果他不去,就让班委给自己打电话,督促他去上课和自习,最后他顺利通过了各门课程的考试。

到了大四做毕业设计的时候,他的毕业设计进展缓慢。当其他同学的毕业设计都已经做得差不多了的时候,他却只做了一点点。知道情况后的刘贞堂教授找到他,又跟他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和谈心。为了使他能够顺利毕业,刘贞堂教授每天抽出时间来亲自督促他做毕业设计。从始至终,他都没有放弃过这个学生。后来毕业后,那个学生去了煤矿现场工作,五年后,又考取了公务员,如今发展得很好。

“作为老师,在能帮学生的时候就帮一下,能拉一把的时候拉一把。对我们而言,可能只是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但对学生而言,却事关一生。”教授笑着说。


严苛实践,莘莘学子指明灯

由于安全专业是一个现场应用非常强的学科,为了让学生真正地了解矿井下的实际情况,刘贞堂教授对学生实习的要求也十分严格。

为了学生的安全,他们实习的第一天,教授都会去领队,做学生的指明灯,帮助他们了解井下情况,提醒他们注意安全。但注意安全并不代表降低实习标准。为了人身安全,一般的矿场,女生是不允许下井的,她们也不会到井下工作,但教授坚持让女生下井。“学矿山安全的学生一定要知道井下究竟是什么情况”,他语气坚定地说。老师也因此被学院女生熟知,很多因为矿场规定而没有下井过的女生都来主动找教授带队下井实习。由于矿井条件艰苦,磕磕绊绊是难免的事,一位女生在下井过程中磕青了膝盖,教授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让她下井,他说,“女生可能这一辈子就一两次下井的机会,怎么能轻易放弃。”为了解决部分学生缺勤和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教授还多次与矿场负责人商讨对策,使用指纹识别和虹膜识别等方法考勤,并在实习中、实习后进行多次考核,通过赏罚分明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时刘教授也经常反思自己对于实习是不是太过严苛,但他每次反思后都更加坚定自己的想法,“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其实教授严厉的外表下蕴藏着的,是一颗温柔的心。他处处为学生着想,尽可能找条件好、设施现代化的矿场作为实习场地,并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由于会有来自新疆的学子对矿场的饮食不习惯,教授特地将他们集中在一个矿场实习,并为他们单独提供伙食。

做老师容易,做好老师难,做好老师的模范,更难。三十年来,刘贞堂教授用自己高尚的师德和操守,感染了无数师生。知命之年里,他依旧以满腔的热忱对待教学工作和教学科研,用自己的热情,影响着身边的人们。

新闻来源:新闻中心摄影:责任编辑:审核:

图片新闻

视点新闻

视频新闻

基层快讯

媒体矿大

文艺园地

矿大故事

光影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