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的我】跨越山海,在祖国边疆践行使命和担当
——记我校援疆教师黄艳利、朱奎、赵云鹏

发布者:李秀发布时间:2024-04-22浏览次数:1129

三年前,我校三位援疆教师黄艳利、朱奎、赵云鹏舍小家顾大家,勇担使命、远赴新疆。他们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把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践行在西北边疆,竭尽全力为边疆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三年后,他们硕果累累、戎装归来,新疆人民的热情温暖与援疆前辈的无私奉献萦绕在他们心头,给予他们无限前行动力。


黄艳利:攻坚克难促突破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能源储备基地与接替区,为新疆能源领域人才培养、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是每一位矿业人的责任和荣耀。”谈起援疆工作,矿业工程学院教授黄艳利这样说道。2020年,他主动请缨参加国家对口援疆计划、接续支援新疆建设,受组织委派担任新疆工程学院矿业工程与地质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开启了为期三年的援疆之旅。

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是当时新疆高校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之一,必须尽快搭建适应新疆矿山特色的科研平台,探索具有新疆区域特色的矿业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与学科发展新路。”牢记总书记提出的“创新援疆工作机制”要求,黄艳利专心做好矿业领域科技成果交流的使者和桥梁,聚焦新疆能源资源开发利用重大需求,以中国矿业大学为支撑,联合校内多名知名专家团队与援疆团队力量,以受援单位新疆工程学院为依托单位,组织并获批建设新疆煤炭资源绿色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疆露天矿智能开采与管控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围绕自治区矿产绿色开发与清洁利用全产业链技术服务需求,他作为负责人筹建了新疆自治区第一个矿产资源领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推动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及受援单位科研成果在新疆矿山企业转化落地、开花结果。

围绕新疆煤炭能源基地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难题,他牵头组建了以受援单位教师为骨干的“生态脆弱矿区绿色开采与环境保护”创新团队,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受援单位实现了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个方面的“零突破”其中,团队联合研发的“风蚀地貌干旱矿区水资源保护性开采与矿井水综合利用技术”实现了生态脆弱矿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矿井水零排放的目标,这一成果获2022年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是受援单位在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方面的历史性突破。

为推动对口援疆工作走深、走实,他充分发挥援疆干部学术和专业上的引领带动作用,和班子成员共同将矿业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育与梯队建设提升到了新高度,为专业建设和学科长远发展注入了“源动力”。他作为学科带头人获批建设矿业工程自治区重点学科;作为负责人获批自治区研究生教改项目;作为主讲教授获批自治区一流课程;作为硕士学位建设点负责人,统筹规划了硕士点建设……此外,他积极推荐10余名青年教师赴内地高水平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引进博士师资人才8名,其中4人入选自治区天山英才青年博士人才。202112月,在他的牵线和努力下,成立了专门的“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新疆工程学院联合基金”,这一举措极大点燃了受援单位青年教师的科研参与热情,两年内,学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治区基金项目8项,承担的纵向与横向项目科研经费总额超过3000万元,所在学院科研经费实现了一个数量级的增长。与他“搭班子”的维吾尔族老师、原副院长帕尔哈提·祖努曾激动地说:“黄艳利教授最让我感动的是把青年老师的心气带起来了,在他的影响下,老师们能够积极地投入教学与科研工作,为学生、为学校、为社会多做点事情。”

“能源报国正当时!”在援疆三年的时光里,黄艳利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矿大人“大国矿业、能源报国”的家国情怀,得到了组织和社会的广泛认可,他先后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煤炭五四青年奖章,并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计划……在援疆的972天里,他几乎没请过一天假,坚持奋斗在岗位上,被当地人亲切地称呼为“儿子娃娃”。援疆工作结束,黄艳利被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评为“第十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优秀援疆干部人才”,并被记功一次。


朱奎:援疆情怀驻心间

“报名援疆不是一个突然的想法。”受援疆前辈们的鼓舞,朱奎很早就萌生了援疆的想法。2020年,我校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朱奎老师作为第十批援疆干部到新疆担任新疆大学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分管学院科学研究、人才引进、对口支援工作,协管学位点、学科、双一流建设等工作,并担任新疆大学本科教学校级督导。

在支援新疆大学期间,朱奎协助院长做好学院“双一流”建设重点任务和指标点制订工作,和团队开展深入调研,发挥新疆的区域特色和区位优势,总结具有学校特色的工作方法。为推进学位申报工作,学院紧密结合学科特色进行组织完善,全院教职工高度配合,认真执行任务,在2021年学院成功获批地质学一级硕士点、资源与环境专业博士点。

“我们完成了!”朱奎在会议上自信回答的底气来自科研工作的跨越式突破——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被评为“新疆大学2021-2022年度科研先进集体”。回想初到新疆大学时,整个学院的科研经费不足1000万,朱奎和团队抓住逐渐放开的政策优势,鼓励团队依据当地的区域特色和科技需求与科技厅沟通,根据生产需求与客户企业沟通,主动谋求团队的发展。2022年,学院科研经费达7100万元,再创新高,超额完成科研经费任务2100万,其中两校依托对口支援研究平台联合获批科技部科考项目2项、自治区重大项目2项,重点研发3项,合作经费达4500万。新疆大学相关领导在总结会上给予肯定:“地矿学院是真正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学科的发展不仅体现在经费的增多,还体现在人才的发展。面对新疆大学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人才体量小的困境,朱奎提出将人才引进和科研发展联系起来,“人才感受到新疆大学的事业发展、项目发展和经费支持呈欣欣向荣的态势,会向外辐射,从而吸引到更多的人才,达到‘1+12’的作用。”2020年以前,新疆大学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专职教授仅有四十多人且博士比例较低。朱奎作为组织人,带领团队落实校党委人才年工作部署,2022年推荐自治区天池教授3人,引进入职高层次A类博士6人。引进的博士教师有效改善了学院师资结构,并逐步成长为学院的科研中坚力量。学院教师2021年度发表学术论文52篇、2022年发表论文共69篇、获得省部级奖励4项,学院教师还首次获得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

