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大赛一场炫目的科技盛宴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09-02浏览次数:63

 

    “这款装有灾区智能救援系统的机器人,不仅能探寻伤员,及时救援伤者,还能在狭窄的瓦砾中运输养料给被困人员……”昨日开赛的第十二届机器人大赛上,中国矿业大学设计的救援机器人吸引了众多目光。而踢足球、做手术、抢险等等绝活更是参赛机器人的拿手好戏,它们列队、穿行、变形,变化多端,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炫目的科技盛宴。

    机器人大赛·热点

    你争我抢  激烈碰撞

    机器人足球赛媲美真人球赛

    在当天的所有比赛场馆中,最火爆的要算是中型机器人比赛的体育场了。记者看到看台上坐满了观众,球进了他们欢呼雀跃,踢飞了他们则表现出万分遗憾的表情。整个现场的气氛与异常真的足球赛没有什么两样。

    2050年打败真人队!

    这是一个特殊的足球场:在仅有几十平方米的场地上,一群身材怪异的运动员推着一个彩色的球飞快地运转着:传球!射门!球进了!在观众雷鸣般的掌声中,运动员们又开始了下一轮运球——这就是别开生面的机器人足球赛。

    当年,一台名为深蓝的计算机战胜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全球为此而惊呼:机器战胜了人类!深蓝的成功催生了将计算机人工智能与足球结合并进行深入研究的国际机器人组织——国际机器人足球锦标赛RoboCup。大赛组委会主席孙增圻表示,RoboCup中国公开赛的初衷是一句特别激动人心的口号,那就是,2050年的足球世界杯赛上,争取让机器人代表队击败真人队。

    机器人足球赛也很激烈

    10个机器人5蓝5红,摆好比赛阵型。裁判一声哨响,10个机器人就争先恐后地向球扑去,一时间你争我抢,球的滚动声、机器人之间的碰撞声、马达声响成一片。比赛开始仅30秒钟,代表红方的国防科技大学先下一城,这可让蓝方的北京理工大学有些着急。

    比赛继续,一阵激烈的拼抢之后,红方一个机器人只在原地打转,对擦肩而过的球毫无反应,它受伤了。裁判拿起秒表,给了竞赛选手30秒时间修复他的机器人。蓝方显然要利用这次机会大举进攻,本来处在守门员位置的机器人俨然成了一位勇猛的前锋。红方似乎没有感觉到对手战术的变化,还是努力向对手的球门进攻,试图破门。就在这时,蓝方拿到球,两个机器人推着球直奔红方球门而去。红方的球员非常敏锐,它果断作出反应,全速堵截,结果把对手连带球撞出场外,好一次惊险的解围!

    机器人也会摆乌龙

    一个转身,球进了!哦,不,这名球员踢进了自己的球门。比赛继续进行,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又是一个乌龙球。10分钟后,比赛结束,比分8比1,极具戏剧性的是,获胜方的8个进球中,有7个是对方选手赠送的乌龙。这是当日上午,厦门理工大学与湖北技术学院进行的一场中型足球机器人赛场上出现的场景。

    厦门理工大学可谓是一支强队,在此前进行的一场比赛中,他们就以8比0的比分战胜对手。这场比赛他们继续大比分战胜对手顺利进入8强。而这场比赛最具戏剧性的场面还是赛场上的一个个乌龙球。该校的带队老师告诉记者,别看这些机器人外表制作粗糙,实际上要求可精细了,程序设计,光线保护,轱辘的清洁度,电池电量控制,这些中的哪一样没弄好,机器人都可能失控摆乌龙

    机器人大赛·亮点

    关注生命 关心社会 

    高科技智能化灾区搜救机器人

    中国矿业大学的队员在介绍救援机器人的设计创意时说,汶川地震和舟曲泥石流给他们带来了很大触动,灾区救援需要更高科技、智能化的工具。而大赛中闪亮登场的蛇形机器人身材狭长、反应灵敏;搬运机器人体积轻巧、移动迅速;消毒机器人则能适应多种地形,无不引人惊叹。

    国防科技大的救援机器人,虽说是机器人,外形却更像一辆造型特别的越野车,头上有只可以动的摄像头,脚下安有履带的轮子。它可以越野、爬坡,在废墟上灵活搜寻。队员张浩亮介绍,这个搜索定位机器人带GPS、热释红外传感器、声音采集模块等,无需人为操作,可自主导航,在车体运行过程中,检测到幸存者身上辐射的10微米左右的红外线和声音呼救信息。监控人员只需在总部微机上安装视频接收软件及上位机监控软件即可观察到灾难现场的实际情况、环境数据、机器人的精确位置,还可以远程操作机器人。

    “地震后频繁余震,二次坍塌、落石造成再次伤亡,用机器人代替真人搜索,能减少伤亡。张浩亮说,地震伤亡很大一部分来自救援过程,机器人代替人力既能保证安全又能提高救援效率。

    除了灾区智能救援系统,机器人创意比赛项目的赛区还出现了自然灾害救援机器人高层救援机器人等众多救援主题的设计。参赛教练也表示,关注生命,关心社会,成为队员们的自觉意识。

