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不打烊”,师生奋斗忙

发布者:刘尧发布时间:2022-08-12浏览次数:1377

赵跃民教授团队师生赴多地开展科研攻关

职业健康研究院师生神东重点科研项目采样

林柏泉教授指导研究生研讨

第十一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GIS教学研修班

师生积极为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决赛备赛

外文学院大学外语组教学业务讨论

亨通集团——中国矿业大学沟通会

力土学院赴山西、河北开展访企拓岗及成果推荐

基建处工作人员查看文昌校园公租房装修进度

总务部严格学生宿舍日常安全管理

暑假轮休期间,我校广大师生员工合理利用假期时间,各单位、部门积极推进重点任务,做好统筹协同、提供精准服务、拓展对外联系……他们努力把因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坚定不移向着年度目标迈进;老师、研究生们抓紧点滴时间,深入生产一线、坚守实验室、参加学术研讨……他们在教育科研的赛道上挥洒汗水、全力奔跑。今年暑假天气炎热,师生们拼搏奋斗的身影,不仅让人看到了矿大人的精气神,更看到了创建能源资源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希望所在。

学术科研不止步

暑假期间,化工学院赵跃民教授带领团队师生,多次组织开会讨论科研材料,推动国家能源集团科技创新2030重大先导项目、内蒙古“科技兴蒙”重点专项等各类项目的实施。根据科研需要,团队成员分别赴国家能源集团新疆公司、准能公司、包头公司,中煤集团平朔公司,山东能源集团上海庙矿业公司,山西兰花科创集团,内蒙古伊泰集团,唐山神州机械集团,鞍山重型矿山机器公司等生产一线,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驻守施工现场,起早贪黑下车间,和岗位工人并肩作战,开展科研攻关,进行方案设计优化、测试化验分析、技术装备改造、工艺系统调试等,解决企业现场技术难题。

“团队要抓紧假期这段做科研的最好时间,跟进项目情况,交流最新科研进展,争取取得突破。”在安全工程学院会议室,林柏泉教授正在召开课题组会议。暑假期间,该团队定期召开会议,互相交流思想,发挥劳模团队在协同攻关、科研育人等方面的群体效应。在国家能源集团哈拉沟选煤厂,职业健康研究院何新建、郑丽娜、李世航、李小川等老师正在参与并指导学生完成神东重点科研项目的数据采集工作,并同步开展神东矿区的重点粉尘暴露源的数据采样工作。7月12日,国家能源集团十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井工煤矿粉尘与职业病防治研究”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北京举行,我校周福宝教授领衔团队承担的“选煤厂综合防尘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和“粉尘快速精准监测、预警技术及装备”两项课题通过论证并正式启动。

科研院在暑期间持续做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非集中期项目申报组织工作,目前已收到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立项通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于5月底顺利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一轮答辩遴选,项目申报课题组放弃轮休,多次组织召开项目申报研讨会,8月1日顺利完成答辩。此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在暑假期间陆续进入答辩评审阶段,科研院及时协助项目申报课题组准备评审工作,在会务安排、专家指导、资源配置等方面积极提供专业、精细的全程服务。

能力提升不停歇

7月初,我校4位老师就带领学校6个学院共21名本科生与研究生团队到达张家口张北县进行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Solar Decathlon China)的决赛备赛。目前,团队正在紧张地参加建筑设计、可再生能力供热/制冷、市场潜力等十个单项指标的评比。看着团队打造的零碳建筑“归一居”,建筑与设计学院姚刚、低碳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陈宁等参赛老师表示,指导学生参加这个比赛,与学生们保持密切互动,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萌生了不少新的科研想法。

7月13日—17日,第十一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GIS教学研修班在我校举办,来自全国162所高校的368名教师学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为期五天的研修,期间共有20位专家为研修班学员授课。学员们表示本次研修课程设置针对性非常强,教育氛围浓厚、交流经验充分、收获超过预期。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举办了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系列研修活动,组建了“大学英语组”和“英语专业组”两支队伍参加本届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最终两组教师分别荣获“教学之星”大赛大外组全国半决赛二等奖和英语专业组全国半决赛一等奖。环境与测绘学院教师参加了2022年全国高等学校测绘类专业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和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并获得多项荣誉。

