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碎的模子

发布者:卢进丽发布时间:2017-02-27浏览次数:709

“上帝在将你创造出来的那一刻起,就把塑造你的模子打碎了。”模子是一个“平均值”,而当其打碎,个人就出现了,个人的形而上的灵魂——个性也由此产生。

正如美国空军的驾驶舱原理,“平均值”是危险的,“个人的适应”才是安全之道,保留或重塑模子是危险的,将模子打碎,释放个性,表达个性才是人生之道。

惠特曼的《自我之歌》是其著作《草叶集》中最长的一篇,充分体现了他对自我的自信和歌颂——“查尔斯·惠特曼,一个强壮,粗鲁,好色,有生殖能力的男人”,坦坦荡荡,毫不掩饰,这正是真正的惠特曼,在“开满紫丁香”的庭院里的“亚当的子孙”。倘若惠特曼没有用好上帝打碎的模子,反而给自己重建了一个“绅士”的模子,不仅压抑了他的本性,还让人觉得其矫揉造作,美国的浪漫主义之父也不再浪漫,“泯然众人矣”。

反之,中国的历史上却多了许多重塑的模子——从“模棱两可”到“唾面自干”,中国的宰相们似乎都被安在一个叫“左右逢源,圆滑世故,肚里能撑船”的模子里,一代一代的和稀泥;八股文怎么也破不出“起股,中股,束股”的怪圈,好好的才思尽数付了三纲五常,有守成之才,无惊世之语;封建朝代更是一步一步地走老路,外国人讽刺为“没有进步”,国人心酸之余也无法反驳。自孔子提出“因材施教”的主张,个性解放就应得到,既然是打碎的模子,就让他碎裂,让他独一无二,让它充满个性。

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东施虽然不美,但她一定也有吸引人的地方,又何必拾起碎裂的陶片,硬给自己塑个西施的模子呢?同样,郑国走路没有邯郸身姿多情,但也有自己的神韵风趣。拼命拾起陶片拼凑模子,最终连自己的灵魂都无处安放。既然有个性,还重塑一个模子将自己装起来,自以为刘禹锡的《昏镜赋》中“妍态随意生”,殊不知这已非独立的个体,而变成了“套中人”。

纵观当下,那么多被上帝打碎的模子正在重塑,外貌要像女明星,性格要像名人网红,太过追求标新立异,太过张扬个性。明明身体和心灵的樊篱已被打碎,却硬要再做一个不顾疼痛地束手束脚挤进去,这是可怜的,也是可悲的。

五四运动时期蔡元培老先生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个性解放,似乎被社会转了型;《周易》中的“剥尽复至”的生命体悟似乎也随时代黯淡,打碎的模子,本应该自由的人格。

我不禁要和周国平一同叹息了:“上帝打碎了你的模子,你却给自己再造了一个。”将模子打碎罢!

新闻来源:建筑与设计学院摄影:责任编辑:审核:

图片新闻

视点新闻

视频新闻

基层快讯

媒体矿大

文艺园地

矿大故事

光影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