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发展纪实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06-22浏览次数:91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

 

学生实验

山脉、草原、河流,信心、勇气、智慧,西部,一片充满活力的地方,一片创业者施展才华的天地。西部大开发,教育要先行。6年前,在宁夏这方热土上,在美丽的塞上江南,诞生了一所年轻而肩负特殊使命的新型高校——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从200511月经教育部批准开始筹建,到20085月正式批准,同年秋季实现首批招生。学院真正办学历史也就是3个年头。3个年头对一个人来说仅属于幼年,而对于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却是33大步,完成了从建设到招生初具规模、影响力与日俱增的创业与发展的历程。

肩负特殊使命横空出世

2005年,国家开始启动实施第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开发,教育先行迅速成为西部人的共识。地处西北内陆的宁夏,能源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沐浴着西部大开发的春风,能源与资源的开发利用迅速成为自治区的主导产业,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优势所在。而要把能源与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亟需大批能源、资源、矿产方面的专业人才。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肩负着沉甸甸的历史使命,落地宁夏首府——银川市。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由中国矿业大学举办的普通本科独立学院。2008年秋季开始首届本科生招生,短短3年中,全日制在校生迅速发展到5000人,3年走出了一些院校10多年走过的路程。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的建立,是宁夏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填补了自治区没有培养能源与矿业专业人才高校的空白。从它成立的那天起,就抱定以高质量育人、高水平办学、高比例就业为目标,坚持面向能源与资源及矿产行业,面向宁夏及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建成以工科为主,以能源矿业为特色,集工、经、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

准确的定位、科学的理念,使学院从诞生的那天起,就充分顺应历史的潮流,为宁夏正在实施的利用能源资源优势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目标,注入了无限的活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为学院自身的成长壮大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迈开坚实脚步茁壮成长

六载创业一腔热血,事业有成一路豪歌。经过六年的建设和发展,今天的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已初具规模,成为银川平原上一座崭新的文化地标,成为我国西部兴起的一所以能源资源及矿业开发建设为主的工科院校。

如今走进学院大门,一座现代化的大学呈现在人们面前,宽阔整洁的林阴大道,让人很难想象这里几年前还是贺兰山下的一片蛮荒之地。学院规划占地面积1465亩,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现已建成包括教学楼、行政楼、图书馆、实验馆、学生公寓、学生餐厅、体育运动场及其他相关配套设施,建筑面积近17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各类纸质文献十多万册,电子图书10万册,各类报刊1000余种。完成了迅捷、安全、稳定的校园网络建设,建成了采矿工程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软件工业工程、语言实验室;物理、电工电子、金工、工程力学、计算机应用、办公自动化、检索技术等27个基础实验室和通用技能训练实验室;建成了1个煤化工研究所和1个工程训练中心,为学院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满足了本科教学的需要,也为数千名莘莘学子创造了一个学习成才的良好环境。

学院实施名师立校人才强校战略,广开渠道,广纳贤才,不惜成本面向全国招纳优秀教学团队和学科带头人,组建了一支较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选矿工程专家陈清如(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学院名誉院长;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理事会理事、我国煤化工专家吴国光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学院院长,并吸引国内外专家学者加盟,组成了一支高质量教授团队,目前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5.3.%。为适应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学院制定了《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明确了今后5年师资队伍的建设目标和具体措施。先后制定了《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人才引进若干意见》《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青年教师报考研究生的暂行规定》《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高层次骨干教师引进条件及优惠措施》《关于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博研究生的规定》《关于青年教师培养若干意见》等文件,均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学院学科建设特色明显。依托中国矿业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始终坚持面向能源资源及矿业行业,目前共开设17个本科专业,26个专业方向。其中,采矿工程、地质工程、测绘工程、安全工程、工业工程、人力资源管理热能与动力工程新能源方向)7个专业填补了宁夏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的空白,同时也为学院建成宁夏及周边区域能源资源和矿业行业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地奠定了基础。为了加强学院的专业建设力度,学院制定了《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专业建设规划》,按照突出特色、提升整体的专业建设思路,强化特色专业建设,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倾斜和保障,提高建设成效。十二五期间,学院将重点建设地矿类、土建类、热能动力类、机械及电气信息类学科,完善化工与制药类、语言文学类学科。申报矿业工程概论煤气化工艺学两门课程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建设采矿工程专业为特色专业,矿业工程实验室为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重点建设学科。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几年来,学院坚持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学校管理诸方面高标准、严要求,着力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以及较强的竞争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迅速提升,办学质量逐步提高,在较短时间内成功步入了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

注重教学培养急需人才

高校的核心任务是培养人才,中心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学院创办以来,紧紧围绕教学这一中心任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教学质量有了新的提高,社会声誉不断攀升。

