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时代新人•力行学子】乌金筑梦,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道路上接力奔跑——记“力行学子”报告团成员、化工学院博士生黄龙

发布者:李居铭发布时间:2023-06-29浏览次数:2816

六年如一日几乎无休,实验室中常见他忙碌的身影;主动请缨前往矿区现场,每每如是,任劳任怨;参与解决生产现场矿物难筛分“卡脖子”问题,帮助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谈起煤炭洗选现场的艰苦环境,他却笑着回答:“这些经历让我明白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也让我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得到成长。”

躬身实践走好前行的每一步路,赓续梦想奔跑在“洁净煤”的路上,立志为实现“双碳”战略目标作贡献,他是我校“力行学子”报告团成员、化工学院矿物加工工程专业2020级博士研究生黄龙。

仰望星空,把梦想写在科研报国的实践里

实际上,生长在矿区的黄龙从小就有一个“矿大梦”。本科阶段,他认真学习每一门功课,靠着自己持之以恒的努力如愿地成为一名“矿大人”。黄龙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参加煤炭清洁加工利用团队组会时,全国著名矿物加工专家赵跃民教授告诫他说:“做科研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就要站在国际前沿,瞄准世界一流;脚踏实地,就要结合行业和产业需求,解决我们国家的重大工业技术难题。”

从此,“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这八个字成为黄龙做研究时的精神指引。第一次去煤矿现场研究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恶劣的环境以及极端的气候令科研工作进行得异常艰难,“辛苦”是黄龙脑海里常常浮现的一个词语。但是,在跟随着导师赵跃民教授奔跑在“洁净煤”的路上,“责任”这个词不知不觉间取代了“辛苦”,黄龙也逐渐成长蜕变。他强烈感受到,人生的目标不能只有“小我”,而应当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

在奋斗的过程中,黄龙的目标逐渐清晰。他决心成为一名煤炭清洁加工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黄龙眼里,“这是脚踏实地的选煤人的责任心,也是我们在仰望星空时矢志追求的‘星辰大海’。”

脚踏实地,把深沉写在煤炭洗选的现场上

“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这是总书记对青年人的希望,也是黄龙一路走来的坚定信念。

正如导师赵跃民教授所告诫的:“面向国际前沿、解决国家能源资源重大技术难题,一定要到现场去。”令黄龙印象最深刻的也恰恰是在一线的所见所感。

科研之路少有一帆风顺,更少有一蹴而就。为了解决生产现场细颗粒含量多、水分含量高、易泥化、近筛孔尺寸颗粒多的矿物难筛分“卡脖子”问题,黄龙在国家杰青段晨龙教授的带领下前往多地调研生产情况,足迹遍布内蒙古、新疆、陕西、山西、山东、河南等。八月的新疆,在厂房里上下穿梭,爬上爬下,汗水浸透工服,只能靠身体将衣服烘干;十二月的鄂尔多斯,冰天雪地,江苏省优青江海深副教授带着他们与工人吃住行一道,为了获取振动筛和分选机的性能数据,钻筛机、爬浅槽,连续奋战两个月,累计筛分煤样近百吨,测试分析样品数千组,开展分选关键技术攻关与工艺系统优化。

苦是家常便饭,更不必说那些被耽搁的假期与对亲人的承诺。但当黄龙被问道累不累,他却笑着回答说:“我们一起联合攻关解决了现场技术难题,那种无以言说的喜悦早已让人忘却身心疲惫了。”这项技术成果获得2020年教育部科技进步特等奖,为我国易泥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这也鼓舞着黄龙继续脚踏实地,深入矿区生产一线,以矿为家。

接续奋斗,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

在提到追求“洁净煤”的意义时,黄龙认为:“煤炭至少在未来几十年都还会是我们国家的一个主体能源,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我们通过洁净煤去提升煤炭的质量,可以提高它的使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以问题为导向,黄龙多年来奔波于各大矿产地区,穿梭在选矿车间,开展微细颗粒分级技术攻关。煤炭的粒度越细,关键科学问题就越复杂。为了揭示其内在机理,寻求与洁净煤技术国际接轨的机会,黄龙多次与知名国际选矿专家余艾冰院士沟通和交流,最终加入团队进行联合培养。此外,他还获得了2022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留学资格,前往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接续奋斗。他说:“哪怕我只是将这个领域向前迈出万分之一步,那在几百个、几千个、几万个人的努力下总会实现新技术的突破。”

黄龙始终谨记导师赵跃民教授的叮嘱:“科研没有止境,我们一直在路上。”他也将继续追随几代矿大人共同的梦想——开发矿业、开采光明、建设祖国、造福人类,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洁净煤”的路上奋力奔跑、在科研强国的赛道上逐梦青春。

新闻来源:大学生传媒中心 杨琨 安洁 钦馨慧摄影:责任编辑:李居铭审核:刘尧

图片新闻

视点新闻

视频新闻

基层快讯

媒体矿大

文艺园地

矿大故事

光影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