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陶渊明诗传》有感

发布者:卢进丽发布时间:2018-01-19浏览次数:1517

心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上人间就这样,在公元427年,陶渊明先生与世长辞,走完了自己坎坷而又幸福快乐的一生。

谈到陶渊明,许多人都会想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宁静与悠闲,会想到落英缤纷,芳草鲜美的桃花林,会想到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和平幸福。然而,我们对这个田园诗人是否真的了解呢?

年少的他也曾胸怀鸿鹄之志,却屡受挫折。以前的他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时刻以儒家的济世苍生为己任,希望自己如曾祖父一般建立一番功业。

世代的更替,官宦之家也随着父亲的早逝而逐渐落寞。官宦之家,乱世出奇才。虽然早年的他没有了纨绔子弟的富裕生活,但也没有因家庭的衰落而化为庸俗之人。他饱读诗书,立志于建功立业,为国为民谋福祉。

早年的他便开始了游历,这是每一个古人入仕之前必修的一课,了解世俗。抱着雄心壮志、满怀希望而去,换来的却是别人不屑的眼神,无礼的怠慢,他满载失望而归。年轻的他遇到了在仕途中的第一次失败。但失望的他并没有因此而退隐山林。

入仕多磨难,报国之志何时酬?鲁迅曾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济世安民,生路多艰。更何况一个人的一生只有一条路,只能走一次。对仕途虽有失望,但仍不弃救济苍生之大义,在江州刺史下成为了一名祭酒,等待他的却是不尽的侮辱和不耐烦。看到王凝之的不屑,看到世俗的黑暗,他决定离开。

今后的他在亲人的举荐之下或是因无奈之举曾多次担任官职,但他都毫无悬念的一一辞官归家了。他才华横溢,名满天下,但他却不适合成为这个充满黑暗、尔虞我诈没有硝烟的战场的一员。

然而生活是残酷的。当我们看到书上那个脱离了世俗的隐逸之人过着宁静、悠闲的生活时,他却面临着身体和心灵的摧残。发妻过世,平添心痛;厚望稚子,庸碌无为;为母守孝,回乡田野;弃官奔丧,永不复出。原本宁静的夜晚变得热闹,大火在黑夜中怒吼、咆哮,带走了仅有的茅草屋。一次次的挫折之后,带给他的却是多一份的泰然与豁达。也许只有经历过艰难困苦之后才会使一个人变得更加宁静、坚定。

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走仕途之路,更何况那是一个蝇营狗苟的环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以减轻现实的痛苦,朝廷的更替,生活的不顺造就了人们向往的《桃花源》。他想要该变社会却无力回天。面对时局的动荡,他选择了归隐。在世人面前悠闲自得,沉醉于自然山川之美,品酒赏菊的诗人背后,又是怎样一个对自己不能报效国家的无奈和遗憾呢?

新闻来源:化工学院 高天亮摄影:责任编辑:龚雪审核:周治国

图片新闻

视点新闻

视频新闻

基层快讯

媒体矿大

文艺园地

矿大故事

光影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