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草木

发布者:卢进丽发布时间:2018-05-29浏览次数:529

必须先行说明,这里的草木,专指文学作品里出现的泛指,而非实指,例如《诗经》里那一箩筐的花花草草,不但种类繁多,而且难以辨认的更多,自然不是我能够研究的了的。

我说的草木,模样大约是模糊的,你分辨不了它的种类也无需分辨,譬如说人非草木,是专门的用它一个普遍的特点——情感的表达极为晦涩乃至于没有,你说这句话的时候,是不会去想方设法的专门找一种花花草草来比方的,你说的就是草木的概念,也即是我今天提的草木。

我印象里最深的句子,大约是宋玉的那句“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出自《九辩》)这也是我打算写下此文的缘由了。这句话的用情很深,用一种悲怆的语气把草木的逢季节而衰落的特性比成人的离别或失去,所以看到不相关的草木,也会悲哉,又或者未必有什么伤心的事,只是看到草木的零落,自然的悲伤起来。前者是小悲小爱,后者是大悲大爱,一个是移情于景,一个是触景生情。然而无论种种,草木给人的印象,似乎从此处开始凝固,草木和秋天画上等号,草木和悲伤连起来,人们看到草木,会不由为它的衰亡而感慨,既是感慨草木,更是感慨自己。古人最爱用甚至是抄烂了的一句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此外还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欧阳修),“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一大堆神似到了极点的句子,说的其实是同样一件事,那就是以花草的凋零代指人的生离死别或衰老,看似怜花,其实爱己,真只是一腔子热血全在花草上的,几乎没有。所以草木不是草木,草木是悲伤,草木是轮回,草木是一年又一年,草木是诗人自己。

而我心里最爱的一句草木诗,却不是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句,反而是一位不怎么有名的诗人所写——唐人牛希济的“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每次读来,仿佛写到心里,不能自拔。这里的草木也是泛指,是概念,其实还是悲伤,然而作者用更高妙的手法,更婉约的语言,写出这更澎湃的感情,我是深深的被触动了,全句未有一处实写思念的地方,又无处不是思念的欲望,读来仿佛海上席卷而来的波浪,绵长而有力,感伤而复又凄凉。

而草木代指悲伤,绝不单单是中国人的专利,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那句“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无疑与中国人的感情相通了,普希金的那句“早开的希望的花朵凋谢了;生命之花被折磨的憔悴”,不也和我们异曲同工?莎翁《第十二夜》里那句“迁延蹉跎,来日无多,二十丽姝,请来吻我,衰草枯杨,青春易过”,何异于李白杜甫欧阳修?可见把草木用作时光易逝的,是文学与生活心照不宣的选择。

新闻来源:公共管理学院 龚成摄影:责任编辑:韩莹审核:丁恒星

图片新闻

视点新闻

视频新闻

基层快讯

媒体矿大

文艺园地

矿大故事

光影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