一是教学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学院成立了矿业工程系、机电动力与信息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化学工程系、管理与经济系、语言文学系和基础部。二级教学管理体制的建立,使教学管理重心下移,有效激发了系、部管理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系、部领导和广大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教学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首先,学院先后制定了《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精品课程建设方案及管理暂行办法》《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关于外聘兼职教师问题的若干规定》《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教学(管理)改革研究课题管理暂行办法》《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实习工作规定》等六个方面的教学管理制度,使教学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其次,进一步加强了教学质量的监控。坚持教学工作的三查制度,即学期初、期中、期末三次教学检查制度。同时,采取听课、查课、召开学生座谈会、教学信息员反馈信息、抽查教案和作业等一系列措施,对教学秩序、课堂教学、教学保障、学风状况等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据最新的测评,95%以上的教师获得学生的好评。再其次,为落实学院提出的教育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三大工程,启动了教学质量年活动,对提高教学质量乃至学院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三是教学基础建设进一步夯实。学院从六个方面狠抓教学基础建设。第一,积极申报专业,三年共开设了17个本科专业,其中7个专业填补了宁夏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空白。第二,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经反复研究,修订了2010版人才培养方案,使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有了科学依据。第三,制订完成了48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第四,大力抓好精品课程建设。学院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自治区精品课程立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当中。第五,加强教材建设,制定出台了学院教材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使更多的优质教材进入教学环节。第六,学院教研工作开始起步,省级科研立项工作实现新的突破。

四是实验、实践教学明显加强。为进一步加强工科院校学生的实验实践环节,学院已建成了采矿工程、土木工程、大学物理、电工电子、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实验室。加强与兄弟院校的合作,实现实验实践资源共享。特别是加强与宁夏各大企业的合作,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企业、矿山,得到更多的实际锻练。

五是教风、学风进一步提升。教风是搞好教学的前提,为了抓好教风,学院从师德建设入手,鼓励教师集中精力投入教学、精心钻研教学、努力创新教学。要求教师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学生树立榜样。在教师评先选优、校内职称聘任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与此同时,学院还十分重视学风建设,除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风建设外,还通过加强考试环节的管理来促进学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人才培养方案凸显特色

高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摇篮,为了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学院坚持优化基础理论,强化实践能力训练,因材施教、多样化培养、发展个性、加强实践、鼓励创新、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原则,集全院之智,编写了符合本院实际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方案设置通识、专业、多样化三个模块课程,实践技术与人文沟通,理论与实践并重,应用与创新结合,能力与素质相融的教学理念,突出现代化工程技术特色,重视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构建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的课程体系。推行“3+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前3年在校进行理论学习和基本能力训练,接受素质养成教育;最后1年在校和企业进行生产技术实习,培养综合职业素质。该人才培养模式将申报自治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的项目。

带着自信微笑走向未来

起步——创业——腾飞,今天的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正日益走向成熟。展望未来,全院师生豪情满怀,充满信心。学院的近期发展目标是: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内涵建设为核心,以教学建设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根本,以教学管理为抓手,以条件建设为保障,努力提升办学水平,促进学院又好又快发展。为此,学院制定了如下发展策略:

牢固树立学生第一、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的办学思想,切实提高教学质量。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首先转变教育观念,变单纯传授知识的旧教育思想为全面育人的新教育思想;变以教室为中心闭门办学的传统形式为开放办学的新形式;变仅仅以论文评价教师、以分数评价学生的狭义质量观为以教师教学是否受学生欢迎评价教师、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的新质量观,牢固树立学生第一,教学为中心的办学思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全面提高质量作为今后10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学院充分认识到,教学质量是学院的生命线,是教师的名片,是学院生存之基和发展之源。教学质量也是学院办学理念、办学机制、办学模式、教学投入,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模式的集中体现。今后,学院将从六个坚持入手,确保教学的中心地位,全面、稳步提高教育质量。即坚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办学实践,形成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坚持教学建设放在优先地位,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制定工作量计算办法和考核、奖励办法,引导和鼓励教师投入教学建设;坚持学院主要领导和教学系部主要领导作为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定期专题研究教学工作;坚持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地位,引进和培养并举,着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坚持教学基本建设在学校各项建设中的重点地位,教育资源配置向教学倾斜,教学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逐年增长;坚持教学制度建设在学院各项制度建设中的核心地位,使教学全过程有标准可循、有制度可依。

