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的力量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05-09浏览次数:1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人物点击 周福宝,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建设负责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注册安全工程师。近5年来,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宁夏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参与制定煤炭行业标准1项。近5年来,先后在国内外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 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之一)收录4篇次,EIThe Engineering Index,工程索引,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之一)收录27篇次。作为主要编写人员之一,参加了“十一五”规划教材《矿井通风与安全》的编写。个人还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孙越崎青年科技奖等荣誉。

 

   为了与瓦斯、火灾等煤矿恶魔做斗争,周福宝平均每年有一半时间在基层煤矿工作。剩下的一半时间在学校辅导学生参加科研活动。2010年,他辅导的一名学生的论文发表后被SCI收录,开创了矿大本科生论文被SCI收录的先河。谈到自己的工作,这位年轻的煤矿安全领域专家却显得很平静,他说这是从事科研工作的职责所在。

接受考验更要获得经验

    2004年,宁夏煤业集团白芨沟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随之发生的数百次爆炸将整座矿井置于一片火海之中,爆炸声此起彼伏,灭火任务异常艰巨,来自全国的煤矿灭火专家均感到十分棘手。

    危急之际,中国矿业大学教授王德明接下了灭火的重任,并安排自己的学生周福宝到现场主持灭火工作,而此时周福宝刚博士毕业不久。看着眼前这个年仅28岁的“专家”,当时的煤矿负责人一脸怀疑地说:“专家来了一批又一批,也不知道谁是真正的专家。”周福宝没有在意这些,他二话没说便赶往现场,投身到灭火方案研究和实施的紧张工作中,在煤矿一呆就是1年。

    虽然在此之前周福宝也曾协助老师参与过不少现场灭火工作,但由自己单独主持现场技术工作,还是第一次。各种突发问题向周福宝发出了严峻的挑战,而周福宝始终选择坚守在煤矿现场,与工程技术人员一起战斗,共同努力。井下随时有火灾危险,但只要是救护队下井,他就一定会跟着下去;矿山温度极低,时常会有暴风雪,车上不去,他和其他人一样爬着上山。调度室是他每天必去的地方,每天的早班,他都会来到调度室,给技术人员开会。

   在导师王德明教授的带领下,周福宝与中国矿业大学的其他老师一起为该矿制定了数十项火区缩封、启封及防复燃的重大方案,使该矿很快恢复了生产。当周福宝在井下陪矿上技术人员清查完火区,到井上宣布灭火彻底成功时,矿工们高兴地敲起锣打起鼓,感谢中国矿业大学的技术人员。当时用怀疑的眼光看着周福宝的煤矿负责人也对周福宝竖起了大拇指。“从那以后,矿大就在宁夏赢得了声誉和认可。”周福宝自豪地说。

    不仅如此,在参加工作的几年时间里,周福宝进沙漠,登高原,冒严寒酷暑,深入全国50多个煤矿,现场处理事故、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难题。因为表现优秀,32岁时,他被破格晋升为教授。“作为工程技术人员,我们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和手段之后,就应该在实际中加以推广和应用,把问题给解决掉。我觉得搞工科的,不到现场观测,不积累工程经验,是干不出什么成绩的。只有现场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上升到理论高度,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现场。”周福宝感慨地说。

完成项目更要收到效果

    20075月,因成功处理河北金牛能源公司葛泉矿的自燃火灾,周福宝被该矿授予“荣誉矿工”称号。周福宝很看重这个荣誉,在他看来,做煤矿安全工作最重要的是责任,不仅仅是对自己的项目负责,更重要的是对生命的关注。他认为,煤矿安全项目是个长时间的质量工程,作为一名科研人员,不能只做方案,要保证实施的效果。因为在方案实施过程中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没有哪两个煤矿的情况是完全相同的,再加上现场施工的水平有高有低,甚至一颗螺丝钉的位置都可能影响最终的效果。

    2005年,周福宝和威胁煤矿安全的另一个“魔鬼”——瓦斯打上了交道,而这一次他要坚持10年。当年,宁夏煤业集团乌兰矿高瓦斯矿井着火,就是由瓦斯爆炸引起的,而防患于未然的关键是瓦斯抽采,但该矿的瓦斯抽采实在是个难题。因为该矿已经抽采瓦斯3年,仅仅才抽掉10%。当中国矿业大学科研组给他们提出方案,表示可以做好瓦斯抽采时,该矿负责人不敢相信:“你们这样做改变了开采顺序,调整了生产布局,如果搞砸了怎么办?”面对这种情况,周福宝的决心没有动摇。他让该矿划定了一块瓦斯含量大、压力高,无法开采的区域作为自己团队的工作区。同时,该矿自己还采用了另一个瓦斯抽采方案。两方的工作区紧密相连,大有PK之意。

