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好老师】不懈实践 追逐矿业之梦——记我校“优秀研究生导师”获得者、矿业工程学院教授姚强岭

发布者:宋丹丹发布时间:2022-11-03浏览次数:1468

 

毕业留校至今,姚强岭已经在矿业开采这条路上走过了十一载春秋岁月。十一年的时光,他于浩浩煤海钩沉,在煤炭绿色开采、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研究方向和教育教学工作中孜孜不倦,上下求索。姚强岭研究的是采矿,而他自身的经历也像一块珍贵的矿石,熠熠生辉。

不忘初心 传承采矿精神

“姚老师的精神状态充满活力,无论是什么时候看到他,他都是保持着一个很好很积极的状态投入研究中。”“三永远采矿精神在姚老师身上体现鲜明。”谈起对姚老师的第一印象,学生于利强和解洪鑫这样说。

“有激情”“有想法”“善落实”是学生对姚强岭老师一致的评价。面对学生提出的一些科研思路和想法,只要是评估后具有一定可行性,姚强岭总是持支持的态度:“可以的,就这样去搞!”“放手去做!”他鼓励大家要有梦想和实现梦想的勇气。这些富有激情和鼓励的话语成为一簇簇火种,点燃了学生对矿业研究的兴趣与热爱。“研究经费上大力支持,科研上积极指导。”这是姚强岭对待学生做科研始终坚持的一个原则。

博士毕业留校任教十一年来,在学校、学院、学科大力支持下,姚强岭荣获了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江苏省“333人才培养工程”中的青年领军科技人才等……在学生们心中,姚强岭老师对学生的关怀与对学生研究的敬业精神,远不能用这些奖项去衡量,他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学术上的指引,还在潜移默化中将自己对学术和生活的热爱毫不保留地传递给了学生。

以问题为导向 上下求索

“科研要以实际问题和需求为导向。”这是姚强岭始终坚持的科研理念,也是他潜心学术、教书育人的动力所在。

多年来,针对我国西部生态脆弱矿区煤-水共采矛盾问题,姚强岭一直思考如何利用岩层运移形成“采动空间储存采动水资源”,进而为实现煤炭与水资源保护的协调开发与利用提供可能。以此问题为导向,姚强岭不断凝练与总结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初步提出了“采动非常规水资源”的概念与技术设想,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能源集团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的支持,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围绕该研究方向,自主研发了多台创新实验装备,并组建了实验室,为该方向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

“只要面向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而研制装备,投入再多的精力与经费都是值得我们去做的。”姚强岭始终向学生们传递这样的科研经费利用观念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态度。针对煤矿煤岩体工程地质力学参数原位测试难度大、测试精度低等问题,姚强岭带领团队不断探索与尝试,经多轮理论推演与现场验证,最终研发了小孔径煤岩体力学参数原位测试成套装备,并形成了煤岩体结构面智能识别与分类系统,为煤岩体工程地质力学参数的井下原位获取提供了技术与装备支撑。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勇于拓新

姚强岭以国家行业重大需求为科研选题的主要依据,常常在组会中教导学生:“我们所做的是工程科学,要善于发现工程问题所蕴含的科学问题,有志于攻克制约国家战略、行业发展的技术瓶颈。”这些话语不仅在教导他的学生们,更是他深耕矿业领域十一年的动力源泉。

2020年,我国提出了“双碳”目标,在充分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后,姚强岭发现国内外在利用煤矿采动空间储存与固化二氧化碳的研究甚少,于是毅然决定走这条尚未有人涉足的道路,希望能够为解决国家及行业重大需求贡献绵薄之力,所申请的项目成功获得了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专项前沿基础项目300万元科研经费的资助。针对深部煤炭资源开采存在的技术难题,姚强岭及团队提出了微生物原位采煤技术设想并在文昌校区科创楼组建了微生物原位采矿实验室,逐步完成了从“设想”到“落地”的转变,以期为未来采矿技术做好储备。

执教十一载,姚强岭讲授课程内容随着科技发展在不断变化,但不变的是,他始终会在课程中强调,矿业研究要服务于社会、服务于行业、服务于国家需求。“你们承担的责任很大,要有理想,你们是建设我们国家矿业事业的中坚力量,担负着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他常常引导学生站在更高的格局审视自己的工作、职业以及科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新闻来源:大学生传媒中心 刘安祺 宋佳琪 臧国栋摄影:责任编辑:李居铭审核:刘尧

图片新闻

视点新闻

视频新闻

基层快讯

媒体矿大

文艺园地

矿大故事

光影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