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场雨

发布者:李居铭发布时间:2023-10-15浏览次数:10

太阳渐渐落下去,余晖从道路这头消失过后,一场雨就到来了。

我坐在图书馆阅览室窗边的一个小角落,雨点先是滴滴答答落在玻璃窗面,又哗啦啦落到柏油路上,这雨声像是包围了整个世界。窗外已然是悄然寂静,而眼前几净明堂,雨水汇聚成一股一股的,像大提琴乐曲缓缓流淌。我在书架间走动,空气中洋溢着一种旧日的温暖,朴实而安详,这雨声如傅雷先生的话语,不知能惊醒几个浑浑噩噩的俗人。

雨——我想起前些日子在读张爱玲女士的书——这是我十分喜爱的女作家。我的朋友送我一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的《小团圆》,最近才堪堪翻阅完,我想起九莉送她的母亲蕊秋离开浅水湾饭店那天,似乎也下了一场雨。

动身那天她到浅水湾饭店,下大雨,出差汽车坐满了一车人,也不知道有没有一块走的还是都是送行的,似乎补偿前一个时期的冷淡,分外热烈,簇拥着蕊秋咕咕呱呱说笑。

蕊秋从人堆里探身向车窗外不耐烦地说:“好了,你回去吧!”像是说她根本不想来送。她微笑站在阶前,等着车子开了,水花溅上身来。

我看到的评述无一不认为《小团圆》其实是张爱玲女士的自传,但大多数文章都聚焦于九莉和邵之雍的感情纠葛,很少有文章细细分析九莉和蕊秋——这段故事中的母女情。

且先不论张爱玲女士本人与她的母亲关系如何,单看书中的描写,我愿意相信九莉是爱着蕊秋的:即使见面的时间远不及分离的时间多,然而蕊秋离开,九莉是迢迢千里从寄宿的学校赶去饭店相送。

九莉是如张爱玲女士一般冷静敏锐的,她觉察到众人的说笑其实并不全出于真心,因此她写道:“似乎补偿前一个时期的冷淡”,可她同情着她的母亲——一个追求着爱的女人,因此她又说:“她(九莉)微笑站在阶前,等着车子开”,她是目送着她的母亲远去,目送自己的母亲离开。

浅水湾饭店如今依旧在香港,只是大多数人前去并非是为了《小团圆》,而是为了另一部更广为人知的小说——《倾城之恋》。张爱玲女士似乎是很爱写香港的,譬如《倾城之恋》里白流苏和范柳原相会的旅馆在香港、《沉香屑:第一炉香》里梁太太家的“白房子”也同样在香港,她说“这里的中国,是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荒诞、精巧、滑稽”,用现代的理论语言来讲,就是一种特意自制的东方主义。

香港,至少是张爱玲女士心中的香港是一座华美而悲哀的城——是一种极富东方主义色彩的华美,美得荒诞;又是一种不同于荒凉的悲哀,那是一种心理上的悲哀,是一种压抑的欲望一旦爆发后无可收拾而造成的悲剧。

《茉莉香片》是这样,《沉香屑:第二炉香》也是这样。学者李欧梵先生认为,香港无异于是张爱玲的他者(the other),在上海的现实中不能够发生的事,都可以在香港发生。白流苏和范柳原在远离宅门的香港,非但可以眺望碧蓝澄澈的海,而且可以在“野花火”树下尽情地谈笑调情,这里的一草一木似乎都充满着奇异的色彩。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对香港有着这样印象的缘故,我对那里也充满了向往,只不过更多的还是在憧憬着港大和港中文那样的高校,那里的文字似乎更自由肆意,还憧憬老师上课常提到的图书馆而已。

我站在书架间不再走动,却好像置身于几十年前,几千里外,在书的扉页中藏着的,是一种怀旧的气息,是一种向往的希望。我是通过纸上的铅字,走进别人的人生。在同一场雨中,我是他们的观众,亦是他们自己。

新闻来源:人文与艺术学院 闫佳禾摄影:责任编辑:李居铭审核:刘尧

图片新闻

视点新闻

视频新闻

基层快讯

媒体矿大

文艺园地

矿大故事

光影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