在处理学院工作的同时,朱奎还担任本科教学督导。身为督导老师,他坚持走进课堂,与同学多接触,把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反馈出来。自20213月担任本科督导以来,朱奎认真开展线上线下常规听课、专项听课、专项检查等督导工作,每学期形成听课记录48次,对学院的教师课堂进行全覆盖。

 “矿大毫无保留的支持是我们的底气!”朱奎笑着说,“无论是校领导、组织部、学科处,还是科研院、深部岩土重点实验室以及资源学院,学校都会高质量地协调完成对口支援的需求,为平台的发展提供支持。”

20227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大学,朱奎有幸见证了这一时刻,他说:“在我作为援疆干部去新疆的第三年,有幸近距离聆听总书记讲话,内心很震撼。总书记提到了新大经验的总结和学科方向的把握,对未来学科的发展做了很多高屋建瓴的指导。与总书记近距离的接触给予我很大信心,这次讲话对我有很大启发,后来我们也反复学习讲话精神。

“离开那天,我的心情很复杂。援疆的形式告一段落,但援疆工作将持续进行,援疆情怀将永驻心底!”离开新疆后,朱奎仍会时常关注新疆地区的新闻动态,并始终与当地的老师保持密切联系,时刻交流学术、技术等方面的问题。

短短援疆三年,留下的是浓浓的援疆情。


赵云鹏:聚焦方向两手抓

援疆工作是人生一次难得的历练,也是一份宝贵的财富。我校化工学院老师赵云鹏这样说。

202010月,赵云鹏作为中组部第十批援疆干部到新疆大学开展援疆工作,担任新疆大学化工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虽然刚做完跟骨骨折手术,但赵云鹏还是欣然服从组织安排,按时赴疆开展工作,为学校完成援疆任务,为西部和国家做贡献。

赵云鹏是我校化工学院的第一位援疆教师,赵云鹏勇于守正创新,积极推动新疆大学化工学院学科发展和有组织的科研。他结合自治区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特色和矿大的学科发展方向,帮助新疆大学规划凝练化工学科建设方向,主要围绕煤化工方向开展工作;他动员学院老师参与省部共建碳基能源资源化学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西北能源碳中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申报和建设,提高科研水平;他对口支援的化工学院高分子化学和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分别在2021年和2022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学院科研经费从2020年的1000多万增长到2022年的3400多万。

赵云鹏认为:“发挥桥梁作用是我们援疆干部最大的任务。‘1+2+3+X’,我们就是前面的‘1’,发挥桥梁作用,我们不是一个人援疆,后面还有很多后盾力量。”每年申请国家级项目时,赵云鹏都会邀请矿大相关学科的老师和内地专家到新疆进行一对一指导,大家多次开会讨论,精心打磨,取得明显的成效,新疆大学化工学院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连续三年位列全校前列。

受到地理位置等影响,新疆大学化工学院的对外学术交流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了解到这一情况,赵云鹏着手推动打造新疆大学化工论坛,三年来共邀请了国内外40多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或线下进行专题报告和座谈会,对新疆大学的专业和学科方向把诊问脉。此外,他积极承办20227月的第四届全国工程热化学会议等学术会议,扩大新疆大学化工学科的影响力。

除了专注于科研工作,赵云鹏始终坚守着教书育人的使命,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开设《能源化工工艺学》等课程并指导多名本科生的毕业设计。为了培养青年教师,他经常组织化工学院的教师到内地参加学术会议。202012月,他邀请新疆大学化工化学学院的年轻教师和研究生来矿大进行短期的交流学习,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学术交流和学习机会。20233月,赵云鹏与少数民族老师买尔哈巴·阿不都热合曼等人合编并出版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成果教材——《化工流程模拟——Aspen Plus从入门到实践》。

赵云鹏积极响应“民族团结一家亲”和“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与20名本科生和2名研究生结对子,走进课堂、食堂、宿舍,了解学生的实际困难,跟学生交朋友。在做毕业设计时,为帮助基础薄弱的少数民族学生,他联系成绩较好的汉族学生一起手把手教他们,帮助他们顺利毕业。

“我希望他们能够把好的做法推行下去,把内地好的经验真正学过去,推动新疆大学学科专业长远的发展。”这是赵云鹏最殷切的希望,也是他最想给新疆大学留下的财富。

三年援疆路,一生援疆情。提及援疆工作的感悟,三位老师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这句话。这三年,他们在艰难险阻中磨炼意志、提升能力,在共同奋斗中收获真情、体悟担当。三年援疆工作已经结束,但援疆的情怀却不会断流。黄艳利、朱奎、赵云鹏三位教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家国情怀、使命担当,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出色的答卷,在矿大与新疆的友谊长卷上镌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闻来源:大学生传媒中心 宋梦阳 游星雨 王灿摄影:责任编辑:李居铭审核:刘尧

图片新闻

视点新闻

视频新闻

基层快讯

媒体矿大

文艺园地

矿大故事

光影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