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报】深度融合,开创资源型城市新发展

发布者:李秀发布时间:2018-05-09浏览次数:439

深度融合,开创资源型城市新发展

——中国矿业大学校长葛世荣谈产学研助推资源型城市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建成美丽中国的政治考量、战略抉择和坚定决心。

近年来,我国一些资源型城市在转型发展中取得了一些成绩。而高校在支撑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谱写生态文明建设中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近日举行的江苏教育界与产业界对话对接活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会议中,中国矿业报记者采访到了中国矿业大学校长葛世荣,请他为大家详细介绍我国资源城市转型发展面临的现状、中外成功转型的实践经验及高校如何配合城市转型发展。

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转型

中国矿业报:您能简要介绍一下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基本现状吗?

葛世荣:2008年、2009年、2011年,国家分三批确定了69个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其中:煤炭城市37座、有色金属城市14座、黑色冶金城市6座、石油城市3座、其他城市9座。

2013年,国务院印发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确定了67个衰退型城市,主要分布在辽宁、黑龙江、吉林、湖北、湖南、江西、河南等地。

中国矿业报:我国资源型城市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做出怎样的历史性贡献?

葛世荣:新中国成立以来,资源型城市累计生产原煤529亿吨、原油55亿吨、铁矿石58亿吨,为建立我国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截至2008年,44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人口、土地面积、GDP分别占全国城市的3.5%4.7%3.3%,单位从业人员占全国城市的6%,失业人数占全国城市的近8%

中国矿业报: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有什么样的特征?

葛世荣:一是产业结构单一,工业内部结构单一,多呈超重型。二是主导产业单一,产业关联度低。资源开采及其产品初加工是资源型城市的经济支柱和主导产业。以该产业为核心形成的产业链短而散,与其他产业关联度低。三是产业结构序次低。资源型城市三次产业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比例不合理。第一产业基础薄弱,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四是产业结构布局分散化。资源型城市产业布局受资源地理分布的制约,城市依资源所在地而建,内部结构布局比较分散。五是产业结构呈稳态型。资源产业建设周期长,占用资金多,固定资产投入大,造成产业结构转化能力差。六是产业组织结构单一。资源型城市产业组织结构表现为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多,缺乏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企业群体和企业集团。七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资源型城市产品初加工科技含量低,深加工发展不够,缺乏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不利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中国矿业报:我国资源型城市面临怎样的环境问题?

葛世荣: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型城市在发展中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比如工业废气、废水、废物等三废的排放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和土地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其次,地质灾害及隐患严重。一些矿山在开发利用中会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矿坑突水、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还有水资源破坏严重。地下采煤使地质结构发生变化,地下断层堵塞阻断了区域间地下水系的沟通,影响了地下水的分布,水质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中外资源型城市发展成功经验

中国矿业报:我国有哪些资源型城市的成功实践值得学习?

葛世荣:我国资源型城市成功的经验有以下几种——

一是产业链延伸模式。产业链延伸模式适合于资源供应仍然相对稳定处于发展中期的城市,引导资源产业向产业链的高端发展,利用技术优势来弥补资源带来的诸多不利因素。例如,1块钱的煤用于发电可以变成2块钱,做成甲醇就可以变成4块,做成醋酸就可以变成8块,做成醋酸纤维素就可以变成78块钱,产业链的拉长可以将煤矿变成金矿

二是创新经济模式。目前中国正在向着以高新技术密集型产业为重心的技术集约化方向发展。例如以煤炭为主的资源型城市山东济宁,由美国惠普公司投资20亿美元打造国际软件人才和产业基地,吸引惠普的上下游企业及相关合作伙伴集聚,从而使得济宁的软件产业及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带动资源型城市向智慧城市转型。再例如榆林市,最近几年把新能源产业作为重点招商产业,引进大批光伏电站和风电项目,发展新能源产业。

三是多元化综合发展模式。在产业链延伸的同时,为城市引入多元化的其他产业类型,使城市从单一工业型向多样化发展,从而推进城市向综合性方向发展。这种模式事实上是前两种模式的复合,多种经营、多业并举、最大限度地开拓经济发展结构,对资源依赖性强,但是同时也具有其他优势的城市最为适合。例如,四川省泸州市为了促进城市经济转型,泸州采取了旅游业+页岩气+现代物流+现代农业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宁夏石嘴山市也从典型的煤炭工业城市转型为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城市。石嘴山采取的是旅游业+现代农业+光伏产业+装备工程机械+现代化工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模式。

中国矿业报:刚到徐州就听到大家对近10年来徐州的发展赞不绝口,您能重点谈一下徐州的转型发展吗?

葛世荣:徐州近些年确实发展很快。我先简单地说一下徐州的情况。

徐州是江苏省重要的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近代煤炭开采历史可追溯至1882年,已开采10亿吨左右,为全省、全国发展大局做出了重要贡献。徐州市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工作起步于1988年,是全国最早的三个采煤塌陷地农业综合开发复垦国家级示范区之一,2001年率先在全国颁布实施《徐州市采煤塌陷地复垦条例》。2008年以来,徐州市抢抓江苏省委、省政府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机遇,努力放大政策效应,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坚持宜农则农、宜水则水、宜建则建、宜生态则生态的综合治理原则,摸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振兴与生态文明协同的模式。

从治理模式上说,主要表现在:采煤沉陷区复垦复耕、生态修复、建设再利用、渔光互补。其中,示范工程有:潘安湖采煤沉陷区综合整治、九里湖采煤沉陷区综合整治。

这些年来,通过大力实施产业、城市、生态转型,徐州先后成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生态环境的巨大变化,为徐州的转型发展、招商引资和吸引人才发挥了重大作用。

最后,我谈谈徐州产业发展情况。作为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徐州市10多年来一直走在转型发展的路上。以2008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实施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战略作为徐州转型发展的新起点,徐州全面调整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装备制造、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能源、物流商贸旅游、煤盐化工、冶金和建材等六大产业实现超千亿元的产业规模,淮海经济区重要经济增长极与先导拉动区作用进一步增强。

中国矿业报:请您谈谈成功转型的德国鲁尔区的城市转型发展对我国有什么启示呢?

