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和劳动精神 我市大中小学深入推进劳动教育

发布者:李居铭发布时间:2024-05-06浏览次数:10

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少年劳动教育。在2020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近年来,我市深化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把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着力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和劳动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全市制定了统一的中小学生劳动任务清单,分学段突出劳动教育重点,科学设计劳动项目。256所学校结合本校实际打造了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和课例,572所中小学开辟了专门区域进行种植、养殖等劳动实践。

劳动节前夕,近20家国家及省、市媒体跟随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教育强国建设江苏在行动”集中采访活动,齐聚徐州,深入了解我市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和突出成效。

实践体验中感悟劳动之美

位于徐州市东郊的新城实验学校,是一所涉农小学,校内原本废弃的土地,如今已拓荒成“三生万物园”。这所“村小”已成为“江苏省劳动课程基地”。学校操场的西侧,是300平方米左右的“少年农学院”,设计了“鱼菜共生”“旋转花园”“无土栽培”等现代农业生态实验室。学校劳动教育创新实践车间里,学生们有的在拆装小家电,有的在创意木刻、创意绘画,还有一群学生正在缝制服装……

“每周四下午的农耕主题实践活动,从犁地、播种到浇水、施肥、收割,学生们都能亲自动手操作。”新城实验学校校长陶勇介绍,“这里配备了先进的监控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学生们可以种植、观察和了解作物的生长过程,运用C++的编程代码实现自动化种植,通过系统科学的课程开展,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劳动技能,还能了解现代农业的技术和原理。”

邳州市城关实验幼儿园一块自然地,被改造成让儿童“自然生活、自在生长”的“绿城营地”,种菜、炒菜……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大(3)班的王瑞宵一圈圈转动石磨磨着豆浆,满头大汗。

“体力劳动是劳动的基础。”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石启红表示,要防止继续出现一段时间以来劳动教育“重学习、轻劳动,重成绩、轻动手”的问题,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劳动过程,在实践中感悟劳动之美,避免单纯通过在课堂上教知识来实施劳动教育。2022年,我市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从培养时代新人、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明确劳动教育实施原则和重点任务,制定劳动任务清单,要求整合各方力量规范和加强学校劳动教育,实现全市学校劳动教育从多点探索走向整体规划、系统实施。

劳动课程纳入高校必修课

在我市各大高校,劳动课程的实践环节也日益丰富。中国矿业大学的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机电工程学院的同学们正在跟着老师进行精密雕铣实训课,同学们在这里学习精密雕铣、3D打印,让学生在技术实践活动中强化手脑并用,发展工程思维和创造能力,提高解决技术问题的综合能力,形成良好的技术理性和个性品质。在力学与土木实验中心,同学们正跟着老师手工制作斗拱桥梁模型。在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同学们正在进行园艺课程的学习……

“劳动实践课已成为我们的必修课程,每个同学必需完成32学时才能顺利毕业。”会计学院的大二学生杭筱桐告诉记者,“各学院利用专业优势开设了木工、非遗手工、小家电检测与维修、3D打印、园林绿化、园艺养心、现代农业种植等十几类劳动课程,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课程。”

“劳动教育的实效,离不开深度的实践指导。学校自2020级本科生开始设置32学时的‘劳动教育与实践’必修课程,并写入培养方案,贯穿学生在校四年的学习生涯。结合学校专业特色,推出了双碳科技、矿大地质行、矿大林一树一码等劳动教育实践项目。”中国矿业大学教务部部长张绍良介绍。

学科融通中弘扬劳动精神

走进邳州市占城镇中心小学,随处可见葫芦元素。学校充分依托乡村教育资源,创设“葫芦娃”综合实践课程,积极探索生活与实践教育路径,构建以“葫芦娃”文化为底色的育人体系。学校积极探索“葫芦娃”文化与多学科融合的课程内容,确立多学科融合实践课程目标,在每个年级开设了劳动综合实践课,组织学生全员、全程、全面参与葫芦等植物的种植、管理、采摘、艺术加工和欣赏。

在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园一隅的三层红砖小楼,就是学校的劳动教育中心。孩子们在这里上劳动课,度过动手动脑的欢乐时光。雅卓女子学堂、创意木工、智慧厨房、绘本制作、陶艺探究、创意黏土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学生们可以依据兴趣自由选择。

“劳动不应当只是体力的付出和消耗,更是在于内在价值观的生成和理性思维的提升。”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刘芳铭表示,学校深耕劳动教育的价值,劳动教育是“一育”,不只是“一课”,既要开好劳动教育专门课程,也要全科渗透,将劳动教育的思想观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感、劳动能力和劳动品质。

协同育人中增强教育实效

陶艺工坊、厨艺工坊、木艺工坊……在江苏省徐州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这里建成了厨艺工坊、生态农业体验中心等20多间专用教室,打造了马庄香包制作、万通传统酿造等多个非遗、中华老字号劳动教育特色项目。

基地负责人杨倩介绍,通过挖掘地域特色,基地创设涵盖革命传统、体育健康、非遗传承、自然生态、科技创新教育等领域的“五色”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已达22个模块268个项目,以每年上万人次的接待量,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常态化开展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

劳动教育在哪教?谁来教?长效机制的构建,离不开切实的资源支持和条件保障。据了解,我市推进劳动基地整合共享,建立学生综合性劳动实践基地,开发全链条实践课程。打造中小学素质教育劳动实践基地10家,总计规模可同时容纳1万余人参加劳动实践。打造市课后服务校外教育基地125个,蕴含丰富的劳动实践活动资源。丰县志坚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睢宁县松鼠咔咔劳动教育基地被省教育厅评为“江苏省中小学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优秀基地”。同时,我们积极尝试紧紧依靠本地特色产业优势拓展劳动教育资源,联合徐工集团开展“未来科学家”工业研学游活动;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邀请11名工匠劳模进校园、进课堂开展劳动培训,宣传工匠精神和强国梦想。

新闻来源:《徐州日报》2024年5月5日01版摄影:责任编辑:李居铭审核:刘尧

图片新闻

视点新闻

视频新闻

基层快讯

媒体矿大

文艺园地

矿大故事

光影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