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科技为疫情防控提供硬核力量

发布者:宋丹丹发布时间:2020-07-12浏览次数:307

2020年春,一场史诗级的抗疫大战拉开帷幕。在这场与病毒的较量中,中国电子产业的表现分外亮眼。从呼吸机、口罩生产线等“利器”为医护人员编织“铠甲”,到AI测温系统使安检人员拥有智慧双眼;从智能机器人等电子产品为复工复产保驾护航,到语音电梯、电子出入证为居民生活筑牢安全防线……人们的目光再一次聚焦中国的电子技术。

我国电子技术的源头可追溯至古代。西汉春秋考异邮》里的玳瑁吸诺”体现了先哲对静电现象的认识。《山海经里边写下的 “磁石吸铁,玳瑁取芥”开辟了电磁学的思想先导。王充论证过雷的本质就是火1600余年后,美国的富兰克林才达到王的认识水平。还有清朝刘献廷写到磁石吸铁,何物可以隔之犹子阿孺曰惟铁可以隔耳’”,则表现了先人对磁屏蔽现象的认识。

如果把我国电子技术的发展比喻成一棵树,那么在二十世纪中叶之前的几千年里只能算是种子的萌芽。我国电子技术真正的茂盛与繁荣发轫于建国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外的电子技术已经有了较快的发展。早在1947年,威廉·肖克利与美国贝尔实验室的巴丁布拉坦等人利用半导体材料制成了世界上第个晶体管它的发明引发了微电子的革命,拉开了设备的小型化和微型化的帷幕而在百废待兴的我国,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外国相比堪称天差地别。察势者明,趋势者智。1956年1月,党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同年颁布的《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规划了中国要研究半导体科学的蓝图。并且把半导体技术列为国家四大紧要措施之一1957年北京的电子管厂生产出来了锗单晶随后开发出来锗晶体管,锗点接触型的二极管和三极管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晶体管时代。

而在同一时期,克雷设计出来了全晶体管的超级计算机。西方国家已经进入到集成电路时代。不甘心被国外封锁、超越,老一辈科研人上下求索,夙兴夜寐。1960年中科院在北京成立半导体研究所1965年至1966年这两年的时间里,我们国内对半导体管DTL型数字逻辑电路和TTL电路产品进行了鉴定,标志着我们国家已经有了小规模集成电路。而此时的大洋彼岸,美国的贝尔实验室试验了硅外延的平面工艺来制造大规模集成电路美国人已经进入到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时代。但老一辈科研人追逐的步伐从未停歇,终于1976年,我国研制出了1000万次的大型电子计算机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30年,虽然是我国被远远落在后面的30年。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却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我国之后的跨越发展扎深了根,蓄积了势。

改革开放后,国家对科技的发展更加重视。1982年,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电子技术的发展,国务院成立了以万里副总理为组长的电子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江苏无锡的江南无线电器材厂742厂IC生产线建成投产,不到两年的时间达产,成为中国技术先进规模最大具有工业化大生产的专业化工厂为我们国家追赶国外电子技术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时间不等待犹豫者,不同情观望者。为了更快发展国家的集成电路产业。1986年到1987电子在厦门召开集成电路发展研讨会,提出了“七五”期间我国集成电路技术发展的531发展战略1988年到1989年,国家机电部在无锡召开“八五”集成电路发展战略研讨会提出了加快基地建设形成规模生产注重发展专用电路加强科研和支持振兴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战略

同时期,国外已经出现了16M的DRAM,可以在一平方厘米大小的硅片上集成3500万个晶体管。这拉开了半导体产业进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的帷幕。而我国飞速追赶的脚步仍在加速。2002年9月份,龙芯1号在中科院的计算所诞生,终于打破了中国没有CPU的历史。

2014年的9月份,为了更进一步促进集成电路的产业的发展,国家成立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投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业兼顾芯片的设计封装测试设备和材料的产业等等。今天,我国已成为电子信息产业大国,并正在向电子信息强国迈进。

回望改革开放的40年,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发展成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不仅原材料生产到整机的整个产业链和价值链日益打造完善,而且主要的电子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同时,一大批民族企业如华为、海尔联想、大疆等迈上国际舞台,中国电子技术这棵大树已然根深叶茂,绿意盎然。

回望来路,道曲路折,可叹可歌。我们国家电子技术从无到有,从落后到追赶,从跟跑到超越离不开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忘我付出。

在这批用智慧耕耘祖国科技事业的先辈中,有为“两弹一星”装上“电子心”的童志鹏院士。他仅用一年时间,就成功研制出比美军无线电台更加轻便省电的新中国第一代军用电台,并迅速装备抗美援朝前线部队。1974年,他担任卫星通信工程测控系统总体任务负责人期间主持研制的测控系统达到国际同期先进水平。还有放弃了在美国已拥有的金钱、地位、名誉,毅然回到祖国的邓中翰院士,他带领团队自主创业,让全世界都用上了来自中国的“星光”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还有立誓报效祖国的黄昆院士,在强烈的爱国精神驱使下,他满腔热忱,回到北京大学,为了给祖国建设事业培养急需的科技人才,不惜中断自己已进行多年且卓有成就的研究工作,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还有亲眼目睹祖国蒙受灾难的童诗白院士,他在青少年时代经历了“九一八”、“八一三”、“七七事变”等重大事件,在心灵深处早就立下中国人要自强救国的誓愿,1955年冲破美国当局的多方阻挠,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正是他们一代又一代的披肝沥胆,“箕裘堂构”,我国的科技事业才有如此蓬勃发展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角,为祖国和人民做出了彪炳史册的重要贡献。”

不论我们走了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不论我们取得多么伟大的成就,都不能忘记了为什么出发。经历了2020年疫情大考,世界更加坚定对中国经济强大韧性的信心。而我们深知,没有前人智慧的结晶,没有祖国的改革开放、大力扶持,没有众多科研工作者的胸怀祖国、淡泊名利、严谨治学、潜心研究,就没有我们面对疫情的淡定从容,就没有我们电子科技事业的蓬勃与繁荣。


新闻来源: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 马草原 郭丰硕 李梦晓 高钉摄影:责任编辑:卢进丽审核:刘尊旭

图片新闻

视点新闻

视频新闻

基层快讯

媒体矿大

文艺园地

矿大故事

光影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