加大教师引进力度,强化教师培训,适应学院快速发展的需要。教师是一所学校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学院发展十分迅速,为了满足学院发展对高素质师资的需要,学院采取引进、培养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一是继续引进采矿类、机械类、电子电气类、化工类、土建类、经管类等专业教师,尤其是专业带头人(教授)和各专业骨干教师,并聘任美籍煤化工专家李东博士为学院教授,担任化学工程系系主任。二是加大从企业引进(聘用)技术服务能力强的专业带头人,逐步建成与企业联系紧密、规模稳定、动态交流、水平较高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三是启动教师继续教育工程。通过两年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高等教育教学、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多媒体课件制作、信息化的教学设计等培训,全面推动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环境中教师角色、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特别是要通过校企合作,多途径培养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组织落实专业课教师暑假进行实践锻炼,有计划地选派青年骨干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或实习。四是启动实施教学名师工程,开展教学质量免检教师优秀教师我心目中的名师等评选表彰活动。

以学科专业为抓手,稳步推进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专业是学校教学组织的基本单位,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载体。学院学科专业定位源于中国矿业大学,集成了矿产(煤炭)行业产业链的新需求。近年来,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专业立足矿产(煤炭)资源开采、加工和利用(延伸加工)行业及宁夏区域经济,形成以矿产(煤炭)开采、一次加工、延伸加工及其装备制造(维护)业为主,现代服务业为辅的采矿及矿物加工类、洁净及延伸加工类、矿山装备制造及维护类、现代服务业类四大类学科专业体系,为矿产(煤碳)资源开采、加工和利用行业及宁夏区域经济服务。首批确定采矿工程、化学工程(煤化工)、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等五个专业为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以五个专业为核心培育五大专业群,为不断扩大的办学规模服务。明年学院还将新建23个专业,并力争将采矿工程专业建成自治区级特色专业。学院在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的同时,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启动了教改工作。根据宁夏煤炭资源丰富、煤化工产业发达的区域经济优势,结合专业设置特色和现有的科研力量,学院成立了煤化工研究所。由博士、教授组成的科研团队,承担煤炭资源新型化产业及产品的开发与研究。学院2010年获批自治区立项科研课题1项,2011年拟申报自治区重点科研课题3项。

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今年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将按照学思统一、知行结合、因材施教、多样化培养的要求,进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学思结合就是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能力。知行统一就是要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要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及校外活动。因材施教就是要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建立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机制,改进对学习优异学生的培养方式,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多样化培养,一是培养目标多样化;二是素质养成多样化;三是培养方式多样化。

培养目标多样化:培养工程技术型(工程规划、设计的技术人才);应用技术型(工程规划、设计的执行,工艺系统、装备管理的技术人才);技术技能型(工艺操作、装备维护的技术人才);外向型、复合型、主、辅修型等不同目标的应用型人才;英才型人才。

素质养成多样化:倡导崇尚技术的同时,创造良好的人文氛围,使学生在素质养成课耳濡目染中接受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其行为、思想、品德,性格、心理、价值取向等,达到技术与人文沟通,变专业技术教育为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方式多样化:倡导以项目为中心互动式”“讨论式等方法,实施公共课分类、分级、分层教学。

学院坚持走特色化、个性化、创新型的发展道路,积极拓展国际交流途径,目前已与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开展互换生项目,选拔综合素质好、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到国外进行专业进修。同时,学院还与中国矿业大学开展本科教育选送生项目,选拔优秀学生到中国矿业大学本部学习。

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加强实践教学,理顺实践教学管理体制。今年,学院将进一步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更新和增加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室,投资800万元,建设通风安全实验室、测绘实训室、化工原理实训室、化工仿真实训室、电工电子实验室、单片机、PLC实训室、金工、力学实验室、机械设计实训室、工程管理实验室、施工技术仿真实训室等。利用现有实验、实训条件,积极开发实验、实训项目,努力提高实验、实训设备利用率。

在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逐步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及扩大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实验、实训项目课程试点的范围。启动校企合作工作。重点在合作育人上下功夫,从专业调研论证、专业优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审定、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兼职教师教学等方面与企业开展实质性合作。经过调研学习,力争每个专业开设一门专业技术证书培训课,为学生获取专业技术资格证提供服务。同时,高度重视各种技能大赛及科技竞赛,积极组织培训,踊跃参赛。制定相应管理制度,将各种竞赛活动纳入实践教学环节并计算学分。

疾风识劲草,路遥知马力。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自创建以来,以西部大开发为己任,扎根宁夏、面向西部、胸怀全国,迅速成长壮大,已发展成为西部高校的一颗闪亮的新星,成为宁夏大地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相信学院今后将充分发挥自身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特殊优势,在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一定会赢得自身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祝愿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的明天更美好!

 

 

 

 

我国煤化工专家、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院长吴国光博士

新闻来源:中国教育报摄影:责任编辑:审核:

图片新闻

视点新闻

视频新闻

基层快讯

媒体矿大

文艺园地

矿大故事

光影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