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应走特色发展之路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05-10浏览次数:68

    什么样的大学才是一流的大学?虽然看法不一,但我认为一流的大学应该有国际公认的一流学科支撑,应该有一流的名师,应该培养一流的学生。
  实事求是地说,当前我国的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最大的差距就是大学精神的缺失和大学教学结构的不合理,而其又使我国大学同质化问题日趋严重。因此,我国的大学需要复兴,需要办出自己的特色。

守住大学的精神
  从人类文明发展史来看,大学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来看,大学承担着民族复兴的责任,早期的大学在破除宗教迷信、解放人性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20世纪以来,大学更是与民族融为一体,民族的命运决定了大学的命运,大学的发展引领着民族的文化。大学发展到今天,承担的职能也越来越多,其中最重要的是,通过教育培养人才,通过科学研究进行知识创新,通过社会服务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大学是人类精神的城堡,是科学的殿堂,是民族文化的守护者,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大学,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期待大学,这一方面是因为大学一直承担着神圣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是因为今天的大学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精神缺失。因此,大学必须走复兴之路。
  大学要复兴,首先要复兴它的精神。大学精神是大学的人文精神,是大学的理念和价值追求,是大学发展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动力。大学通过高等教育的途径传承着人类世代创造的文化财富和精神财富,这就是一种教育,这就是大学的最基本职守。而大学只有实现实践精神的复兴才能承担起历史赋予的使命,才能成为民族复兴的引领者。而大学实践精神的复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统一。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工具理性过度张扬,价值理性备受挤压,而对于大学而言,必须是既强调科学精神又弘扬人文精神,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统一。二是创新人才培养与民族振兴相融合。大学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还必须具有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成为公民的表率、社会的栋梁,以及民族振兴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者。三是服务社会与保持大学个性品质协同并进。如今,大学过分强调服务功能而缺乏个性,社会要什么大学就给什么,市场要什么大学就给什么,造成了千校一面的局面。而要改变这一局面,大学必须恪守基本职能,保持个性和精神品质,守护住大学的精神。

坚持特色办学方针
  目前,很多大学忽视了最根本的职能,忽视了自身的特性与精神品质,造成了千校一面的局面,使很多大学失去了特色。从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中可以看出,一流的大学都有着深厚的内涵、鲜明的办学特色以及极具代表性的学科和专业。特色是学校的名片,一所大学有无自己的个性与特色决定了学校未来的生存与发展。特色发展是大学发展的竞争策略,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所大学打造一流大学的重要因素。
  尽管我国大学的整体水平与国际一流大学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其很有可能会出现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科和专业。上海高等教育研究所的排名显示,在理学、生命科学、临床医学、社会科学等5大学科的世界100强中,我国的大学在工科排名上有较好的表现,有9所大学进入了世界100强。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大学的整体实力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但一些学科和专业却完全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因此,大力提升一些学科的专业水平,应该是我国大学今后选择的发展战略。
  未来10年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时期,目前,从办学规模上来看,我国的大学在世界上的排名绝对是第一,但从办学的层面来说,很多大学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还没有形成世界公认的一流品质。可以说,没有特色办学,就没有大学的复兴,没有大学的复兴,就没有高等教育强国,就建不成创新型国家,就很难真正实现民族复兴。

以特色提升影响力
  目前,我国有一大批依托于行业的专业性很强的大学,特色鲜明,设有直接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特色学科,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密切,在国际上产生了不错的影响。因此说,我国的行业特色性大学构成了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是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主力军,在实施高等教育特色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它是一所具有我国煤炭行业特色的典型代表,其发展是我国煤炭高等教育的缩影,其地位是我国煤炭高等教育的龙头,是国家创新型建设的重要节点和能源资源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从中国矿业大学100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可以得出以下经验:
  ——珍惜特色财富,始终拓展保持矿业特色。中国矿业大学始终秉持建校初期的宗旨,坚持开发矿业、开采光明、建设祖国、造福人类的校训,积极为我国矿业事业的发展服务,受到了矿业界的一致好评。
  ——汇聚特色高峰,以特色提升影响力。中国矿业大学在煤炭开采和利用等相关领域代表了当今世界的先进水平,重点把矿业工程、深部地下工程、矿产资源与环境三个学科建设成了国际领先学科,形成了能源资源领域的国际一流学科。
  ——发挥特色优势,大力推进国际化。近年来,中国矿业大学致力于推进国际化办学,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高端竞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2008年,与德国的知名大学、知名企业联合成立了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研究中心,形成了国际产学研平台;2009年,与澳大利亚的8所著名高校在我国联合成立了第一所中澳学院,同时组建了中澳矿业研究中心;2010年,发起成立了国际矿业能源环境高等教育联盟,与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矿业大国的11所世界知名高校共同签署了国际矿业能源环境高等教育联盟宣言,该联盟已经成为国际矿业领域推动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和研究共同关心的环境与气候问题的重要平台。□

作者简介
  葛世荣,中国矿业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黑龙江矿业学院,1989年获中国矿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生物摩擦学、摩擦学非线性理论、救灾机器人和矿山机械可靠性等研究,承担了“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至今已发表论文140余篇。


新闻来源:中国矿业网 2011年04月07日摄影:责任编辑:审核:

图片新闻

视点新闻

视频新闻

基层快讯

媒体矿大

文艺园地

矿大故事

光影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