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美之九:

她的美,于灯光照耀处绽放

——记中国矿业大学广播剧社
发布者:李居铭发布时间:2014-12-23浏览次数:2163

编者按: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营造真、善、美的校园氛围,新闻中心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自今年3月起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寻找最美,传递感动”活动,通过寻找、发掘、宣传校园内“最美”的典型代表,展现出教师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管理服务人员真诚热情、默默奉献,学生自立自强、积极进取等感人事迹和美好情操。为进一步发挥身边“最美”典型的榜样作用,传递正能量,新闻中心对“最美”师生进行了采访。现选取部分个人或团队的先进事迹予以刊登,以飨读者。

  

抑扬顿挫的声音,稍显夸张的动作,这是记者走进话剧排练现场的第一印象。

文法学院五楼的一个房间里,几个人在前面表演,周围围了许多人,或褒或贬的声音时不时从人群中传出。房间摆着各种道具,还有锅碗瓢盆,这就是广播剧社的家,就是在这个略显杂乱的房间里,孕育出了许多精彩绝伦的作品。

  

场内一出剧,演尘世沧海桑田

作为学校里唯一以话剧为主题的社团,广播剧社充分显示出了属于自己的特色,多次在学校、江苏省,甚至全国的话剧表演中获得好评。

说起近年来的话剧表演,现任广播剧社社长陈瑶十分自豪地提起了去年和今年的两部大剧——《红玫瑰与白玫瑰》和《恋爱的犀牛》。“每年学期末,这样的大剧就会在文昌校区出演,演出时座无虚席,但由于场地有限,仍然有许多想要看话剧的同学没办法进来”,陈瑶说到这微微一笑,仿佛那剧场人山人海的场景此刻就浮现在眼前。热情的掌声、热烈的讨论,似乎已经成为了每场话剧演出的必然结果。声情并茂的演员、光鲜亮丽的服装、精雕细琢的道具、情景还原的舞台效果,无不给在场的每一位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人有失手,马有失蹄。准备再充分的表演也难免遭遇一些突发情况。当记者与社长、导演聊到这一点时,两人忍不住笑了起来,“在台上发生的意外情况可不少呢,没有你想不到的,在这里真的任何事情都能发生。比如《恋爱的犀牛》,有一个情景本是男演员先上台,结果一位女演员却抢先跑了上去,当即大家都傻了眼,幸好最后两个演员将剧情完美地弥补了。”陈瑶的描述错落有致,记者也仿佛置身其中,体会到了剧社成员在当时的场面下五味俱全的感受。接着,导演王子含又若有所思地说:“当这种事情发生之后,演员和工作人员都应该保持镇定,尤其是演员,必须尽可能地调动起临场发挥的能力,尽量保证演出的圆满完成。”事实也证明,在这么多次的话剧表演中,剧社的成员确实也都以自己扎实的功底和全身心的投入为全校同学奉献了一次次的视觉盛宴。

在每一次的话剧结束后,都会有剧社人员向观众谢幕的环节,演员、导演、编剧和各个后台的人员依次上台向观众致谢,并喊出广播剧社的社训:“请像广播剧社一样,热爱戏剧,热爱生活;请像广播剧社一样,热爱,并为之付出努力;请像广播剧社一样,团结,善良和美好;请像广播剧社一样,生生不息……”

  

台下几多筹,备世间喜怒哀乐

任何台上精彩绝伦的演出都少不了台下日日夜夜的奋战,而广播剧社更是奇迹般地完成了许多在其他社团和部门看起来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剧社每年的六月和十二月都会有两个对外公开表演的大话剧,而每一次大话剧的前期排练和准备过程都显得十分漫长。剧社通过发音练习、模仿练习和情景再现表演等,对新加入剧社的成员进行训练,稍微熟练之后,老成员还会带领新成员,共同完成几部小话剧的排演。

小试牛刀过后,整个剧社就开始了大剧剧本的准备,所有成员可自荐编写剧本,并通过讨论考究其可行性,最终定下剧本。接下来的几个月,便迎来了紧张而有序的前期准备。

当谈到排练的问题时,王子含无奈地表示,由于演员和工作人员的时间很难协调,总会出现人员到不齐的情况。然而,一旦开始排练,剧社成员都十分严谨,一段台词一说可能就是一下午,一个动作一练就是十几遍,对于背不住台词的演员,剧社还采取了一些小的惩罚措施,如靠墙站等。

