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中与他们的联系之中,假如因自卑和将自己孤立,我们必将自取灭亡。我们必须超越自卑。”
——题记
你会感到自卑吗?
我会。
当站在镜子前看到那个瘦瘦黑黑人像的时候,当学习总是遇到瓶颈的时候,当在deadline前一边挣扎一边后悔的时候,当别人家的孩子再创佳绩的时候……生活中,总有某些瞬间让人觉得自己是那么的弱小无能。
正因为此,我翻开了《自卑与超越》这本书。
本以为是满满的干货分享帖,开篇却是“生命的意义”。这本是个虚无缥缈的问题,每个人活着的意义都有所不同。但是无法否认的是,每一个人都为追寻意义而努力奋斗,个人的意义建立于对他人生命的贡献之上。我们所拥有的大部分物件,比如书籍、语言、技术等,都是先人对后人发展的贡献。即便“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能够获得一些成就,但那都是过眼烟云。没有奉献,个人化的意义其实毫无意义。想通这些,我的心胸开阔许多,少了三分对旁人的羡慕,多了七分对大家的感恩。
继而在书的第三章“自卑感与优越感”中,作者提到一个人的“自卑情结”,可以分为由原生自卑和次生自卑。所谓“原生自卑”,是个体孩提时在所处的环境当中,由于得不到恰当的满足,或者经受不当的家庭教育,从而产生出来的一种自卑感;而“次生自卑”,就是个体在成年时期,发现自己没有能力实现自己不恰当的目标,或者达不到自己内心的标准时,所产生出来的自卑。
容貌、身材、学业、家庭背景等等,都有可能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种下自卑的因子,和记忆里自卑的自己打了照面。其实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次生自卑”——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当面对自我的不足与他人的优点相比较时必然会产生落差感,从而形成自卑情绪。因此,我们找到自己的“价值焦点”,正确认知自己并敢于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若让猫和老虎比爬树,岂不是很可笑。
成功的标准从来都不是唯一的,每个人都有存在的价值。找准自己的定位,努力将自己能力之内的事情做好,就能够获得“优越感”,继而超越自卑。
合上书本的一瞬间,我发现世界原来这么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