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学子观《毒液》有感

发布者:卢进丽发布时间:2018-12-17浏览次数:317

很久没有看漫威的电影了,虽然没有主动去了解这部电影,但最近总是从其他渠道得到毒液的消息。加之最近斯坦·李去世,更是刺激了我去看这部电影。

走进影院,熟悉的美国大片感立马点燃了我的热情。

这是我很久以来最舒服的一次电影体验,除了位置选得好视野好,影片本身极佳的制作让我的体验感值爆增。

或许是太久没看漫威电影的缘故,我觉得这部电影的故事进展的节奏很舒适,速度不是很急促但也不拖泥带水。这种张弛有度的进度,给我一种“东西交融”的感觉。电影中有很多来自中国的元素:中国小吃街、中国话、QQ等等。没有去了解制作电影者引入中国元素的原因,不过在我看来,他们对于中国元素的引用,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的简单“元素提取”,而是深入了解了东方文化,将东方意境融入到整部电影中,足以见得其用心程度。

以前看漫威时是个设计行业的外行人,现在作为一个对设计有些接触的门徒,再看漫威电影,完全是视觉震撼的享受。首先音效引入得恰到好处,可能是一个根本就难以注意到的细节,都有音效的加入。让我感叹:“高水准”毒液是一种液体,电影的特效制作团队着实厉害,将前者的流动感、形态变化都很精确地表现了出来,我很佩服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当然,不仅是特效制作团队很厉害,斯坦·李也很厉害。“设计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老师曾对我们如是说,更何况是设计一个全新的概念——毒液的形态、功能、背景、心理,这些都是有考究的。电影特效每一帧都是一种享受,最震撼我的片段就是艾迪·布洛克、毒液、卡尔顿·德雷克、暴乱“四人”“交织”的那段,各人物的交融和隔离都处理得相当完美,你能看出他们身体在什么时候“交融”了以及交融了多少。有一个超慢镜头是四个人物在黑色汁液的背景前爆炸开来,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镜头。这种处理手段我好像是没有遇见过的,画面很有漫画的既视感,结构独特、十分有张力。

“毒液”设计的深入、考究,有利于人物形象、精神的传播,甚至是民族文化的传播。这让我突然想到大众对“文化入侵”的讨论。我对于这个现象的看法是乐观的。世界越来越小,我们不能把其他文化拒之门外,而且漫威带来的超级英雄精神也在正面影响着我们,我们为什么不乐观看待这种现象呢?对于我,漫威是热血的一种代表。同时,我们不能否认美国大片制作的高水准,他们对于人物方方面面的塑造都把握到位,这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这部电影不仅在画面上极具冲击感,它也深入现实,引导人们思考。它抛出、反映了很多问题及现象:地球资源缺乏限制、美国社会现状。在我看来,卡尔顿·德雷克是一个被塑造得很成功的人物形象。电影一开始展示的是他面向大众的道貌岸然形象,紧接着的采访过程、实验过程,将他的面具无情撕裂。他代表着无人道主义的权力拥有者,电影对他的形象进行了批判。电影通过他将资本家的丑陋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掌握高科技、“富可敌国”的卡尔顿·德雷克无情摧残他人生命。被利用的“人类宿主”,往往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对于得力手下,也可以眨眨眼睛就夺走其生命。这令我十分气愤,对于资本家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尽管他极端的处理方式值得我们思考,但是他提到的“地球资源将尽”却是属实。 “资源将尽”的议题让我想起前段时间亚马逊CEO“将开拓月球殖民地”的新闻。面对资源匮乏、环境日趋恶劣,我们该寻找哪种出路?

虽然有很多感触我的点,但这部电影,我感触最深的依旧是特效制作。每一个画面的处理,我都能看出来有经过反复斟酌,值得被反复回味。因为接触了设计,我能想象制作这么精良的特效需要投入多么大量的精力,背后的制作团队值得被尊敬!

还没尽兴,电影就嘎然而止了。我带着留恋走出电影院。虽然身后还有学习和各种琐事待处理,但这样“逃离一切”去看电影的经历让我感觉生活很美好。我们的生活需要美的事物的熏陶,给生活按个暂停键,去好好享受生活吧!

新闻来源:建筑与设计学院 顾静摄影:责任编辑:谢小雨审核:范韶维

图片新闻

视点新闻

视频新闻

基层快讯

媒体矿大

文艺园地

矿大故事

光影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