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 “彦”意风发,春“华”待秋实——记第十二届“‘青春矿大’年度人物”土木学院黄彦华

发布者:卢进丽发布时间:2018-05-25浏览次数:459



“我只是一名非常普通的博士生,尽力做好自己能做到的。”
    土木学院15级博士研究生黄彦华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从本科到博士,一步一脚印,沉稳地一路向前,默默书写着自己一次又一次的成绩。


    十年如一日,以梦为根,以勤为源
    “最开始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的第一志愿就是土木工程专业。”回忆起当初报考专业时的情况,黄彦华说道。问起缘由,黄彦华给出的答案是“兴趣”。而这个由兴趣而起的选择,让黄彦华用了十年的青春去坚守。
    “我本科时候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本科毕业保研时也还没有想过读博。读博的想法是在硕士研究生期间产生的。读博后还是继续选择了土木专业,这也是一个自然的结果,毕竟读研是在本科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朝着某个研究方向深入学习。”黄彦华说。
    用十年的坚持去完成一件事对于任何人来说都需要极大的勇气,从本科到博士,其中的艰难不言而喻。“坚定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坚持和努力一直是黄彦华攻克各种困难的杀手锏。
    一次次的挑灯夜战,一次次的通宵达旦,为了一个个课题而废寝忘食,为了一次次实验而攻坚克难。无数个深夜,与课题组成员思想的碰撞,锻炼了黄彦华的思维;一点一点的积累,丰富了黄彦华的头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些看似简单的话,却一直勉励着黄彦华不断前行。他经常告诫自己,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只有自己付出了努力才可能有收获。
    黄彦华还是2016年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获得者。从2015年攻读博士学位以来,他已经在各大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EI论文4篇,以第二作者(导师第一)身份发表SCI论文5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
    “首先,文章的选题很重要。”黄彦华强调。课题决定了所研究问题的方向以及研究的深度,选题可以来自于导师的课题,也可以是平时阅读文献过程中发现已有研究的不足而产生的想法。“其次,采用合适的方法实现自己的想法,如通过试验或者数值模拟分析。”他说道。对于实验过程,他强调要规范操作、注重细节,这样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数据。之后还需要分析数据,挖掘数据背后的机理。最后,合理组织文字形成文章,满足期刊要求,根据审稿意见认真修改。


    海外续追梦,开阔眼界,心怀感恩
    如果迎着风,就飞;如果还有梦,就追。黄彦华被录取为2017年国家留学基金委联合培养博士生,并于2017年4月赴英国诺丁汉大学留学1年。
    黄彦华在出国访学之前做了充足的准备。他通过网络和书籍等方式了解当地的文化以及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习惯。他说:“出国访学是一件好事,但要明确自己访学的目的,给自己设定好目标,并要合理地安排每天的学习和工作,这样才能达到访学的真正目的。”现在已经在英国的黄彦华已慢慢地适应了当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并且结交了很多外国朋友。他说:“能很快地适应异国的生活,离不开朋友和家人的鼓励和安慰。”
    在国外学习和生活半年多后,黄彦华对英国的科研环境也有了自己的一些认识与体会。他说,国外的设备比较先进充足,国外学术氛围也非常严谨。“我有时候也会因为一个很小的细节,被要求反复修改查阅资料,直到导师满意为止。”
    黄彦华是一个谦逊、懂得感恩的人。虽然获得了很多奖项,但他表示他只是一名非常普通的科研工作者,能做的就是尽力做好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他说,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导师们在学术道路上的引导,给他们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黄彦华的生活不只有学术研究,还有“远方”和乒乓球。他是一个旅游爱好者,在自己的闲暇时间就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他说,旅游不仅可以为生活增添一份色彩,也可以增加自己的人生阅历,去感受不同的文化和风土民情。除了旅游他还喜欢有空时和好友打打乒乓球,不但可放松心情,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
    在博士毕业后,黄彦华打算进入高校或者科研院所继续进行相关的科研工作。他的身份,  将从一个普通的博士生,变成一名科研工作者,继续创造一项项不普通的成就。



新闻来源:黎祉邑、于淼、曹可锌摄影:责任编辑:卢进丽审核:李秀

图片新闻

视点新闻

视频新闻

基层快讯

媒体矿大

文艺园地

矿大故事

光影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