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追寻属于灵魂的平静

发布者:卢进丽发布时间:2017-05-16浏览次数:1452

《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作家毛姆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印象派大师保罗.高更为原型,塑造了一个抛弃了美满家庭生活,前往巴黎追寻艺术的主人公形象――斯特里克兰德。经过一番离奇的遭遇,因没有人能理解他,他最终远遁文明世界,来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在这里他找到了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气质的创作氛围,并与一名非洲土著女子结婚,创作了一幅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在染上麻风病,双目失明之前,他在房屋的四壁上画出了伟大的伊甸园画面,而临死前,他又让土著女子将房屋付之一炬。

月亮六便士是整本书主要描述的一对内容。月亮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对艺术的追求,理想世界的追寻;而六便士则是对世俗价值的指代,更具有现实的意味。小说并没有要倾向于某种价值,正如译者序中,月亮重要,六便士也重要,性格即命运,命中注定哪样就是哪样。相较于倾向某种价值,作家只是将现实最真实地表露出来,以供我们理解另一种价值取向。而对于我们在月亮与六便士之间的抉择,作者却也提供了一条思路,这取决于你对生活赋予什么意义,取决于你对社会承担什么责任、对个人有什么要求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我们似乎更倾向于普通的生活,尽管可以蜿蜒曲折,却像一条波澜不惊的小河,穿过绿色的草原迂回前行,最终流进浩瀚的大海。而如斯特里克兰德,他的血液中却流淌着通往更宽阔通衢的成分。面对道德与责任,他可以不屑一顾,甚至有一种超乎寻常的坦然。普通人视社会道德责任为价值的根基,而脱离世俗的对艺术的追寻却支配着他的灵魂。他不安于成为大多数人的一分子,只有在艺术中他寻找到灵魂的平静。

我记得他的想象中一直有一个海岛萦绕心头,挥之不去,那海岛应是绿色满目,阳光灿烂,被大海团团围住,而大海又比北纬海洋湛蓝得多。我们每一个心中都会有这片美丽的海岛,只不过我们与天才相比,更容易屈从于世俗的声音,而不是倾听内在的声音,坚持到底。有的人告诉我们前方坎坷,没有前途,我们就放弃了,屈从了。于是在追寻六便士的道路上,为了迎合世俗的价值观,我们很可能失去了一部分自己。

而斯特里克兰德在这片海岛中找到了自己。47岁开始画画,我仿佛看见他凝望法国的海岸消失在视野里,这片海岸他命中注定再也看不见了。这个年龄的多数人已经准备在安乐窝里享受清福了,而他却在寻找一个崭新的世界。每个人追寻灵魂的自由,获得内心平静的方式不同,不是每一种都能得到世俗的理解。但也无需区分其优劣,命中注定如何就如何。

人生注定是一场追寻内心平静的旅程。有些人生而未得其所,他们孩提时代就熟悉的绿叶遮阴的小巷或玩耍过的熙熙攘攘的街道,也不过是人生旅途的一站。有的人穷其一生追寻,忽然发现家原来是最初也是最平静的港湾。而有的人漂泊一生,未必能寻找到某些永恒的东西,可以使他们牢牢依附。

小说的结尾有两处颇为有趣的描写,我心下怀疑她是否知道,这些她因时髦风尚风行一时才接受的五彩缤纷的颜色,根源却是南太平洋岛上一个可怜画家做的梦,我并不认为作者所写有任何批判世俗价值之含义,正如文中写到,作家的任务只是真实地记录事实,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我的亨利叔叔,在惠特斯特布尔做了二十七年牧师,他念念不忘一个先令可以买到十三只大牡蛎的日子。但这也着实显现了作者高超的语言功夫,在某种调侃语气中使读者不禁会心一笑,领悟生活的奥秘。

新闻来源:土木学院摄影:责任编辑:审核:

图片新闻

视点新闻

视频新闻

基层快讯

媒体矿大

文艺园地

矿大故事

光影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