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矿大文化 成就卓越人生

发布者:卢进丽发布时间:2017-09-30浏览次数:272

在矿大学习一年有余了,没有了新生入学时的新奇与忐忑,现在更多的是习惯和平淡。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学校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这些好话自有人去评说,我等只需好好受用就行。但也确实有许多方面仍待提高,而这些话便应该由我们来说,因为我们是最接近矿大,最熟悉矿大,也是最爱矿大的人,我们不希望外人去对她评头论足,因为他们不了解,而且我们也不乐意。

我不懂政治,也不懂学术,我只谈谈历史,谈谈文化,谈谈自己。虽然讲的是过去,但描绘地却是矿大美好的未来。

我们简单来看一下矿大的历史。纵跨百余年,从焦作路矿学堂到如今的南湖新天地,从风雨飘摇的清末宣统元年到如今国富民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大一直默默耕耘,为国家输出能源人才;百余年的历史里,矿大共搬迁14次,易名11次,从天府之国到今天的千古龙飞地,三代帝王陵,大半个中国走过去了,不变的是为国为民的初心!矿大,无愧于中国二字!

矿大沉痛的历史,带给我们的是厚重的文化。而这种文化传承我觉得在现在的学子中间不太能看得到,很多人根本不清楚学校的历史、学校的宗旨、学校的精神,脑子里只知道自己读的是一所211高校,毕业后会有一本211大学的证书,因为这是用人单位第一看重的。我认为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文化对于我们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人这个物种,很少有能活过一百岁的,但在同样的生命里,为什么成功的只有少数?因为他们都已经延伸了生命。有的延伸到宋朝,有的延伸到唐朝,甚至还有些延伸到了原始时期。而且他们不仅延伸了生命,也丰富了人格。当他们遇到问题时,有可能是唐太宗在思考,有可能是苏东坡在思考,还有可能是原始人类在思考。文化对于人来说,就是筋与肉,没有她,我们将会是一具枯骸。

我们是谁?我们是一群在无边的黑暗里为人类开采光明的人。用顾城的诗来说就是“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这是一种多么崇高而富有诗意的职业!我们如同植物那庞大的根系,往深处扎,往暗处挤,忍受寂寞的黑暗,忍受尖锐的石块,终其一生为花和叶送去营养!泰戈尔说得好,无论黄昏时树的影子有多长,它总是和树根连在一起!这就是我们作为矿大学子的文化,我为这种高尚的文化感到无比的自豪与骄傲!

巧合的是,徐州本身也是极富有文化底蕴的,矿大定址于徐州,真可谓是冥冥中自有天意。因此,我们更有责任也更有必要去接好矿大文化传承的火炬!以下是我一些具体的建议:

1.新生入学教育必须加上一项,就是参观校史博物馆。不是每所大学都有博物馆的,这是我们得天独厚的资源,理应好好利用,可悲的是,有些人临到毕业了,也没去过一次。

2.《中国近代史》课程可以适当加一节,专门讲讲我们矿大的历史,我们的文化,我们优秀的校友等等。并可以要求学生以此写一写感想,记为平时成绩。

3.图书馆做好文化宣传工作。博物馆毕竟有些偏僻,遇到校庆日或节假日,可腾挪部分纸质展板于图书馆内,双馆齐下,共同宣传!

不知不觉也谈了千余字了,想说的还有很多,也只好打住了。若我以上这些拙见能让人在茶余饭后多一些思考,多一些体悟,我也就知足了。若真的能为矿大文化建设添砖加瓦,实乃我之大幸。


新闻来源:资源学院 郑文涛摄影:责任编辑:卢进丽审核:李秀

图片新闻

视点新闻

视频新闻

基层快讯

媒体矿大

文艺园地

矿大故事

光影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