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模式:中国矿大与滁州市开展深度合作

发布者:刘勇发布时间:2017-06-27浏览次数:4052

6月26日下午,滁州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矿业大学会谈暨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学校行健楼B301会议室举行。双方决定采取“1+8”模式开展合作,滁州市政府与中国矿业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滁州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县、市、区政府分别与学校有关单位签署了8份具体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人才引进、干部交流、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仪式上,中国矿业大学党委书记刘波致辞,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基本情况、学校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并对双方开展合作表示了肯定和期待。

刘波书记说,中国矿业大学有108年办学历史,在能源和矿业领域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办学品牌,对国家能源行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学校还始终坚持致力于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进一步加强了与淮海经济区和长三角区域的产学研合作,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依托行业、贴近企业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之路。

刘波书记表示,滁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在南京“一小时都市圈”和皖江城市带中充满活力,发展迅速,成就显著。此次滁州市主要领导一行来校考察调研,深入洽谈产学研合作事宜并签署全面合作协议,是对矿大办学最好的支持和最大的鼓励。矿大非常高兴与滁州市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交流、区域发展等领域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战略性合作,最终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共赢,携手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中国矿业大学校长葛世荣以“大力推进成果转化,服务行业地方发展”为主题介绍了学校产学研工作开展情况。他首先介绍了学校学科建设、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近年来科研成果、科研经费等情况。

他说,中国矿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了以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等优势学科为龙头,以顶尖人才为引领、以国家级平台为依托,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构建从基础研究到共性技术研究再到成果转化的完整知识创新链。目前,学校形成了科技成果循环产出、科技成果孵化、产学研合作、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的四个机制;学校、企业、政府、金融机构四方联动,形成了“产、研、政、金”合力;发挥校董事会作用,形成了董事会、校企战略联盟、产业公司和行业合作联盟四个转化模式;打造了科技合作论坛、科技服务家乡行、科技诊断咨询和合作单位回访四个品牌活动。

他以徐州市为例,通过介绍共建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12个合作项目,就学校服务地方开展校地合作的基本情况及主要经验做了说明。

滁州市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市长张祥安向中国矿业大学对开展合作的高度重视表示感谢。他说,中国矿业大学是百年名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的主力军,学校具有突出的人才优势、科研优势及产学研合作经验。他表示,面对新一轮发展机遇,滁州市深切地感受到进入了再发展的瓶颈期,必须将创新发展摆在发展的重要位置。近年来,滁州市抓住区位优势加强与高校合作,建设了高教科创城。今后,滁州市将充分发挥地方的区位优势、政策资源,坚定不移地推进与矿业大学的合作。

滁州市委常委、副市长金力和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秦勇代表双方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的宗旨,积极探索建立以科技创新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在科研合作、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为共同建设区域创新中心提供科技支撑,创造良好环境。双方将合作建设中美海绵城市技术研究院、矿大科技园滁州分园、凹凸棒土研发中心、硅基材料研发中心,建立教学实习、社会实践基地,增进招生与就业合作,联合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等。

会议由中国矿业大学党委副书记蔡世华主持。滁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东明,副市长杨东坡,市政府秘书长焦义朝,滁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张福生及市政府办、科技局、人社局、教育体育工委、招商局、南谯区委、科创城管委会等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了签署仪式。金力、张东明、杨东坡和张福生分别就开展深度合作、加强干部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进行了交流发言。中国矿业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增国,党政办、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招生就业工作处、对外合作与发展处、环境与测绘学院、大学科技园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签署仪式。

仪式之前,在刘波书记、葛世荣校长陪同下,张祥安副书记一行参观了学校相关实验室。

  


新闻来源:新闻中心 李秀摄影:吕开全责任编辑:刘尊旭审核:熊志忠

图片新闻

视点新闻

视频新闻

基层快讯

媒体矿大

文艺园地

矿大故事

光影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