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一事,终一生

发布者:艺术学院发布时间:2017-05-04浏览次数:6122

器有魂魄,匠自谦恭。愿为匠人,终此一生。    ——题记


如今的时代日新月异,少女们追捧着荧屏里的小鲜肉,少男们也不断端详着自己的身材,思考如何成为大家的“男神”,忽略了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惊喜和美好等着我们去探索,还有更多有意义的事情等着青年们完成。如果不是机缘巧合,我也不知道自己原来这么喜欢看纪录片,一位名叫王津的中年男人可能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一夜之间竟成了大批90后们心中的男神。

《我在故宫修文物》一电影前段时间大热,到底是什么触动了这么多人的内心?怀着这份好奇,我也欣赏了这部电影。意想不到的,我爱上了纪录片。本片讲述的是,故宫博物院内文物修复师们的事业与生活。文物修复的工作地点设在故宫内,然而,与一切奢华、富丽的景象截然不同,影像中的工作室竟裸露出些许荒凉。不论是屋内铝合金质感的门楣与窗框,还是屋顶略显粗陋的长管日光灯,都似乎与我们熟知的那座金碧宫殿不是同一处。

在我国伟大首都的心脏,竟然深藏着一个与现代气息格格不入的地方,没有高层建筑,这里更像一条安静的胡同,住着朴实的劳动人民。日光灯和天光同时照射,他们的工作要保证最清晰的光线,时间似乎都要在灯管外轻舞飞扬的灰尘里静止,窗外树下眯眼打哈欠的猫也是宫廷御猫的后代,办公室门口的山楂和李子是多少前人种下的,这一切,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知晓。

从早到晚的各种喇叭声,快门声,呼喊声,全球各种语言的声音都被隔绝在宫墙之外。一群国内顶尖文物修复专家,幽圈在整个国度的中心地带,日复一日,在最热闹的地方从事一件最静心的工作。当他们抚摸过每一处漆料,涂上每一层色彩,研究调试每一个零件,反复揭下又重新装裱每一张纸张的时候,那略微颤抖而又沉稳笃定的双手间承载的是对历史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思考。在我们看来,这或许是一个神圣又严肃的事业,但对他们来说这也是一份平淡无奇又充满乐趣的工作。这些工匠也都不在乎留名,更在乎自己从文物中得到的反思。屈峰说到:“玉就是一块破石头,它有什么德行啊,但中国人就是能从上面看出德行来。文物都是有生命的”。“格物致知”便是这个道理。他们看似被抹去的人生价值附着在物的身上,永世流传。

想必每个欣赏完这个纪录片的人,都能或多或少的感受到他们身上共同的气息与人格。或许是言语中透露的对人生的思考,又或许是笑颜中蕴含的对生活的热爱。作为一个学习艺术与设计的学生来说,看到这些前辈们的生活与工作,心中只觉羡慕,又觉惭愧。羡慕的是他们对事业的坚守和奉献,惭愧的是自己的性情和学识都远远不及。这种惭愧也能鞭挞自己不断完善,朝着更高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一生坚守一件事情是非常困难的,但一生太短,只争朝夕,我们何不做些自己喜爱的事情?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新闻来源:建筑与设计学院摄影:责任编辑:审核:

图片新闻

视点新闻

视频新闻

基层快讯

媒体矿大

文艺园地

矿大故事

光影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