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四载复春秋,彭城一聚忆今昔 ——记我校原机电系72级八位校友

发布者:宋丹丹发布时间:2020-08-11浏览次数:2824


他们握手亲和,手臂重重地攀住对方肩膀,相视的目光里挤出了幸福的味道,嘴上还时不时的打趣对方。在别人眼里,他们是多年未见的老友。

他们挺拔着身躯,把骄傲和高兴劲写满全身,爽朗富有活力的笑声弥漫在矿大每一处角落。在他们心里,他们是自豪的矿大人,永远是来自机电系72级的学生。


四十载前,不畏蜀道巉岩

1972年的四川矿业学院,坐落于四川省合川县三汇坝,在蜀地的沃土上盖房加瓦。当时的三汇坝校区盖屋是用的渗雨的瓦、泥渣的砖,气候潮湿,环境十分恶劣。“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是校友们对当年艰苦环境最形象的描述。

进入矿大学习前,徐光义是北京的一名煤矿工人,凭借优异表现被推荐上了大学。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他果断选择了四川矿业学院。学校环山而建,植被少,山上全是石灰石。石灰石经过一天阳光的照射,到了晚上会开始放热。徐光义回忆道:“最令我难忘的还是三汇坝的夏天。草席撒上水,铺在地上就睡了。”尽管条件恶劣,大学毕业以后,徐光义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留在母校,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矿大:“越难就越要向前,我们扎根基层就要服务基层。”

受时代大背景影响,彼时的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学校在教学管理上面临着巨大挑战。徐光义的爱人郑吉容说:“那时候,老师不但要教学,还要建校,真是呕心沥血。尤其是于洪珍老师、丁国熙老师,手把手教学,我们一辈子都感恩老师们的辛勤付出”。

三汇坝艰苦的条件,使得他们都具备了肯吃苦,肯吃大苦,艰苦奋斗的强大精神。如同那段被封存在斑驳老照片里的回忆,有关三汇坝的记忆,即使泛着微黄,也不会被遗忘。曾任矿大机电学院教学管理处老师的郑吉容还说道,全校的师生们常常上完课就参加劳动,老师同学生们一起砌石头、烧水泥,用汗水垒出了三汇坝的“四川矿业学院”。


四十载里,不负为国为民

或选择继续矿场工作发挥能力才识做出一番卓绩、或选择留在矿大为培养更多的研矿人才策谋策力、或前往其他院校为人师表传道授业解惑,正如郑吉容所说:“我们这八个人,都是老师或工程师,没有一个是经商的。大家都是从基层干起。因为我们都铭记矿大的教育,弘扬矿大精神。我们对学校有着深刻的感情,学校不仅是栽培我们的地方,也是我们成长的起点。”

八人中,何少文与周永长有着类似的人生历程。因优异的工作表现受推荐来到矿大,并在四年光阴荏苒后再次奔赴矿场。利用在矿大所学到的知识,他们为煤矿开采做出了自己的一番贡献,并在后来选择去了技校任教。

此外,因想要为祖国能源事业建设献上自己的一份力来到矿大的熊长洲,毕业后回到贵州铝厂,成为了一名工程师,几十年来一直铭记矿大对他的教诲,坚守基层工作岗位;张峰山曾是汪家寨煤矿、泉上煤矿、枣庄监狱(煤矿)三矿矿长,立志要将在矿大所学的知识化为国家煤炭行业发展前进的动力,44年来,从实习技术生,到工程师、总工程师、队长、科长、井长、副矿长,一路成为了矿长,多次获得现场成果奖,山东省改革科技二等奖,六次申请国家专利,著书两本,直到66岁时尚有论文发表。

还有与熊长洲、张峰山同班来自西藏的林斌。尽管西藏与四川的路途十分遥远,他还是义无反顾地来到四川矿业学院读书。毕业后,他成为郑州工学院管理系的一名老师。“我们明天就要去看望我们当年的老师。如今能为人师表,都是多亏了老师当年对我们的谆谆教导。”说到动情处,林斌感慨道。


重结友谊,不离矿缘深情

再次回到矿大,高楼密布的宿舍楼教学区、书籍琳琅满目的图书馆、清新幽静的矿大美景,让周永长竖起大拇指不停地夸赞。作为矿大人,会不自觉地就把矿大精神牢牢刻在心上。“看这群小伙子站在那个地方,这么炎热的天气,他们依然坚守自己的岗位为别人服务,这就是矿大精神啊。”李生泉指着校庆当天的学生志愿者激动地说。从志愿者身上,他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那个青春朝气的小伙子,那个坚韧有毅力、肯干不怕吃苦的矿大人。

一代矿大人,一生矿大情,这样的深情厚谊来自矿大的一切,或物或人,都是筑起这座心桥的砖瓦。李生泉说:“我感激矿大的老师们能给我这么多知识,让我愿意一直用自己的所学所得把技术一直搞下去。”周永长和何少文也表示赞同:“感谢党和社会能给予机会培养我们,我们在基层所做出的贡献,也让我们感到我们没有辜负党和学校的培养。”

他们心系矿大的发展,想为这腾飞冲天的火焰里加一把柴禾。在李生泉看来:“矿大在创新方面要有大的进步,为社会和人民做出突出的贡献,社会和人民才愿以崇拜和赞叹的目光去看待矿大。”张峰山也对矿大学子充满信心:“大家要立志将学到的知识化为国家煤炭行业发展前进的动力才好。开发能源走在世界的前列,能源开采利用最环保最智能,把国我国建设成能源强国,既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我们的任务,也是每个能源工作者的真切愿望。”

曾经的少年们,在奔波了半生之后,再次重聚于矿大。为了活跃气氛,周永长用澎湃激昂的声音念出了一首七律:“华蓥四载春复秋,学业完成赴矿山。四十四年一瞬间,分别容易见面难。山山水水隔不断,校谊之心永相连。师生同窗聚彭城,共议往昔话今朝。”周永长介绍说,这是机电系72级校友赵云义在母校110周年校庆时所做。赵云义对矿大的思眷、对校友的想念、作为一个矿大人的自豪感,都在这首七律中酝酿着、沉淀着。

因为矿大,校友们重结这友谊,四十四载的岁月也显得那么短暂;因为矿大,它是个家,只要矿大这个家还在,矿大人就不会走散;因为矿大,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青春才俊愿系家国人民,投身祖国基层建设之中!


新闻来源:大学生传媒中心 陈映州 王灏 莫晓雯摄影:责任编辑:卢进丽审核:刘尊旭

图片新闻

视点新闻

视频新闻

基层快讯

媒体矿大

文艺园地

矿大故事

光影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