    在搜救机器人项目比赛现场,记者注意到,有一台机器人身上贴着中国国旗。据介绍,这台机器人是东南大学制造的搜救机器人,在今年7月刚刚参加过土耳其的国际比赛,并获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绩,这次比赛带过来这台机器人也是有备而来,选手对整台机器人的各个系统进行优化,他的眼睛可以实现调焦功能。

    据了解,本应在当日上午进行搜救比赛的项目,由于部分参赛队的机器人刚刚运到,还没有进行系统调试,所以比赛延迟到下午进行。上午,记者见到东南大学这台机器人的时候,其正在场地里进行搜救测试。这台机器人整体外观与此前记者见到的国防科技大学的搜救机器人基本相同,唯一不同就是,这台的机械部分,显得更为灵巧。谭老师告诉记者,还没来得及给机器人起名字,暂时叫东南三号,这也是因为他是第三代机器人。这台机器人他们是从去年9月份开始着手研制,到今年6月完成,他们并不是在原有机器的基础上改造,而是造出了全新的一台机器人。

    谭老师还告诉记者,这台机器人有四个摄像头,可以看到机器人四周的情况,距离地面1.5米的范围,机器人都能搜寻到。现场记者将自己的相机藏到了场地的一个角落。这台东南三号进入场地后,首先对一层的各个角落进行搜索,在没有发现目标后,登上了一个45度的陡坡,一边走一边看周围的情况,由于坡上有防滑的木条,所有机器抖动比较厉害,而记者从操控电脑上看到的景象却是相对较为稳定,并没有出现模糊的现象。设计机械传动系统的汪港同学告诉记者,这就是他们设计东南三号时考虑改进的部分,用间隙配合和过盈配合来减少末端震动,提高精度,他们优化了机械臂的所有齿轮,用最多的齿数来达到最高的扭矩。东南三号上到坡顶后,在一个转弯处停了下来,从显示系统上可以看到,有一张白纸似乎掩盖这什么物体。很快,在白纸的右下角,机器人发现了一个缝隙,在操控选手的控制下,东南三号小心翼翼的将摄像头靠近那个缝隙,并打开热感和红外探头,由于记者相机始终开机状态,有部分原件发热,所以东南三号的热感器已经清晰的发现目标。王凯是显示系统的设计者,他调节摄像头的焦距,在放大35倍后,清楚的看到缝隙露出部分是相机背带环。至此,整个搜救工作完成,共耗时4分钟。

    据介绍,这个机器人装有二氧化碳、温度探测传感器,可以在火灾环境中进行搜救。

    机器人大赛·论坛

    《机器人发展与技术论坛》昨日举行

    吴宏鑫:同学们要大胆想象

    在当天举行的《机器人发展与技术论坛》上,大会特别邀请了我国多位科技领域顶尖专家,为参赛选手作了专题报告。其中中科院院士吴宏鑫的讲座最为引人瞩目。

    作为本次机器人大赛的特邀专家,吴宏鑫院士为参赛的师生们作了题为航天器智能控制技术的学术报告。会上,吴院士用通俗生动的语言,从智能自主控制的基本概念、智能自主控制的必要性、智能自主控制的基本原理、研究内容和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了讲述,并提出理论方法、系统结构、器部件要同步研究的思想。同时,结合自己多年的工程实际经验和丰富的理论知识详细地介绍了航天活动的现状与未来、航天控制的现状、航天活动对控制的新要求、航天器智能自主控制的概念和内容、航天控制发展的动力以及目前国外研究的现状等内容。此外,他还通过与美国、欧洲、俄罗斯等其他航天大国的对比,讲解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及研究方向。他分析得深入浅出,旁征博引,他幽默睿智的话语让全场笑声盈盈,掌声不断。

    最后,吴院士勉励大家:同学们要大胆想象,科学的幻想很多看起来都是天方夜谭,但一代一代的科学家们不都已经把很多实现了吗?如果没又人类的胡思乱想,科学是不可能前进的。

    原魁:智能轮椅服务残疾人

    不久的将来,残疾人士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可以拥有一种智能轮椅;坐在上面,向它发出指令,它就能准确无误地把你带到目的地。这并不是某一个科幻片中的镜头,而是真实存在的。本次大赛副主席、中科院北京自动化研究所研究院原魁就向记者介绍了这种智能轮椅。

    原魁说,只要患者身上还有一个地方能动,人机接口技术就能帮助他们进行交流。假如患者脖子能动,那么利用套在脖子上的接触式人机交互接口,通过对使用者低头、抬头、左转、右转等动作检测,产生控制信号,进而对轮椅下达移动指令。患者甚至还可以口含压力传感器,通过舌头的挤压运动来控制轮椅。这种传感器质地类似于软薄膜,适合人体长期、反复接触。他举例说,很多人都知道著名物理学家霍金。他患肌肉萎缩症,几乎全身都不能动,既不能说话,也不能做手势。但凭借一辆智能轮椅,霍金仍能做很多事。

    中国开展智能轮椅的研究较晚,但也根据自己的技术优势和特点,开发出了有特色的智能轮椅平台。原魁和他的科研团队研制的一种低成本智能轮椅出现在北京残奥会期间举行的国际福祉展览会上。他告诉记者,这种新型智能轮椅上安装有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智能控制功能

 

新闻来源:兰州日报摄影:责任编辑:审核:

图片新闻

视点新闻

视频新闻

基层快讯

媒体矿大

文艺园地

矿大故事

光影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