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的我】全国煤炭行业五四奖章获得者刘应科:练就过硬本领 越是艰险越向前

发布者:李秀发布时间:2022-06-08浏览次数:10

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全国煤炭行业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煤炭行业五四奖章;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

安全工程学院刘应科教授长期扎根科研与教学一线,一系列的奖项与荣誉是对他多年深耕专业的肯定。

2003年考入矿大安全工程专业起,刘应科始终牢记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初心,以“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为追求,在科学研究、教书育人等方面攻坚克难、砥砺奋进。

情定矿山安全,勇攀科技发展高峰

本科大三期间,刘应科就主动加入周福宝教授的课题组,踏上了科研之路。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刘应科参与了多项科研项目,逐渐对矿井瓦斯治理产生了浓厚兴趣。从硕士到博士,再到留校工作,他始终从事相关研究。在他看来,在矿山安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我们主要是面向行业重大需求,发展新方法,研发新技术,破解工程中的‘卡脖子’难题。”20126月,刘应科博士毕业留校工作,将目光聚焦在地面采动钻井井身稳定性这一工程难题上。

“我国超过一半的采动钻井都会遇到井身破断甚至堵塞的情况,这严重影响了钻井的瓦斯抽采效果,因此如何增强井身稳定性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刘应科带领团队成员开展了一系列原创性研究工作,通过理论建模、反复实验总结、现场试验,发明了新型抗剪井身结构和钻井增产稳产方法,有效提升了我国煤矿瓦斯防治的科技水平。

为解决深部煤炭资源开采代价大、风险高的难题,刘应科牵头组建了由安全科学与工程、流体力学、岩石力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科研小组,开拓了煤炭物理流态化开采的新方向,并在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与专用装备等方面进行了重点攻关。

“我们开始了一个新的科研,新的开始并不容易,但是大家认准了新方向便扎进去、瞄准它持续去做。”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科研小组成功研发了煤炭物理流态化开采工艺与关键装备,并在贵州开展了初期的工业性实验,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煤矿计划采用我们的技术来破解生产难题,我们也有信心在学校的支持下继续攻克难关,不断提升煤炭物理流态化开采技术水平。”

深入煤矿一线,解决实际生产难题

刘应科(中)和团队成员王凤超老师(右)、宋小林博士在科研现场

“我们取得的绝大部分科研成果都源自工程实践。只有深入煤矿一线,才能对它的生产流程、关键工艺以及技术难题有充分了解,才能找准科研工作的真正方向。”在科研之路上,刘应科将“深入煤矿一线”视为准则,始终坚守“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本心,长期坚持到煤矿一线工作。我国许多煤矿位于偏远地区,交通不便,但全国大部分产煤省份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足迹,与此同时,他也为解决煤矿安全生产技术难题贡献矿大力量。

在煤矿一线科研攻关的日子里,连续高强度工作数日是家常便饭。煤矿井下潮湿闷热、环境恶劣,然而科研工作往往耗时较长,有时甚至需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对注意力和体力都是极大考验。自本科参与科研项目以来,刘应科就长期在煤矿现场“摸爬滚打”;本科毕业时,他已有了百余次下井经历。“其实我没有觉得很辛苦,最重要的是认真负责地完成导师安排的科研任务。对于学生来说,一定要珍惜学校和企业提供的平台,这是锻炼综合能力的大好机会。”

甘肃靖远煤电公司魏家地煤矿曾是我国西北最大的矿井,由于煤层瓦斯含量高,矿井生产深受瓦斯灾害的威胁。2011年受邀来到魏家地煤矿后,刘应科经过充分的技术交流和井下调研,提出了地面采动钻井抽采控制瓦斯和抽采瓦斯原位发电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在矿方人员半信半疑的眼光中,刘应科在煤矿一线主持了钻井施工与抽采工作,全程跟踪并及时解决遇到的工程难题。

当钻井开始大流量抽采瓦斯后,看着井下不断降低的瓦斯浓度和地面瓦斯发电站高效运转,矿方人员对矿大、对刘应科竖起了大拇指。刘应科直言,“作为矿大青年,我们应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赤子之心,将青春播撒到一线,将热血挥洒在祖国大地。”

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走上三尺讲台,面对学生,刘应科始终怀揣热爱之情,力争讲好每一堂课。

自留校工作以来,他一直承担安全工程专业主干核心课程《矿井通风》的教学任务。他发现在开展研讨式教学时,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参与度较低、“搭便车”行为普遍,导致大部分的研讨式教学实践只是“形似”。“如何使研讨式教学法理论上的优越性转变为现实呢?”刘应科深入思考后,主动承担了学校的教学方法改革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力争提高研讨式教学效果。

在教改项目的支持下,刘应科通过调查问卷和座谈会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工作,掌握了学生在研讨式教学中的行为与心理特征,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九步式研讨教学模式,并通过细化研讨成绩强化了对学生研讨学习的过程考核,达到了学生积极参与深度讨论的效果。“这样做确实会花费教师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是学生能够从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我的目的就达到了。”刘应科直言自己是一个要求比较高的老师,他希望学生能够真正从课堂中学到知识,不要荒度青春。对于教学不懈的探索,使他获得了2020年度全国煤炭行业教学成果一等奖。

此外,刘应科还重视培养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睢宁一个普通家庭发生了重大变故,年幼的兄妹二人由奶奶独自抚养,生活十分艰难。在得知该情况后,他与科研团队其他教师共同发起成立了“安全创新团队爱心助学金”,号召团队老师和学生捐款以长期资助两位小朋友的学习与成长。在刘应科的积极带动下,团队师生每年捐款2次并探望鼓励兄妹二人,这一爱心活动也培养了学生们奉献爱心、关注社会的责任意识。

“获奖是对过往努力的肯定,也是对我的一种鞭策。”无论是科研还是教学,刘应科将会继续厚植科研沃土,扎根煤矿一线,担当青年教师的时代重任,在煤矿安全的科研和教学领域继续贡献力量。


新闻来源:大学生传媒中心 范兆嘉 夏颖 周依琳摄影:责任编辑:李居铭审核:刘尧

图片新闻

视点新闻

视频新闻

基层快讯

媒体矿大

文艺园地

矿大故事

光影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