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电影的情书

发布者:卢进丽发布时间:2020-02-19浏览次数:865


在电影《一一》中有一处有趣的台词,大致意思是,如果电影真实得像生活一样,那谁还会去看电影啊,过生活就好啦。而杨德昌导演在影片中是这样向电影表白的:“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比起以前至少延长了三倍!

电影是第八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于是电影就是生活的再现,一部电影像一本小说一样影射了主人公的一生,创作者们只是把这些故事直观地搬进了大银幕中。或戏剧或悲剧,每次观看电影都会不自觉地融入到主人公的行动中,即使观看的时候我清楚一切都是表演出来的,都是特效,但也会跟着一起难过,一起快乐,一起在动情之处热泪盈眶。

回想起,在我小学的时候就喜欢看电影了,那时经常在同学面前吹嘘自己的“阅片量”,为了圆那些年吹过的牛,只能疯狂地看电影,便真真切切地爱上了电影。当时观看电脑电视的时间被父母严格管控,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盗版电影资源下载到小小的诺基亚中。就是那绿豆糕大小一样的屏幕陪我度过了数不清的夜晚,在当时大家都在看玄幻小说的时候,我另辟蹊径用小手机看起了电影,我与电影的缘分就在那时候结下了。

这个习惯我至今还保留着,每到深夜尤其是周五的深夜,结束了一整周的学习,作业什么的就先抛在一旁吧,选一部电影,一包零食,一瓶汽水,开始体验一个别人的故事。一旦开始,窗外的车水马龙,城市的喧嚣就都与我无关了,我只在那小屏幕中,或跟随霍比特人一起前往危险的中土世界,明白小人物也能书写伟大故事;或与哈利波特一同探寻霍格沃兹,一同为斯内普教授的救赎潸然泪下;或与苏格兰民族英雄华莱士在为独立奋战的最后,一起吼出那句“自由”。直到演职人员表缓缓上升时,才意犹未尽地回到现实世界,看完别人的烦恼后,重新拾起自己世界中的烦恼,不过到那时,看待事物也会有那么一点点的不一样了。

杨德昌那句话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电影中的人物并不是自己,也不是身边的人,但是设身处地地了解完所有的故事之后,便会把自身的经历也映射在其中,仿佛自己就是他们,所谓看别人的故事,留自己的眼泪,然后一起在银幕中用两个小时完成了一生,再感同身受地感叹“唉,谁不是这样呢。”或者,“或许我也会这么做吧。”。

百年前的卢米埃尔兄弟怎么也想不到如今通过小小的屏幕就能看完电影。我没经历过那样的年代,但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影迷最后都会走向老电影,或许是大多数导演都会向以前看过的电影致敬,表达对那个时代的怀念,于是观众们也潜移默化地开始欣赏老电影;也或许是因为,老电影才有电影最初的样子——造梦功能。我选择用文章来告白电影,大导演们也在用书写一封封送给电影的情书,阿莫多瓦在《痛苦与荣耀》中通过电影来与自己和解;贝托鲁奇的《戏梦巴黎》,主人公们横穿卢浮宫只为了打破《法外之徒》里的记录;又有多少影迷希望像《我,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那样,拍摄的迷影影片始终有一个忠实的观众,或者能够在生命的最后收到男孩们送给自己的“特摄片”。

这些都是属于电影人的浪漫,而他们把这些梦呈现给了我们。也许,也只有在电影中我们才能暂时逃离现实,体验那些现实中无法完成也无法想象的疯狂;是电影把一个个梦给具象化了,也是电影把一个个现实给理想化了。我仍记得在《爱乐之城》的最后,一段蒙太奇展现了另外一个结局,一个大圆满的结局,或许是导演想告诉我们:现实中不能圆满的事,电影可以做到。


新闻来源:管理学院 李浩洋摄影:责任编辑:刘宁审核:赵超

图片新闻

视点新闻

视频新闻

基层快讯

媒体矿大

文艺园地

矿大故事

光影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