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治学写春秋 甘为人梯育桃李——追记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王永田教授

发布者:李秀发布时间:2020-10-19浏览次数:5402


潜心治学,是一种职业坚守,是一种时代精神,是一种人生境界。对王永田教授来说,它诠释了个人追求,传递着矿大精神,承载着为行业科技进步不懈奋斗的信念。

甘为人梯,是一种师者责任,是一种博大胸怀,是一种人生信念。对王永田教授来说,它诠释了个人选择,传递着树人精神,承载着春风化雨育英才的信念。

2020728日下午,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王永田教授在内蒙伊金霍洛旗科研出差中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不幸逝世,终年51岁。

30年砥砺前行,他在挚爱的选煤行业,始终怀揣着一颗赤子之心,解决煤矿现场难题、服务行业科技进步和工业化应用,在微细粒矿物浮选、难沉降煤泥水绿色澄清技术等研究上取得了突出成果。他在挚爱的教师岗位,始终怀揣着一片仁爱之心,毫无保留地帮助学生成长,培养研究生50余人。

  

“闻兄突逝,心疼难抑!痛呼哀哉!晴空霹雳!”“他的离去让无数人失去了一位永远值得怀念的可敬可爱的好老师、好兄弟!”

与王永田教授相识、共事的同事、学生、校友、朋友,悲痛万分,千余人自发在鄂尔多斯和徐州为他送行,还有许多人难抑悲痛、寄思为文,纪念王永田教授。

通过采访,王永田教授的形象逐渐清晰起来:他的同事说,他是一个痴迷科研实验,泡在工业实验现场不断创新研究的人;他的学生说,他是心怀大爱、一心为学生的人;他的同行说,他是一个不惧艰险、事必躬亲,更像老工人的教授;他的好友说,他是一个朴素低调的人;他走了以后,大家都说,他是个好人……


服务行业之志向:痴迷科研实验的“工人”王永田

在同事和学生眼中,王老师是一位痴迷于科研实验的人,大家回忆说,“一年365天,王永田大约300天在现场,就像现场的工人一样。”王永田的一生,可以说是在选煤行业现场不断攻坚克难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生。

19889月,王永田考入中国矿业大学煤综合利用系选矿工程专业学习,1992年本科毕业后进入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后留校工作,201212月调入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作,是学校“柱分选课题组”核心成员,曾任中国矿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作为课题负责人、核心成员,王永田先后参与863项目、973计划、“八五”攻关至“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16项,申请、授权发明专利共计49项,发表学术论文65篇;荣获国家级科技奖励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5项,并荣获江苏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称号。

回忆和王永田共事的岁月,国家煤加工中心杨建国教授这样说:“他就是对工业应用感兴趣,就是愿意到现场去解决问题,像一位老工人。”

“老工人”王永田,在读硕士期间就喜欢实验室实验和半工业试验。师兄杨建国说,那时王永田就对在行业现场进行科技攻关产生了浓厚兴趣。王永田在大屯选煤厂现场一蹲就是两年,即使离学校这么近,他最多也就是两个月回来一次,在选煤厂和工人吃住在一起、现场搞研究。“调入国家煤加工中心工作后,他出差在现场的时间更多了,我们常说,他回学校倒是像出差一样。”

王永田的学生、青年教师廖寅飞副研究员说,王老师真的是心无旁骛,眼里只有科研应用。“我们要是和他说报个奖项什么的,他真没兴趣,但是如果接到现场的电话,他立刻来了兴致,都会说,我马上解决!”如果是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王永田也会马上查阅资料或者咨询其他同事,一定会落实到底。

化工学院院长张海军研究员回忆,2005年冬天,在辽宁弓长岭选矿厂,团队正在进行浮选柱在铁矿上的第一次应用试验,一干就是四五年。王永田和团队成员住在一个大房间,大家不分教授还是学生,都睡在一个大通铺。

