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青春勇逐梦——记我校2019届博士毕业生机电学院盛连超

发布者:卢进丽发布时间:2019-09-06浏览次数:615

    从本科、硕士到博士,他坚守矿大九年。我校机电工程学院工学博士盛连超一路稳扎稳打,将兴趣变为专业,并力争将机电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彰显了兴趣和坚持的力量。

  

兴味燃起终不逾

兴趣就像海上的灯塔,耀眼夺目,指引着航行的船只通往梦想的彼岸。盛连超就是在机电专业兴趣的指引下,在人生的航线上肆意遨游。

幼时与机械、电机的接触,使盛连超对机电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考的失利让他与热爱的专业擦肩而过,于是步入大学之后的盛连超发愤进取,在大二时转入机电学院,成功弥补了当年失之交臂的遗憾。四年大学的学习生涯之后,盛连超深深意识到了学术的魅力,为了深入地进行学习研究,他选择了矿大的硕博连读。

兴趣化为实践的过程,自然不会一直顺利。刚开始撰写学术论文的时候,盛连超曾经历过十数次的投递失败。“沮丧是肯定会有过的吧,但如果不困难又怎么会有挑战呢?”导师、学长学姐、身边同学,都成了盛连超的求教对象;论文内容、思路框架、排版格式……盛连超一点点总结经验、不断成长。硕博连读五年间,盛连超以第一作者发表SCIEI论文9篇,其中,Top期刊论文3篇。

兴趣让人不懈坚持,坚持也让兴趣满溢。2017年,盛连超留意到了中国科技协会优秀中外青年交流计划的选拔。虽然名额有限,竞争激烈,选拔过程中盛连超也频频受挫,他曾遇到过30封邮件无果的情况。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困境,盛连超主动联系国外导师,向身边的老师、朋友和国外的同学们寻求帮助,坚持着心底对于专业的那份悸动。最终选拔的结果终不负期望,盛连超成功获得了交流的机会。

  

研精覃思有所获

盛连超是个善于观察的细心之人。偶然的机会中,他发现现有的花生播种机采用平行播种的方式,没有有效利用耕种的土地空间。广泛查阅资料之后盛连超发现,当时并没有有效途径对此问题予以解决。热衷于解决问题的盛连超对此产生了巨大兴趣。经过思考和反复的实践,盛连超对花生播种机进行了改良,创新性地采用“点穴式差株播种”的方式,大大节约了空间,并且相邻的空隙可以存放肥料,一举两得。

这次灵感的“邂逅”让盛连超获得了自己的第一项专利。观察成为自然、思考成为习惯,硕博求学五年,盛连超申请国际PCT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7项(授权4项)、实用型专利1项,成绩斐然。

思考是创新的源泉,持续学习是思考的续航剂。盛连超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会议上,盛连超倾听他人的研究建议和思维成果,展示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进展,互相交流,碰撞灵感。“在学术上可以学习经验、见贤思齐,在社交上也获得了择交而友、积累人脉的机会。”

他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机电研究方向,盛连超针对截割煤岩的矿山机械进行研究,重点突破永磁电机驱动形式下的采掘机械可靠传动问题,在不断的学习、观察、思考和研究的过程中收获成长。研精覃思有所获,抓住生活中每次灵感的闪现,踏下心来坚持研究,让想法变成现实。盛连超躬行如此,经明行修。

  

九载难叙梦与情

盛连超的成长旅程往往沉浸在孤独中:为转专业独自奋斗,为参加交流会独自赴外。然而,一个独自前行的人,必然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乘风破浪不止需要灯塔,更需要不懈的坚持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独自前行不代表孤僻,恰恰相反,盛连超是一个外向的人。他是科研团队里的核心成员,是积极的讨论者与实践者。科研之余,他也热爱和朋友们一起运动。

九年,足够一个人追逐梦想,实现自我。而中国矿业大学,为盛连超提供了这样一个展翅高飞的平台。与矿大九年的朝夕相处,他有着诸多难忘,在此之中,师长尤其难忘。“如果没有导师的指引,可能很多事我都会中途放弃了。”

硕博连读前两年的时候,盛连超在研究方向的抉择上出现了一些困惑。迷茫之时,是导师的鼓励和帮助令盛连超拨云见日,让他最终坚定地走了下去。学术知识之外,宝贵的人生经验也是导师的慷慨馈赠。从接人待物到为人处世,导师之训诲,早已渗透盛连超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外他表示,学长学姐们的包容与善解人意也教会了自己很多。与每一个人的相遇,最终都在盛连超的旅程中留下了特殊的沉淀。

离别,简简单单两个字,却总是让人热泪盈眶,当被问及离校感想时,盛连超表示,在读之时不曾察觉,此番离去,方感万般不舍。同时他也期待着更优秀的后来者,祝愿母校阔步双一流。

新闻来源:大学生传媒中心 陈洪浩 白洁 魏祥瑞摄影:责任编辑:卢进丽审核:刘尊旭

图片新闻

视点新闻

视频新闻

基层快讯

媒体矿大

文艺园地

矿大故事

光影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