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中国矿大校长葛世荣:高层次创新必须有创业

发布者:卢进丽发布时间:2016-07-08浏览次数:566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中国矿业大学积极通过创业学院与模拟创业实践园为同学们提供创业理论学习与实践的机会。4月7日,该校校长葛世荣与同学们共话“创新、创业、挑战、发展”。整个交流活动中,葛世荣校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传神的事例和妙语连珠的答问,寄语创业青年,分享对大学生通过创新创业行成才之道的经验与想法。

    点拨两个维度传授三个途径 创新创业是矿大学子的“传家宝”

    在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博学楼四区楼下,矗立着一座石碑,上面题有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题词“学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现已成为该校的办学理念。

    “1984年文昌校区建成后验收组验收时,华罗庚组长、孙越崎副组长分别为学校题词,其中华罗庚欣然写下‘学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10个大字,借此勉励我们矿大学子。”葛世荣校长娓娓道来这段历史,指出30多年前华老就已经为中国矿业大学提出创业创新的理念。

    “追本溯源,1934年蔡元培先生为焦工学生刊物题词‘好学力行’,那么如果将‘学’与‘创’、‘行’与‘用’联系起来,相隔50年,从教育大家蔡元培到数学家华罗庚的题词,一脉相承、异曲同工,始终要求焦作路矿学堂的学生要创新、要实践。因此,如今倡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矿大学子来说并不新鲜。”

    对于大学生如何创新创业,葛世荣校长巧妙地从该校的校训与精神出发,从如何“学”与如何“创”入手,重点阐释了三条创新路径,为在座的同学们拨云见日、脚踏实地地开启创新创业之路提供了卓有成效的方法与策略。

    对于如何“学”,葛世荣校长以时间单位“秒”的定义方法与WiFi的发明者引入,提醒在座的同学,学是创、用的基础,一切创造都来源于前期的学习积累。“对于‘学’的理解,要从横向与纵向把握。一方面,要广泛地涉猎知识;另一方面,要不断钻研知识,要敢于刨根问底。最终要达到学识渊博、见多识广的境界,为今后创造打下基础。

    “创”乃“学”的归宿。葛世荣校长现场传授了三种创新的途径:模仿创新、组合创新与原始创新,并用形象的比喻指出三种创新的区别。

    “好比走路,模拟创新就是小心翼翼跟在别人后面,组合创新就是另辟蹊径,而原始创新则是独辟蹊径,如同过河时别人走桥而自己乘船。”可见,三种创新途径的难度是递增的。“走别人的老路最容易,原创则是当下中国最稀缺的。”葛世荣校长鼓励大学生在模仿创新的同时,多多尝试组合创新,最终走向原始创新。

    对于如何组合创新,葛世荣校长笑着解读了一个有趣的事例。“中国的第一个能转的桌子,其实是由山西一个农村妇女发明的。为了使桌上的饭菜每个人都能吃到,一对农村夫妇琢磨来琢磨去,最后将轴承与桌板结合实现了饭桌的转动。这就是组合创新的一个典型事例。”在场的同学听闻后,无不惊叹于这项发明的来源,而这个事例背后所体现的实践理念也深深地启发了大家的思考。

    趣谈两大案例破解内在联系 创新创业是密不可分的“双胞胎”

    “很多人认为创新‘高大上’,创业‘低档次’,这是完全错误的。高层次创业必须有创新,高层次创新必须有创业,二者是互补的关系。”葛世荣校长这样点出创新与创业的关系。他指出,创新、创业二者在内涵、本质与思路上是一致的,只是面向的领域有所不同。

    为了使同学们更加明晰创新与创业的内在联系,葛世荣校长首先援引了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的创新创业之路。“李书福取得如今的成绩绝非偶然,他最早做‘补鞋机’,赚取第一桶金,之后转型为自行车行业,最后转入机动车领域,我们可以看到李书福不断创新的同时亦在不断创业,他在整个创新创业过程中都善于观察、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并模仿创新、组合创新、原始创新。”可见,创新创业从来都不曾分开,创新是创业的源泉,而创业则是创新的动力。

    “我是个外科大夫啊!”葛世荣校长风趣的语调让在场同学会心一笑,随后他也道出了其中原委。原来在中国学术界,葛世荣校长最受赞誉的成果并非在矿山机械领域,而是人工关节领域。他坦言自己开始只是为了力争在中国学术界获得更多发言权,于是创新性地将自己研究的矿山机械摩擦磨损迁移到对人工关节磨损的研究上来,并取得了出色的研究成果,论文成果也多次被引用。后来,作为一项学术成果,他先后接到了英国利兹大学John Fisher教授,清华大学、卫生部天津药检所医疗器械检验中心等单位与个人发来的合作邀请。“原本我做人工关节研究只是一项创新成果,后来衍生出无数创业成果,这是我之前没有料想到的。因此,只要敢于创新,那么创业机会迟早会主动找上门来。”葛世荣校长简明扼要地总结道。

    剖析自身经历妙答学生提问 批判精神是创新创业的“敲门砖”

    实际上,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最大障碍在于缺乏胆量。“国外教授一致评价我们中国学生不敢提问,不敢挑战权威。归根到底,是我们的学生缺乏批判精神。”

    葛世荣校长回忆起自己的大学经历。“我在大一的时候,和各位工科的同学一样,都要学习大学物理。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天我突然有一个想法:既然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那么像,那么二者是不是可以合并为一个定律进行表达呢?于是我就在草纸上写写画画,不断琢磨、批判教科书。当年我的那种敢于批判的勇气,为我今后尤其是研究生阶段训练了思维。”葛世荣校长认为,一切事物都不应被当做是对的,首先要将其否定,在批判中寻找新知识、新技术、新前沿。

   为了使大学生能够批判地发问与研究,葛世荣校长突出强调了课前预习在学习中的作用。“书本不是学生上课用来检查老师讲到哪里的工具,而是供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而课上在老师教授过程中进行批判,这样学习的目标指向性就十分明确,创新思维也就潜移默化形成了。”这与矿大精神“好学力行”的要求亦不谋而合。

    在互动环节,葛世荣校长也通过回答“送饭网”创始人的提问,解读了“批判精神”在创新创业中的运用。对于外卖平台因被指责“让学生变得懒惰”而陷于尴尬境地,葛世荣校长用批判性思维,为送饭网创始人支了一个“高招”:“这就需要批判性思维,跳出思维定式:你们可以借此打出‘不让勤奋的学生挨饿’的口号,把送饭服务与学生勤奋、刻苦结合起来,每年无数学生加班加点做毕业设计、通宵做实验、考研复习,你们为他们提供定向服务,还怕没有市场么?”葛世荣校长的一席话让全场再一次爆发热烈的掌声。

 

新闻来源:半月谈摄影:责任编辑:审核:

图片新闻

视点新闻

视频新闻

基层快讯

媒体矿大

文艺园地

矿大故事

光影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