在现场试验时,王永田从不讲究教授的身份,更没有教授的架子。大家说,他经常带着安全帽、穿着工作服、身上脸上沾着煤泥水,特别像一个普通的工人。

王永田对现场科研的痴迷到了无我的境地,为了解决科研难题,他总是不停思考、不停试验。

他的学生、2020届硕士毕业生高且远回忆,有一次在现场做半工业试验,采样后需要进行压滤,但是购买的压滤机还没送到,王老师一直在思考如何处理。回到住处,高且远看到王老师拿出一条牛仔裤,剪掉裤腿,“把一头系上,把试验材料倒进去,系上另一头,用钢管一压,试验成功。”“后来他告诉我们,这条裤子是在加拿大访学时买的,是他买过的最好的一条裤子,好像是二百多元。”回忆恩师,高且远哽咽不已。

王永田对学术的追求、对科研的痴迷、不怕吃苦不停奋斗,打动了很多人,连当地人都很惊讶,这么偏远的地方,又是暑假,一位大学教授怎么会在这里工作。


不断创新之追求:持续攻坚克难的“教授”王永田

王永田的微信签名写着:“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矿物加工96级学生赵朝勋说,王老师认为科研就是不停钻研、不断创新。

上个世纪90年代,细粒煤炭分选技术的落后严重制约了我国洁净煤产业的发展。王永田从研究生阶段就参与了旋流微泡浮选柱的结构优化研究,从最初的大屯选煤厂两年多的工业性试验,到神东低阶煤煤泥浮选方面的大规模应用,旋流微泡浮选柱的结构优化、系列化、大型化各个方面都留有他的印记。

王永田的师弟张文军研究员回忆,在硕士学习期间,王永田就在导师欧泽深教授和刘炯天教授带领下,进行浮选柱核心部件气泡发生器的探索开发,显示出了很强的创新精神。

本世纪初,为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难沉降煤泥水引发的一系列生产问题,王永田同课题组成员通过艰辛试验,从化学原理上找到一种方法解决这一难题。为了该方法能够在现场得到推广和应用,他的足迹遍布河北、山西、内蒙等三十余家选煤厂,与工人吃住同行、三班轮倒,经过不懈努力,成功开发了煤泥水双控技术,实现了难沉降煤泥水高效循环利用,该成果获2008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王永田还长期从事非煤矿物分选技术研究,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赤铁矿反浮选尾矿二次分选技术研究与工艺系统”的研究,作为技术负责人参与开发了矿物柱分选设备与短流程工艺,把柱分选技术应用于矿物分选。他和课题组的成果获2007年中国冶金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近十来年,王永田一直致力于低品质煤高效提质利用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尤其是在神东低阶煤泥浮选提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09年正处于煤炭黄金十年”的高峰,在选煤行业深耕20余年的王永田敏锐地洞察到,低阶煤占我国煤炭储量约50%,其清洁高效利用是未来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以“神东煤泥减量提质”项目为契机,他开始了低阶煤泥浮选提质科研攻关,创造性地将油泡技术引入低阶煤浮选,显著提高了低阶煤浮选指标。为了推进低阶煤浮选的工业化,他总结油泡经验和科学本质,成功设计出复配捕收剂,在大幅提升浮选指标、降低药剂消耗的同时,解决了低阶煤大规模浮选提质的工业实践的技术瓶颈。

2015年至2017年,他成功完成了神东矿区5个选煤厂的低阶煤浮选半工业试验。基于实验室和半工业试验的显著效果,2018年,“神东煤泥浮选脱灰降硫高质化利用开发研究”项目正式启动,合同金额1022.34万元,王永田担任项目负责人,在神东煤质最复杂、最难选的布尔台选煤厂建设一条16万吨干煤泥的低阶煤煤泥浮选工业示范生产线。远在美国的赵朝勋一直和王永田保持着联系,他说,王老师不是在神东就是在去神东的路上,“他这种咬住一个方向坚持做下去的专注和拼搏精神很让大家佩服。”

王永田一直保持着创新热情,新思路、新想法不断涌现。近年来,他积极探索将选煤领域的气--固三相分离的思想应用在环保领域,先后开发了焦化废水处理、场地污染水土一体化修复、廉价碳基材料开发等一系列的方法与技术,取得了一系列的工程应用成果。


