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红楼梦》有感

发布者:卢进丽发布时间:2020-04-04浏览次数:472

古典小说萌芽于先秦,发展于两汉,雏形于魏晋南北朝,形成于唐代,繁荣于宋元,鼎盛于明清。而红楼梦人物塑造达到了人物个性与共性高度统一的典型高度,这无疑将中国古代小说推向了高峰。我初次接触红楼梦,是从电视剧开始的,那时我才上初中,剧中人物之言谈举止、情节设计,深深吸引着我。后来也尝试读了原文与红学著作,逐渐形成了探索下去的兴趣。而这一次,我被字里行间那份赤诚感动,在那个黑暗年代,曹公孤身一人,却开创了千百年来供文人墨客徜徉流连的精神世界。

汪曾祺先生好似很注重“吃”文化的,在他众多的散文中,关于吃文化的文章占据了一大部分。而读过红楼梦后,不难发现曹雪芹也是写吃的大师。最著名的该是刘姥姥二进大观园那一段,凤姐儿笑道:“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籖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钉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抄的鸡爪一拌就是。”曹公的家世一直是个谜,但如此精细的描写,恐不是凭空捏造,必是曾亲身体验过。红楼梦中有四大名菜:第一道是莲叶羹,第二道是茄鲞,第三道是糟鹅掌鸭信,第四道是野鸡崽子汤。细细读过,不免垂涎三尺。古往今来,把吃当成学问的文人不多,而且大多为直率坦诚之士。曹公的坦率,大可从写吃中得见了吧。

红楼梦被称为一部悲剧小说,书中的主要人物金陵十二钗正副册皆未得善终,据学者统计,男性死者十二人,女性死者十八人。生存和死亡古今中外都是极严肃的问题,在古老的中国,人们对死是避讳的,孔夫子的“未知生,焉知死”便是佐证。而曹公笔下的死,或凄婉,或浪漫,都是淋漓尽致,读罢不禁泪下。那些妙龄女子的烟消玉殒被曹公的隐晦笔力呈现出来,才体会到大师的用心之重。主角林黛玉之死,出自高鹗先生之手,虽然各界评判不一,但从全书的气候与笔法观之,高鹗先生与雪芹极为接近。“死”总会教给活着的人点什么,曹公对爱情,自由的那份执着,是可以超越生死的。书中的太虚幻境,正是他梦想的家园。

最后谈谈再读红楼梦给我人生新的感悟吧。自上大学以来,规划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最合理的规划也不如最长久的坚持。曹公著此名作,十几年的呕心沥血,只为一书舒己怀,书中人物宝玉、黛玉也是自我理想坚定不移的追求者,纵使烟消云散,却九死不悔。治学与为人,都需要这种态度,最简单的往往最难做到,所谓术业有专攻,普通人的能力有限,唯有选好自己的方向努力下去,但行善事,莫问前程。

曹公远去了,他给后人留下了很多谜团,百年来多少学者在红学道路上求索,这部红学巨著于科技,于文化,于思想,都给后人以启迪。

新闻来源:建筑与设计学院 王恺摄影:责任编辑:孙毓婕审核:范韶维

图片新闻

视点新闻

视频新闻

基层快讯

媒体矿大

文艺园地

矿大故事

光影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