培养高质量人才离不开教师高水平教学能力支撑。教务部在持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和教育教学研究改革工作的同时,着力加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工作。围绕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项目式教学、教材建设等教学重点热点问题,组织开展了主题丰富的教学研修活动,全校共420余位教师参加相关活动。针对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阶段特点开展培训,引导新入职教师结合拟授课程深入思考与实践。7月25日-8月2日,为落实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试点建设工作,分别面向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开展9场矿大智慧教学平台应用系列线上培训,全校1700余人次参加。

促进就业不放松

“为学生就业搭桥铺路,是学院领导班子的重要责任!”矿业工程学院领导班子统筹规划,精心部署,7月中旬至8月初,院长张吉雄,党委副书记高世杰,副院长王晓琳、万志军、马立强分别赴国家能源集团、山东能源集团、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潞安化工集团、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晋能控股集团、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新疆天池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等18家大型煤炭企业开展调研交流,探讨科技攻关需求,推动实习实践基地共建,进一步拓展就业渠道,推动学院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7月底至8月初,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马占国到潞安集团、潞宁公司、王庄煤矿、漳村煤矿、河北铸诚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走访调研,副院长杨圣奇赴云南省交通投资集团下属公司——云南云交建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走访调研,开展访企拓岗、深化校企合作,推动毕业生就业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工作。

7月15日—22日,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伍小杰、院长原熙博带队赴江苏省内外共10家企业交流,走访当地校友,深入挖掘就业资源,重点面向电气专业相关领域,认真调研企业用人需求,助力提升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

服务保障不断档

暑期以来,各单位、部门落实学校轮休要求,合理安排人手,保证业务工作正常运行。国际学院假期间在招生宣传、录取和咨询等多个工作环节加大力度,组织开展专题宣讲会、完成教育部国际司下达的“丝绸之路”项目学生的评审推荐工作、推进合作项目等,同时严格抓好暑期学生管理工作,做好安全保障。

暑期期间,基建处全员在岗,积极谋划,认真组织;他们头顶烈日,迎“热”而上,每日足迹遍布两校园屋面、宿舍楼、教学楼、家属楼、科研办公楼、道路、运动场等地,克服今年雨水多、气温高、假期短、战疫情等不利因素,白天时间不够夜间赶,疫情降效想法干,积极推进博学楼修缮、公租房装修、行李架安装、行健路人行道等10项大型修缮项目和近20个日常维修项目,总投资额超过4500万,用汗水铸造优质工程。该处积极推进总建筑面积约6.3万平方米,总投资额约4.6亿元的基础实验楼、前沿科学中心项目的施工图审查、环评审批、人防手续等各项建设手续办理工作,全力做好新项目的清单编制和招标准备工作。同时,精准完成全校教职工公积金补贴调整,调研起草完成了江苏省高校房产管理相关报告,完成了房产资源使用费的奖励、返还核算工作。

采购与招标管理办公室持续接受采招项目申请,部门业务骨干全员坚守工作岗位,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徐州、南京等地采购代理机构,合规有序组织采购招标活动,组织大额统一采购项目40项,涉及预算金额6714.28万元,全力保障学校项目执行进度和资金执行效果,尽力减少疫情对采购业务的影响,助力学校事业发展。

总务部在暑假前夕研究制定并发布通知,对暑期餐厅运营、公教区开放、班车运营、直供热水和配电设施检修等后勤保障服务进行系统安排。特别加强合理安排餐厅运营,充足供应各类饮食品种,严把食品“源头关”,每天统一订购验收新鲜食品原材料,并抽样检查冷冻食品,确保师生吃的安心。同时紧抓安全管理、疫情防控、卫生保洁三个“不放松”,为3700余名留校学生做好住宿保障服务。

新闻来源:新闻中心 李居铭 吴小娟摄影:各单位责任编辑:李居铭审核:刘尧

图片新闻

视点新闻

视频新闻

基层快讯

媒体矿大

文艺园地

矿大故事

光影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