不惧艰险之作为:总是冲在前面的“先锋”王永田

长期坚守在试验一线,王永田养成了冲在前、做在前的习惯,不惧艰险、事必躬亲的作风,既是对脏活、累活、危险活的主动承担,更是对学生一种无言的影响。

团队成员李小兵研究员说,王老师在现场对试验的细心程度让人佩服,“王老师研发的成果,在现场应用时,他总是力求万无一失。”

作为浮选柱研究的主要成员,王永田长期坚守生产一线,多次进入满是煤泥的浮选柱中研究浮选柱的充填结构,长时间蹲守在狭窄的车间角落,观测和研究循环泵的气蚀振动。他对实现传统浮选柱到新型柱式分选的转变,形成一种高效可靠的微细粒物料分选手段作出了突出贡献,成果“旋流-静态微泡柱分离方法与设备”荣获2002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张海军对王永田钻进浮选柱进行检查研究的事记忆犹新。“那时在弓长岭选矿厂,研究已经进入工业试验阶段,浮选柱8米高,停车维护时,王老师就钻进设备内部,我们几个学生就在外侧协助。”外面虽然天寒地冻,但厂房里比较暖和,王永田爬下爬上,人钻出来时,衣服连泥带水,人也像个泥猴了。“王老师就脱了上衣在暖气片上烤一烤,他自己也偎在暖气那儿取暖。”张海军说。

在现场,王永田老师总是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工艺系统整体和局部试验环节的问题。

团队成员王大鹏副教授回忆,大约在2001年的一次试验中,选煤后的矿浆要用泵池抽运,但由于一些杂质堵塞了泵池,导致矿浆转运不顺利。王永田想都没想,直接跳进矿浆一米多的泵池里,拔除了堵塞物。杨建国说,这就是王老师在工程一线遇到紧急情况的本能反应,“一个看起来简单的堵塞物拔除,需要科学判断,更要不怕危险,因为水的吸力很大,有些未知的危险。”

王永田的学生、团队教师王磊说,“王老师在工作上亲力亲为,是拼命三郎。

王磊和高且远一直跟随导师参与布尔台选煤厂低阶煤煤泥浮选工业示范生产线的建设。从土建、工艺、药剂、设备、电气、控制和辅助设施,王永田总是亲力亲为,长期驻守施工一线,起早贪黑跑现场、下车间,和技术员、安装工、岗位工结成了并肩作战的好兄弟。“我们在现场,王老师就一定在现场。”回忆生产线的建设,王磊和高且远都说,“经历太多,克服了太多困难。”

第一次出差去布尔台选煤厂,一来到厂区,一位穿着工作服、戴着安全帽、满身水泥、帽檐还在滴水的师傅迎上来:“辛苦你了!”高且远一愣神,才发现这是导师王永田。布尔台的地质条件、环境都比较复杂,高且远说,“在项目最开始的土建与改造阶段,团队就遇到了很多困难,但王永田老师总能打起精神,干劲十足地带领大家分析原因,攻坚克难。”布尔台矿区地处内蒙鄂尔多斯,气候环境极其恶劣:春季干旱风大,气候干燥;夏季雨水集中,冰雹频繁;秋季气温无常,霜冻来临早;冬季漫长寒冷,零下二三十度是常态。在项目运作整个阶段,无论严寒还是酷暑,都能看见王永田在现场第一线的身影。

王大鹏说,王老师总是冲锋在前面,“这次去神东布尔台选煤厂,也是他克服疫情防控期间种种困难,进行现场数据收集。谁也没想到,这一去,他再也没回来。”


甘为人梯之师德:心怀无私大爱的“恩师”王永田

甘为人梯,是同事对王永田教授的评价。国家煤加工中心主任刘炯天院士说,“二十多年了,王老师还和以前一样,甘为人梯、一心为学生好!”

