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辉:科研路上的追梦人

发布者:李秀发布时间:2020-05-14浏览次数:10



    “不求冠盖满京华,惟愿一朝看尽长安花。”化工学院2017级博士生刘光辉多年来始终坚持这一初心,矢志不渝,专注科研。一路走来,他因热爱而坚守,砥砺而前行。


    漫漫科研路,上下求索
    即便科研之路道阻且长,刘光辉依旧坚定地一步一个脚印前行。2010年,他考入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原化学系)攻读化学工程与工艺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地下水中重金属的去除———生物除锰相关。在此期间,他不仅担任了同济大学第六期校级SITP竞赛小组组长,还参与了唐文伟教授主持的课题,并完成废水处理相关实验内容。大学期间的科技成果已经让很多学子难以企及,然而满腔热血的他却从未想过止步于此。随后,他考入中国矿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及博士学位。
   本科期间的科研经历,让刘光辉对科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他有了扎实的实验基础和科研素养。进入新的学校后,他开始攻读工业催化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重质碳资源高效利用———褐煤或生物质的催化解聚及其衍生物的组成分析与定向转化。新的课题和新的环境激励着他以更大的热情投身科研,攻读博士期间,刘光辉以第一作者发表了5篇SCI论文,并先后主持多项科研项目,还参加了第一届全国工程热化学研讨会并作了口头报告。

   几个月前,到榆林学院化工学院交流的刘光辉与当地老师深入交流沟通课题相关任务,并在榆林学院展开部分课题,取得突出进展。他说:“互相认识、相互学习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


    巍巍学业峰,刻苦钻研
    科研方面的硕果累累离不开优异的学习成绩,而优异的成绩自然与刘光辉的勤奋刻苦息息相关。博士科研任务较多,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科研室和实验室中度过的。在枯燥的科研工作中,刘光辉的热情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减,他不断地寻求突破,不断创新。
   不同于部分学生的独自埋头苦干,刘光辉十分重视小组配合和团队合作。在用自己学到的知识积极为课题组作贡献的同时,他发挥自己的才能帮助他人,利用自己在课题组的所学所感引领新成员更好更快地融入到科研生活中。刘光辉尤其关注不同课题组或不同课题方向的同学之间的交流:“学科的交叉有利于培养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多学科之间也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在科研与学习中,刘光辉有一股“使不完的劲”:遇到课题难点时,他一定要想尽办法把它搞懂,如果自己的钻研进入死胡同,他便会找导师交流沟通。在他看来,师长们都是他的良师益友,回忆起多年的科研学习经历,他十分感激自己的每一位导师。

   优异的成绩和杰出的科研成果给刘光辉带来许多光环,可谦逊的他并未有丝毫骄傲懈怠的心理。在他心中,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来源于对化学、对科研的热爱。


    谦谦君子德,全面发展
    古人言:君子和而不同。刘光辉便是这样一位和善又不失自己独到见解的君子。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他遵守纪律,寻找政治理论学习和科研知识学习之间的平衡,从科研、学习、社会活动等多个方面锤炼自己。经历了从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到正式党员的转变,刘光辉从蜕变中感悟出一个道理:博士研究生需要始终发挥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断进取,不断为人民服务,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同学们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他常说:“我们成长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沃土中,应该以新时代党员的新标准要求自己,同时具备时代感和进取心。”
   日常生活中,刘光辉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牢记并践行艰苦朴素的作风。相较于很多其他“学霸”的“社交恐惧症”,刘光辉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并与很多同学保持着融洽的关系。他对待老师尊敬有礼,对待同学积极热情,有很强的组织能力。
   身肩导师的殷切希望与期许,为了自己最初的梦想与热爱,刘光辉依旧在这条路上不断前行。即便前方蜿蜒曲折、困难重重,这位无畏远方的青年定能踏马行歌,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科研之路。


新闻来源:大学生传媒中心 刘玮颖 孟子丰摄影:责任编辑:卢进丽审核:刘尊旭

图片新闻

视点新闻

视频新闻

基层快讯

媒体矿大

文艺园地

矿大故事

光影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