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大4篇学术论文入选“2016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学术论文”

发布者:刘勇发布时间:2017-11-03浏览次数:2458

近期,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发布了2016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和整体表现,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许家林教授的学术论文《基于关键层位置的导水裂隙带高度预计方法》、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陈尚斌副教授的学术论文《南龙马溪组页气储层纳米孔隙结构》、环境与测绘学院卞正富教授课题组博士余健的学术论文《熵权模糊物元模型在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入选“2016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高峰教授课题组博士生杨小军的学术论文A new numerical technique for solving the local fractional diffusion equation: two-dimensional extended differential transform approach入选“2016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

许家林教授的学术论文发表于《煤炭学报》2012年第37卷第5期。论文基于对采动覆岩破断规律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顶板导水裂隙带高度预计方法,它避免了传统预计方法对顶板岩性进行统计均化的不足,减少了预计误差。应用该方法指导了我国保水采煤、煤与瓦斯共采、覆岩隔离注浆充填不迁村采煤等煤矿绿色开采技术研究与实践。该论文是继入选“2015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后再次入选“2016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被引59次。

陈尚斌副教授的学术论文发表于《煤炭学报》2012年第37卷第3期。论文通过储层纳米孔隙结构测定,指出中国南方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较复杂,主要由纳米孔组成,具有一定的无规则孔结构,孔隙多呈开放形态,纳米主孔一般位于2~40 nm;揭示了控制该储层中纳米孔隙体积及其比表面积的主要内在因素。纳米孔对页岩气的吸附能力极强,在其内部有大量页岩气以结构化方式存在,增加了页岩气的存储量,并使模型表征复杂化;开放状纳米孔可提高页岩气解吸效率和储层渗透率,提高页岩气的产量。该论文为我国南方龙马溪组页岩气的赋存富集机理揭示提供了科学依据。该论文入选“2016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被引137次。

余健博士的论文发表于《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第28卷第5期。论文运用熵权模糊物元分析法开展了安徽皖江九市的土地生态安全等级评价和稳定状态分析,认为相较于其他的评价方法,物元分析方法既能到研究对象的综合质量信息,也能反映评价对象的稳定状态,对于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对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该论文2016年获得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第二届特别优秀论文奖,入选“2016年中国百篇最具国内影响学术论文”,被引68次。

博士生杨小军的论文发表在数学类TOP期刊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 2016年第274期上。论文提出基于局部分数阶导数微分变换方法,利用此半解析方法处理了一类局部分数微分方程,如局部分数阶扩散方程,给出了对应的像康托尔函数形式的数值解。此方法对解决局部分数阶微分方程非常有效。自发表以来,该论文已在SCI数据库内引用48次,谷歌学术引用了58次,成为Web Of Science(WOS)高被引论文,入选“2016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

自2007年起,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按年度发布权威报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评选并公布“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国际学术论文”和“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国内学术论文”等权威学术论文统计。本年度国际学术论文是从2016年SCI收录的我国内地第一作者论文中选取;本年度国内论文的选取范围是2012-2016年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收录的数百万篇科技论文。其评选采用文献计量和专家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要从发表论文的期刊水平、论文的创新性、文献类型、是否为热点论文、论文的合作强度、论文的参考文献数和论文的完整性等方面进行考虑。学术论文能否入选,已逐渐成为评价学术论文质量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标志,已成为显示中国学者、研究机构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标志。

新闻来源:新闻中心 卢进丽摄影:责任编辑:李秀审核:刘尊旭

图片新闻

视点新闻

视频新闻

基层快讯

媒体矿大

文艺园地

矿大故事

光影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