国家煤加工中心常务副主任桂夏辉研究员说,“王永田老师这一辈子一直是淡泊名利、甘为人梯。”几十年来,他一直埋头科研,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学生,很多学生目前已经成长为教授、厂长,他把很多好的科研新思路、解决科研难题的经验,都无私地分享给团队。

王永田教授十分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如针对低阶煤难以浮选提质问题,他带领学生投身低阶煤浮选药剂的研发工作,指导学生完成的作品“动力煤煤泥资源化利用项目(煤宝科技有限公司)”获2016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实现了中国矿业大学在该项全国最高层次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事中金奖“零”的突破。同时,指导学生完成的作品“基于炭质吸附法处理化工污水的绿色环保工艺”获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环测学院青年教师高丽慧在本科时跟随王永田教授进行挑战杯项目的研究,是主要负责人,也是王永田的博士生。高丽慧说,王老师是她成长的引路人,“王老师一心为了学生好,无论学生遇到什么困难,王老师总说,别担心,我给你兜底。”

高丽慧说,即使学生犯了错,他也不忍心训斥,总是耐心地告诉学生哪里做错了,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解决。一次出差,高丽慧去内蒙古乌海市的一个焦化厂进行工业化应用的调试,到现场才发现带错了试验用的搅拌桶,“我给王老师打电话,本来以为他会训我一通,但是王老师说,没事,我给你送过去。他还安慰我说,没关系的,人都是在错误中长大的嘛。”随后,王永田自己带着新的搅拌桶赶到内蒙古,解决了学生的燃眉之急。

今年7月,经过深入思考,王永田和即将出国留学的高且远研讨后,建议他做场地土-水多介质污染协同修复的相关研究。已经毕业的高且远开始着手进行相关研究,可没想到,如今却与恩师天人永隔。高且远说,老师对行业需求的敏感、对科研实验的痴迷、对科技的探索,是留给他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王永田对学生的耐心指导和疼爱超乎常人想象,在工业试验现场体现得尤为明显。有一次冬季调试出现异态,学生王俊正准备跳到溢出来的煤泥中去清理,王永田一把拽住学生,让学生去控制室停车,自己跳入冰冷的煤泥水中清理现场。王俊好几次想从导师手里夺走清理工具,王永田硬是不让,生怕学生淋湿、弄脏。

出差在外,王永田像父亲一样照顾好学生的衣食住行,他总能清楚记得每个学生最爱吃的饭菜。在布尔台选煤厂旁边的餐馆,只要王永田师徒来了,老板就知道怎么做菜,“小高羊排,小李两条鱼,王老师蒜泥茼蒿。”鄂尔多斯的冬天特别冷,零下27度的天气让高且远冻得瑟瑟发抖,王永田看见了记在心上,不作声地买了棉袄和保暖衣给他。

王永田不怕吃苦、积极乐观、对生活充满热情却从不讲究物质享受,这种精神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

大家都知道,王永田对待学生、对待工人毫不吝啬,自己却特别节俭朴素。一个背包都破了大洞还在背着;一双运动鞋被药剂浸透了多少回,已经刷洗变形仍一直穿着;一部手机是用了好几年的最低配置;一辆电动车是430元购买的二手车;出差住在15元一晚的家庭旅馆……

  

痴痴然躬耕选矿柱,孜孜兮无私育桃李。

为教育和科技事业奋斗一生的王永田教授,不幸倒在了他心爱的工作岗位上,还未关上的笔记本电脑、还在运行的文档,记录了他生命最后时刻的奋斗。

王永田教授走了,对他的思念却会因教书育人事业的传承而更加久远。高且远的硕士毕业论文对导师王永田教授的一段致谢特别贴切,“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枝残。农夫耕耘不易,树人更难。”这里的“农夫”,就是王永田教授的网名,他一直以农夫自居,做一名育人育花、育草育树的农夫其实是王永田教授最简单的梦想。

矿业科学中心的花园里,王永田教授生前种下的苹果树已经结了两颗青苹果,他栽下的枇杷树已两米多高,栀子花也静静等待着下一个花期……


新闻来源:新闻中心 李秀摄影:责任编辑:李秀审核:刘尧

图片新闻

视点新闻

视频新闻

基层快讯

媒体矿大

文艺园地

矿大故事

光影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