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年前的“政工干部”工作成长过程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05-30浏览次数:4600

               

 

         人物简介:郭福善,我校58级校友,在校时曾是学校中长跑队队员,未毕业便一边学习一边参加工作,毕业后在北京矿业学院机电系工作任政治辅导员,后历任校团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兼工会主席、煤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1986年12月调任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党委书记,1987年6月兼任代理院长。1989年5月调往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任党委书记。        

 

         “50多年前辅导员的学习、工作、生活是很值得留恋的。在母校学习和从事学生工作的20多年,对我影响很大。”郭福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铸就强健体魄

         “……多快好省地为社会主义的采矿事业培养出大批又红又专、体格健康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干部,并为新建的采矿院系不断地输送所必须的教师……”1958年6月,学院制定的《北京矿业学院五年跃进规划纲要》中提到。
        同年,郭福善考取了北京矿业学院机电系。在学校的教学计划统一安排下,郭福善接受了一系列的专业课程学习、厂矿生产劳动、较多的政治理论课和政治活动。这对于他后期开展学生工作具有较大的理论指导影响。
        郭福善在校期间就热爱体育运动,是学校中长跑队的队员。他非常自豪地说,“我参加过北京环城赛和北京高校运动会,并且比赛成绩不错。”
        他说,学院一贯注重体育锻炼。在物资不充裕的年代,尽管条件很差,学院还是组织了很多体育比赛。在困难时期,学院对体育班给予特殊照顾。学院农场收获的粮食,一定程度上使体育班摆脱了限量供应的束缚,此外学院还设有体育食堂。
        “学院在50年代就提出‘为煤矿工作五十年’的号召,学生们锻炼都很积极。当时学院校址在北京五道口,出校门跑一圈是五千多米,下午锻炼时间,经常有几千人在跑步。从北京矿业学院走出去的学生,身体素质普遍较高。”郭福善很肯定地说。

 

当好“生活导师”

        1963年7月,郭福善顺利毕业,因各方面表现较好得以留校,担任62级学生政治辅导员。
        他回忆说,当时学校政治辅导员很少,只在一二年级本科学生中配备。他所在的系,一个年级七个班,共两个辅导员。辅导员的主要任务就是围绕教学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育和帮助学生努力做到“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他尤其强调,辅导员的一言一行都给学生带来不少影响。
        “辅导员工作事无巨细,纷繁复杂。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都需要辅导员去关注。说得好听叫做‘生活导师’,说得不好听就是‘生活保姆’。晚上回宿舍太晚了不行,谈恋爱了也要过问。”郭福善详细地解释道。
        当问及是否觉得辅导员工作很苦时,他笑着说,“累,但是很满足。”
        “那时候,我和学生年龄相差无几,有的学生比我的岁数要大,但总体经历相仿、观念趋同、生活背景和兴趣爱好相似,所以,我在其中主要扮演着兄长、朋友的角色。”郭福善非常自豪地说,“我跟学生们相处得比较融洽,即使现在见面也依旧很热情。”
        鉴于现在教育对象、方式、手段和当年迥然不同,郭福善校友建议道,“现在辅导员要站得高看得远,该指点的地方指点,婆婆妈妈的话,学生不乐意听。”

        

引领青年的思想

        在从事多年学生政治辅导员之后,郭福善因工作需要,又先后被任命为系团委书记、院团委书记。
“77年恢复高考制度,77、78级两届近千名学生,再靠政工组管理思想及团的工作,体制上不太合适了。于是学院党委作出决定,成立了团委。那时我40岁整,被任命为团委书记。”郭福善校友称是学校的发展成就了他。
        在团委书记工作平台上,郭福善校友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对广大团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当时学校团委首次组织开展了团内民主评议和五四表彰“五好”评选活动。学校团委强化团内生活,严格团的纪律,要求各团支部的组织生活做到实践落实、内容落实、措施落实。在团的理论学习方面,学校团委引导团干部围绕培养“四有”新人开展讨论,引导广大团员算一算党和祖国人民培养一个大学生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回答“谁培养了我,我上大学是为了什么”的问题,从而更加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方向。
        此外,学校团委还组织学生开展学军活动,和部队联欢,请部队领导来学校作报告,安排学生去部队参观等。当时有的班级还和部队建立了深层次的关系。
        而在郭福善任院团委书记期间,学校刚从四川搬迁至徐州办学,在艰难困苦的建设时期,郭福善与当时的政工干部一道,秉承着矿大精神,一如既往地热爱工作,并坚持吃苦在前,先人后己,关心群众,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80年初,学校一边建校,一边招生。没有教室,学生一度拥挤在附属中学的教室里上课。当时建了两栋职工宿舍,学生也暂时挤住在那里。我和学生住在同一座楼里,同吃、同住、同学习。每天天蒙蒙亮,我就督促学生早起床,进行体育锻炼。此外,由于搬迁是有步骤的,多数教职工的家属仍留在三汇坝。”郭福善回忆起那段建校的艰难岁月。
        1982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要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拔年轻干部。同年,郭福善担任了矿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年仅44岁。工作期间,他分管宣传、学生工作、团委、工会、体育等相关部门。4年后,他调任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尽管郭福善现已经不在学校,但仍“心系”矿大发展。他中肯地提出,“矿大现在‘大’的方面已经够了,要立足矿业根本和高科技方面,着力提升办学质量,在内涵上有所加强,多培养在矿业理论与实践上有影响力的人才,确立学校在矿业领域首屈一指的地位。”

新闻来源:新闻中心摄影:责任编辑:审核:

图片新闻

视点新闻

视频新闻

基层快讯

媒体矿大

文艺园地

矿大故事

光影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