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创新,永无止境

——记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三等奖获得者史全林
发布者:卢进丽发布时间:2015-12-07浏览次数:258

被誉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奥林匹克”盛会的全国性竞赛——第十四届“挑战杯”于20151120日在广州工业大学落下帷幕。其中我院的参赛作品——“煤矿用高倍数无机固化泡沫防灭火技术及装置”引起了评委和观众的高度关注,并荣获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三等奖。本作品的第一完成人,正是安全学院14级硕士研究生史全林。

2015年,是史全林丰收的一年:首先,他以第一作者发表一篇SCI论文并检索;其次,他以第一完成人参加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江苏省决赛二等奖、全国总决赛硕士组三等奖;另外,以第一作者发表了一篇中文核心论文;以第一作者申请并授权一项实用新型专利……

是什么让他在科研路上不断突破,在创新路上不断进取,在挑战面前沉着应对?接下来,请跟随笔者一起揭开他成功的秘密。

艰苦奋斗,自成一格

“让努力和上进把自己推广出去,用自己的成绩让老师和同学认识你。”

来自山西的史全林从入学之时就有一个梦想“我将来能否涉足煤炭相  关领域,并在毕业后为家乡的煤炭事业出一份力呢?”本科就读于中国矿业大学材料学院的他,从一开始就在自己的内心埋下这样一颗种子,并为之不断努力。大三学期末,他获得了免试研究生院际互推的唯一名额——推荐到安全工程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希望的种子终于萌芽了。

防治煤自燃的新型防灭火材料作为煤矿安全专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与材料学科的关系密不可分,因此新型防灭火材料便成为他硕士期间的研究方向。在与同学、朋友相处的过程中,他总是会说这样一句话:“我们都要敢想敢做,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它就实现了呢?”

在第十四届“挑战杯”备赛周期开始之前,通过一次在煤矿现场完成科研项目的实验后,他注意到传统的有机高分子灭火材料不耐高温的缺点。于是,他跟自己的导师商量,能否利用发电厂的粉煤灰废料研制出新型的无机防灭火材料,将废弃物变废为宝,不仅可以降低灭火材料的成本,还可以高效防治煤矿火灾。想法一出,他便着手拟定新颖实用的“挑战杯”参赛课题,从而为接下来的比赛打下坚实基础。正是他留意细节,善于观察的能力,造就了他敏锐的科研嗅觉,并进一步促进了灵感的迸发。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安全专业是交叉学科,我本科所学到的材料专业知识在这里也许大有用途呢。”

从材料专业转跨到安全专业读研,这对他来说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机遇。他时刻告诫自己“要想拥有更美好的东西,就必须能接受各种苦难,不畏惧任何艰险”。因此,他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专业课程,同时会常去煤矿井下调研和实验,在与井下工人的沟通过程中了解煤矿现场的真实需求。

众所周知,安全专业偏向于工程实践,没有大量的现场经验不可能很好地开展科研工作。他多次跟随师兄来到煤矿现场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在恶劣的环境下仍保持乐观,他在日记中写到:“煤矿井下就如同一座地下城市,有路,有机器,还有音乐,条件比我想象中要好很多;在地下几百米,我并没有感受到恐惧与害怕。只是看不到太阳光,多数情况下是一片漆黑,仅仅靠工人头上的矿灯来照亮着乌黑的地下世界”。“挑战杯”在即,他便每天在井下进行超过八个小时的实验测试。井下工作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头顶一直会有煤块砸在安全帽上。因为光线不足常磕磕绊绊,胳膊腿上留下一道道伤疤,但他并没有过度在意。累得不行时,他就坐在工作面支架上短暂休息一会。

每当课题工作无法顺利进展时,他便和团队成员一起探讨到深夜,多次与导师深入交流,转换思维,改善实验方法,几乎每天都是在实验室度过,长期的付出与努力让他在“防治煤自燃的无机固化泡沫防灭火技术及理论”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回想起完成煤矿现场科研项目和实验的艰辛,他淡淡一笑:“既然选择了远方,就注定风雨兼程。选择了煤矿这个艰苦行业,就不必在乎这些苦难。”

虽然身边的朋友经常打趣道:“你好厉害啊!转专业过来第一年就能发SCI、写专利,还能在“挑战杯”上拿奖……”,但他总说:“只是自己运气好一些罢了,而且以后的路还那么长,就让这些暂时的光环都过去吧,我们终究还是要迎接未来”。他不但这么说,更是这么做的。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他并不局限于让科研成果成为展品,更注重将成果的价值应用于实际工程。于是他积极参与煤矿现场的作品推广,尽管“挑战杯”竞赛已经结束,但史全林仍在不断完善参赛作品,对新材料的配比、添加剂、装置等各部分进行不断调试和实验。据悉,参赛作品已在多个煤矿现场取得初步应用,下一步打算进一步降低应用成本,同时考虑装置体积、运行动力、控制系统等综合因素,不断改进使其在市场上得到普及。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用心做,有收获”史全林向大家建议道,本科生阶段应该努力学好专业知识,这是自己学习技能的基础。同时,每个人要形成适合自己的生活节奏和作息规律。充分利用大学时光,这是一个人抓紧充电、沉淀积累的最佳时光;在课外拓宽视野,开阔眼界,见识得多才能学到更多;找准自己的兴趣点,树立奋斗目标,并为之不懈奋斗。

在谈到对此次“挑战杯”的有何感受时,他说道,在全国决赛现场,与其他高校同学的交流过程中他发现了许多更优秀、更出色的参赛作品。他由衷感慨道,比自己优秀的仍在不懈努力,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松懈呢。

“无论是否获奖,只要用心参与,经历过‘挑战杯’洗礼的人都是真正的斗士!”

导师秦波涛教授这样评价他:勤动脑,善于解决问题;将材料学科与安全学科紧密结合,开发和研究出新型的防灭火材料,这需要他对科学研究保持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激情,同时需要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更需要锲而不舍的毅力。

史全林就是这样一个刚踏上科研道路的普通学生,但是他能够做到勤奋学习、追求真知、崇尚科学、锐意创新,成为学生中地榜样。科研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需要慢慢摸索,虽然这一路蜿蜒曲折,但是这并不能阻挡他探索的脚步。是的,在创新思潮风起云涌的潮流之中,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怎能少了像他这般执着创新、锐意进取的有志青年!

    

 

新闻来源:安全学院摄影:责任编辑:审核:

图片新闻

视点新闻

视频新闻

基层快讯

媒体矿大

文艺园地

矿大故事

光影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