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陆焉识这样的人

发布者:卢进丽发布时间:2018-11-12浏览次数:536

关于归来,有这样一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钱武肃王如是说,路边花开了,你可一边赏花,一边慢慢的回来。这样的缓慢,是最动情的等待和归来。

从前车马都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人。

冯婉喻一等就是20年,而陆焉识归来的路途也走了20年。

《陆犯焉识》这本书中的男主角陆焉识,虽然是有钱人家大少爷,却没有公子哥的恶习,是一个懂事听话、又善于站在别人角度去思考问题的善良之人。

他不到20岁就考上了美国名校,带着学校给他的全奖,前往美国。离家之前,听从了继母安排,包办婚姻娶了继母的侄女冯婉喻。最初的他从未对冯婉喻表现出喜爱,甚至是视其如空气般的排斥她,他放纵享受,而婉喻则是在十七岁第一次见到焉识时,就对他爱成了痴。

这是他们的开始。

于是带着已婚的惆怅,陆焉识来到了大洋彼岸,在求学的时候遇见了一个热情似火的意大利女孩,尽管那个女孩是如此的爱他,甚至愿意远离自己的家庭,和陆焉识一起去加拿大开始新的生活,然而陆焉识终究还是主动放弃了这段短暂的异国恋,选择毕业时曾答应继母的事情,回到了中国,回到了继母强塞给他的冯婉喻身边。

像陆焉识这样的浪子,为什么会是他。

按道理说,这种离开亲人,对他人动心且公然相爱,本来算是婚内出轨的一段经历,却被陆焉识丰富的内心感受与挣扎,表达得近乎完美。

我看到的是一个严重缺乏自由,一生都视自由为珍宝,满脑子装着新思想,努力追求自由的陆焉识,却愿意一次次地去考虑别人的感受,带着爱与不舍,选择回归到原本可以选择逃离的旧生活里。

那个时候,各种新思潮、革命思想正在涌动,而陆焉识都视而不见。他宁可把自己的心思花在去钻研他那些书本上的学问里。他俨然是一个没有野心、也没有强大的事业追求,最多就是一个揣着认认真真做学问人生态度的普通人。这个愿意花心思去爱女性、爱朋友的男人,靠写点文章赚点稿费养家糊口的男人,始终能把对家人的责任放在第一位的男人,让我们看到了一种真实的人生。

这样的陆焉识,终究是讨人喜欢的。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年少爱自由,有什么错,由怎样能让人心生责怪?

可是在那个病态的时代,像陆焉识这样一位从不参加阵营远离是非的人,最终还是被人恶意扣上了一个反革命的帽子。这位智商超群的留美博士由此揣着极高的学识和一大群杀人偷窃抢劫强奸的犯人们同吃同住同睡同劳动,在西北大荒草漠上改造了整整20年。求生的欲望让他一次次躲过疾病瘟疫、熬过了饥饿,没有成为一个随时可能消失的囚徒番号。

那时已经过了60岁的陆焉识突然真切地意识到,原来他一生为了追求自由刻意逃避的妻子和家庭,却是他最想回去的地方。他想起那个孤儿寡母的家,想起孩子们在没有他的童年一一长大,而他的记忆只停留在被抓走的那个夜晚。长大后的孩子站在他的面前,他也不一定能认出了,他决定用命去越狱,当面告诉妻子这一切,这辈子才会死而无憾。

他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深刻的认识到,多年来从未提过离婚与改嫁,一封一封的带着炙热的爱的来信,像雪花一样飘到监狱的妻子冯婉喻,是一个多么善良而又美好的女子,而她的青春,有关一切爱与浪漫的梦想,都只为他陆焉识绽放。

陆焉识是用了20年才弄明白他的冯婉喻的爱。婉喻曾是他寡味的开端,却在回忆里成为他完美的归宿。

谁也不曾想到,60多岁的老博士陆焉识,竟然真的历尽千辛万苦,从那茫茫大漠的高海拔地区越狱了。

这个中国版的肖申克救赎,是陆焉识活着的时候,唯一可以对妻子表达爱的一种方式……

故事很长,读的时候泪目了很多次。而故事的最后

妻子悄悄问:“他回来了吗?”

丈夫于是明白了,她打听的是她一直在等的那个人,虽然她已经忘了他的名字叫陆焉识。

“回来了。”丈夫悄悄地回答她。

“还来得及吗?”妻子又问。

“来得及的。他已经在路上了。”

“哦。路很远的。”

婉喻最后这句话是袒护她的焉识:就是焉识来不及赶到也不是他的错,是路太远。这是冯婉喻和陆焉识最后说的话。

在小说的结尾处,陆焉识带着冯婉喻的骨灰失踪了。

看这部小说时,我泪奔了很多次。

按照我们现在的价值观,一个人的一生只有短短的三万天,更何况现在婚姻也不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谁离开谁不能活?真正能为爱选择坚守,愿意去应对婚姻中的挑战和压力的人,越来越少了。

这部作品,真正教会了我们对生活更深层次的理解,关于原谅和放下、付出与挚爱。而我们大部分人这一辈子,或许都没有机会去体会这种全心全意为爱付出,遇到任何困难都不轻言放弃的爱与等待。

这是我读过严歌苓的最好作品。

有关爱和生活的意义与真相,这部小说全都教给我们了。

致敬严歌苓写出这样历尽沧桑但爱的本色与善良永在的作品。


新闻来源:信控学院 郭常露摄影:责任编辑:何海明审核:张磊

图片新闻

视点新闻

视频新闻

基层快讯

媒体矿大

文艺园地

矿大故事

光影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