葛世荣:伴随世界能源结构变化、世界钢铁产量过剩以及新技术革命的兴起,鲁尔区一方面对煤炭和钢铁工业实行了关、并、转等合理化改组,并兴建新兴工业、保险、旅游等第三产业部门,进一步加强了交通建设和人才培养。

当然,德国鲁尔区的成功转型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主要包括:一是发挥主导产业带动作用。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传统工业和工业区可能会阻碍城市的发展。城市转型发展需要产业的推动,或对原有主导产业进行升级,例如多特蒙德;或寻找新的主导产业,例如埃森。产业拓展与更新,将会引起城市格局的巨大变化,推动城市整体发生质的转变,在更高层次完善城市综合功能,实现城市高效率运行。

二是政府主导,建立转型发展的共享平台。城市转型发展需要政府主导建立共享平台,包括技术平台、金融平台和生活平台。1985 年多特蒙德市政府提出通过创办科技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地方经济转型,与多特蒙德信用机构、多特蒙德工商联合会以及多特蒙德大学联合出资成立多特蒙德科技中心有限公司。在政府和欧盟资助下的多特蒙德凤凰西区的成功体现了建设共享平台的重要性。

三是历史文化传承。埃森和多特蒙德在城市和建筑层面均注重新旧的融合和对比。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不是大拆大建,也不一定是修旧如旧,而是充分挖掘原有的城市肌理与建筑形态,寻找历史建筑与现代建筑、传统空间和现代功能之间的融合,注重现代城市元素与历史文化的结合以及不同时期建筑元素的相融。

四是工业用地的再开发。工矿废弃地一直是鲁尔区空间开发利用的重点,改造过程要求尽可能体现原有的功能和特征。工业遗址在开发过程中整片推倒重建的情况在鲁尔区很少发生,对原有工业设施的改造利用非常普遍。工业用地转变为其他使用性质涉及大量的利益再分配问题。由于受土地使用年限的限制和缺乏政策支持,我国多数工业区改造在工业用地退出方面存在困难。工业企业的利益诉求与地方政府开发意愿的错位在再开发中往往成为矛盾的焦点。根据德国经验,多层面政府的支持、政府监管下的公司化运作对工业区和工业城市的转型发展非常必要。

产教融合推动资源型城市新发展

中国矿业报:中国矿业大学近年来发展怎样呢?

葛世荣:中国矿业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也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

全国高校第四轮学科评估排名,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位居全国第一,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位居全国第三。QS世界大学排名,矿业工程学科位列全球第19位,为中国大陆地区学科排名进入前20强的5所高校之一。此外,我校还不断加强与德国科教紧密合作,加速转型发展。

中国矿业报:中国矿业大学在推进资源型城市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葛世荣:我校在技术上对地方服务支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创建国家大学科技园,集研发机构、科技企业、科技服务于一体;创建徐州国家高新区大学创业园,主要面向淮海经济区各企事业单位,提供信息类测试、监理、认证,信息系统咨询、规划与建设服务,以及科技金融服务、科技人才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综合服务;徐州国家安全科技产业园,提供矿山安全领域重点科技研发资源。

与徐州市政府合作,共建感知矿山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在夹河煤矿建立了国家首个矿山物联网示范工程,形成感知矿山物联网技术体系,推动矿山物联网成果转化,在徐州市形成了300亿物联网产业群。

建立徐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院,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技术服务等的高水平科研平台,致力于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问题,重点开展煤炭绿色开采、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生态园林建设、生态环境监测、国土生态等领域的技术服务,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推动资源枯竭性型城市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此外,近期,市委、市政府做出了汇聚全市优质创新资源推进江苏淮海科技城、徐州科技创新谷建设(简称一城一谷一城即江苏淮海科技城,一谷即徐州科技创新谷)的重大决策,这是我市深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区域性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加快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此次徐州市委、市政府做出以学校文昌、南湖校区为核心区域、以学校创新资源为重要依托的一城一谷战略决策,学校深感意义重大、机遇重大、责任重大,将以此为契机,积极响应,引导、激发4万余名师生的创新活力和创业潜能,在一城一谷建设中努力发挥斯坦福大学相对于硅谷的引擎火种作用,以贡献求支持,以服务促发展,加快形成高校服务地方建设、地方支持高校发展的互助格局,积极构建产业+高校+企业+平台+人才+载体+金融+政策的产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开放式、网络化、集聚型、高效率的创新道路,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徐州提供强力支撑。

  

(中国矿业报  记者刘盼盼,201859日第1版)


新闻来源:中国矿业大学新闻网摄影:责任编辑:审核:

图片新闻

视点新闻

视频新闻

基层快讯

媒体矿大

文艺园地

矿大故事

光影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