这个项目,周福宝做了2年后,才有了明显的成效,一个钻孔的抽气,1天能达到两万立方米纯瓦斯。另一个科研组同样有结果,可1天才抽两百立方米纯瓦斯。周福宝用成绩获得了煤矿的信任。据了解,这个项目还在进行中,他坚持让自己的学生天天在现场监视、观测,已经获得了百万组测量数据。“这个项目最终要坚持10年,没有哪一天可以松懈。”周福宝说。

    20076月,周福宝赴孟加拉指导井下火灾治理工作时,又一次面临着生死的考验。当时,矿井内的温度达40,每次都需要带盐水下井,有位英国工程师就因为脱水倒在了井下。但是,周福宝却连续7天深入高温井下,掌握第一手现场资料,提出了启封火区的建设性意见,帮助该矿成功启封火区、恢复生产,其严谨务实的敬业精神和专业技术水平得到孟方业主的高度评价。周福宝及其科研组的技术研究,不仅在安全生产方面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而且累计产生经济效益20多亿元。

传授知识更要培养能力

    知识是学生立足的基础,素质是学生腾飞的翅膀。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周福宝有着自己明确的理念:培养学生正确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培养学生潜心研究、踏实做事的态度,培养学生注重增强实践的意识并为其积极创造平台。“对于学生的成绩我倒并不特别看重,相反我更看好那些办事能力强、自主学习能力强、有自己想法的学生,我认为这些才是创新型人才应有的素质。”周福宝对于人才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安全工程07级本科生刘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刘朗在班里,虽然考试成绩排十几名,但他很有想法,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他主动找到周福宝,提出将自己发表的论文投给SCI的想法,周福宝大力支持他。从选题到项目设计,再到方案实施,周福宝给予刘朗大量无私的帮助。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刘朗主持完成了“矿井煤炭自燃火灾风险评价软件的研发及应用”项目,并运用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建立了适用于我国煤矿地质特点的煤矿自燃风险综合评价体系,开发出了煤炭自燃风险评价软件,并在鄂尔多斯、邢台等地的矿区进行了应用,效果显著。

    刘朗根据该项目研究成果撰写,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论文被SCI收录。“作为工科专业,在SCI上发表论文难度非常大,本科生能在上面发表论文堪称奇迹。”提及此事,周福宝不无骄傲地说。

    对于学生,他一直有着严格的要求,坚持要求学生从基础做起,注重在言谈举止中提高其专业的表达能力和培养其良好的做事习惯。曾经有个孙越崎学院大一的学生慕名而来,想让周福宝给自己做导师,周福宝认真地给他找题目,鼓励他实践,为他提供科研平台,在基础方案实施和项目总结等方面耐心地帮助他,甚至还从经费上为他提供了支持。

    “矿大有许多学生态度很好,也想真的在科研上做出点成绩,但是机会少。如果你对学生好,学生会记住你一辈子。对老师来说也许是一时的热情,但对学生来说却是一辈子的大事。只要我们多做一点,就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周福宝说。

    作为大学生创新实践的领路人,周福宝始终站在为学生今后更好、更远发展的高度考虑学生培养的问题,他先后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3项、校级科研训练计划3项。在学生科研训练、论文发表、实践工作中,周福宝倾注了大量心血,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为了钟爱的煤矿安全事业,周福宝常年奔波在科研、教学和煤矿一线,辛勤的付出让他收获了许多成功的快乐,但面对父母、面对家庭,周福宝有着太多的遗憾。他的妻子在北京工作,两地分居的生活,对于不到一岁的孩子和家庭有着不小的影响,提及此事,周福宝难掩心中的愧疚。“可是既然选择了煤矿安全事业,我就要义无反顾地走下去,为矿工的生命安全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我喜欢矿大为我提供的科研平台,也会一直在这里将我的事业坚持下去。”

 

 

 

新闻来源:中国煤炭报20110107摄影:责任编辑:审核:

图片新闻

视点新闻

视频新闻

基层快讯

媒体矿大

文艺园地

矿大故事

光影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