观众在看话剧时,可能没太注意过舞台上的道具,但那些精细鲜亮的道具,据说是由剧社的成员们自己亲手制作出来的。谈到这一点时,陈瑶颇为自豪地告诉我们:“许多道具不好找,并且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因此我们一般都靠自己动手来解决道具问题。许多大型的结构型道具需要木材和钢材才能搭起来,剧社成员们就骑着三轮车从宣武市场将材料运回学校来,再经过各种制作方式制作成形,所有的道具在排练时也会进行二次审核,一个道具可能也会经过许多次的修改才能最终拿上舞台。在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中,那些绚丽的玫瑰花,竟然都是社员们一个一个剪出来的,花费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只是为了这一秒的绽放。

当然,一场话剧的上映,需要准备的东西还有很多。陈瑶和王子含告诉我们,他们会专门针对本部剧的情况写出灯光本、化妆本、音响本等等来具体明确各个成员的工作,并尽可能地使各项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大剧开演前的那段时间,剧社也会通过网络传播、张贴海报等方式,为话剧表演做宣传。

到了演出当天,剧社中的道具组便会早早地出发赶往文昌校区,演员们也会随即换上服装、化好妆,赶到文昌与他们会合。到达场地后,剧务和演员便会开始一次次地练习走场,以增加对舞台的熟悉度。

从剧本准备到表演结束,一般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剧社组不知还要遇上多少艰难险阻,但他们都会凭着顽强的毅力突破重重阻碍,最终打个漂亮仗。

  

平时常嬉闹,绘剧社难忘生活

“广播剧社的成员大概有七八十人,每年招新的名额也就二三十人,一个普通社团涉及的年级范围一般只是大一、大二,而在剧社里大一至大四的人员基本都有,这是因为剧社是不存在退社的,即便招到了新人,老人们也不会因此不再过问社团的事,相反,他们会经常过来指导工作甚至直接参演,就像此前他们所做的那样。”陈瑶说道。据记者了解,许多老成员不愿意离开,是因为这里承载了他们太多的快乐和感动、汗水和泪水,那些美好的回忆让仍在大学的他们欣然向往。

在社团内部,成员们把不同年级的人分成了几个等级,大一的叫作“新人”,大二以上的叫“老人”,刚毕业的人叫“死人”,毕业许多年的叫“先人”。这些“流传着”的称呼让整个广播剧社大家庭越发融洽。陈瑶说,那些曾经在广播剧社呆过的社友在毕业后还是会常常寄来各种书籍,认真地呵护着曾经挚爱的存在。

一场话剧上演前通常要经过几个月的排练,日复一日的重复无疑是乏味的,在辛苦之余,剧社人员也想出许多方法,于嬉笑玩闹之中缓解枯燥、加深感情。

“在表演结束后,剧组人员都会乘坐大巴回到南湖校区。车上,我们会喜不自禁,再加上演员的脸皮也都练出来了,于是坐在前面的成员就和坐在后面的大大方方地对起歌来。”王子含说。不必理会其他乘客脸上丰富的表情,也不必在乎后视镜里司机诧异的眼神,激昂、洒脱、欢乐的歌声就这样飘荡在车厢内、逸出窗外,回荡在那个为广播剧社奋斗的青春里。

  

“寻找最美”系列报道:

1.把从教当作一种信仰——记“全国模范教师”化工学院匡亚莉教授

2.拾掇青春,辉映缤纷——记“第九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孙越崎学院郭红军

3.“好人学院”寻“老郭”——记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郭鹏

4.那个陪学生看流星雨的大男孩——记第二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总决赛一等奖获得者理学院石礼伟老师

5.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记后勤集团昌湖物业家属区主管杨俊

6.用青春奏响无悔的乐章——记云峰大学生管乐团

7.球神”是这样炼成的——记体育学院周道华老师

8.守卫校园安全的绿色卫士——记我校大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治安保卫部



新闻来源:大学生传媒中心摄影:责任编辑:审核:

图片新闻

视点新闻

视频新闻

基层快讯

媒体矿大

文艺园地

矿大故事

光影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