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教育家精神 争做新时代好老师】孜孜不倦教学创新,桃李开遍矿山煤海
——记我校教师Ⅰ类荣誉称号“教学先进集体”获奖团队、《采矿学》课程教学团队

发布者:李居铭发布时间:2024-01-25浏览次数:12

编者按:202399日,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致信与会教师代表指出,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为深入学习贯彻教育家精神,新闻中心对获得学校教师荣誉称号(I类)的教师(集体)进行了专题采访,现推出专题报道,以激励广大教师以他们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采矿学》线上课程被评为国家一流课程,《采矿学》教材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煤矿智能化工作面开采虚拟仿真实验》虚拟仿真课程被评为国家一流课程……与矿大同根同源,采矿工程学科建设硕果累累。多年来,由江苏省教学名师、国家杰青领衔指导,老中青搭配的《采矿学》课程教学团队始终秉持着立德树人的初心,守正创新、精诚合作,及时将前沿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扎根基层,建功立业。

笔书春秋,两袖清风化桃李

《采矿学》是采矿工程专业的核心主干必修课程。从徐永圻教授主编出版《煤矿开采学》、杜计平教授主编《开采方法》,到屠世浩老师担任《采矿学》新编教材的主编……团队在经典教材的基础上,以自主培养模式为导向,结合学科前沿研究成果,每5年更新一版教材,现已更新到第三版教材。该版教材于2021年获评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

团队采用灵活机动的研讨方式。当团队成员对教材某部分内容心存疑惑,便会直接打电话或者碰面交流,争取高效化解决问题。“我们都是这样,有什么事情就直接说了,直接解决了。”团队带头人袁永笑着说道。这种灵活高效的讨论模式,促进了教材品质的提升,《采矿学》教材受到了国内外高校的广泛认可。目前,团队正在分工编辑新一版教材。

在教学中,团队教师和学生相互尊重、合作共进。团队教师通常需要同时兼顾教学和科研工作,难免会遇到两者冲突的时候,对此,袁永说道:“教学是我们的本职工作,《采矿学》是采矿工程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也将是学生们的看家本领,团队老师都坚持认为,不能因为个人的事情辜负教室里的每一个学生,所以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以教学为先。”

当提及《采矿学》课程教学团队的老师们时,矿业工程学院学生李子睿感慨道:“团队老师都非常认真负责,课堂上经常与我们互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和课堂氛围也很容易被调动起来。”团队集体备课,随时交流,不同于传统的“填鸭式”讲课方式,团队教师采用OBE教育理念,经常假定实践场景提问学生,也引导学生发现方案漏洞,主动发问,在师生互动中深化和巩固对知识的理解。

为强化采矿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活学活用,团队教师会在传授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研究经验,向学生解释先进实验方法。这种教学方式使得课程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掌握和运用,也开拓了学生的学习思路和视角。

为了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工程思维,团队教师还会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复述知识点,并请同桌同学进行批驳。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让老师了解学生们在接收的知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至诚无息,深耕铸魂育人

面对国家智能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巨大缺口与行业新生需求的现状,团队教师依托一流学科顺势而为、锐意创新,形成了“使命教育引领、课程设置注重学科交叉、教学团队打破专业壁垒、理论与实践教学实现校企协同、课堂教学与虚拟仿真教学相互结合”的智能采矿人才培养模式。

在学院指导下,团队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将智能采矿专业与采矿工程专业的采矿、地质、机电、测绘等核心课程融合,开设了智能采矿、矿山机械装备及其智能化、矿山开采智能感知与决策、大数据可视化、卫星导航定位原理及应用、新能源材料概论、智能采矿课程设计、矿井智能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矿山智能装备实践等特色课程,并建立课程完全负责人制和课组制,以构建课程建设长效机制。

同时,实行“贯穿式本科导师制”。智能采矿特色班的学生从大二开始,每人都有专业教师担任导师。导师会完整参与学生的生涯规划、课程学习、科技创新、实践实习、能力培养等各环节。智能采矿2019级本科生李勇保送矿业工程专业研究生,他感慨道:进入老师的课题组,在老师和博士、硕士学长的指导带领下进行学习和科研,让我受益良多。

由先进技术转变成知识体系,沉淀的过程可能花费5年到10年,甚至更长时间,我们通过加强校企联动,加快这个转化过程。学院联合企业深度参与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设计,大力建设满足专业培养方案的实践实习基地群,学院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现场实习。2016年,该团队率先展开国际化实习实践,指导学生去到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开展实习,开阔国际视野,截至目前已有113名学生参与其中。

今年7月,矿业工程学院五金工程的金牌实习基地在窑街煤电集团有限公司揭牌,采矿专业实践实习基地群数量达到33个。

关于这些成绩背后的支撑,袁永介绍:“我们具有一流的师资力量、依托了一流的实验平台。”2006年,我国煤炭系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经科技部正式批准建设,它为智能采矿领域相关研究和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目前,团队围绕矿业工程双一流学科智慧矿山建设方向,聚焦智能化感知预警、智能化采掘、矿山大数据与智能决策、地质信息透明化方法4个研究方向,积极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对构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煤炭智能开采技术、培养智能采矿高层次拔尖人才等具有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润物细无声,学煤中的课程思政

我们培养学生,把专业使命和家国情怀放在第一位。矿业工程学院立足行业特色,打造红心铸魂、乌金筑梦思政工作品牌,开展学煤爱煤、扎根基层的思政教育,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引导学生心怀祖国、立志到煤海矿山建功立业。

团队设计并开展“学煤爱煤”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增强学生们的行业身份认同感。在课堂上,团队教师以国家战略需求与政策鼓舞学生积极投身于“高端设备国产化”,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引导学生关注绿色发展观。日常学习中,团队教师积极把“永远不服输、永远不向困难低头、永远争第一”的精神品质传达给学生,一步步增强了学生的行业自信。

2023年,我校采矿工程专业保研本校学生占保研学生数的近90%,就业学生中,到煤炭行业和基层岗位就业的比例超过70%。智能采矿班本科毕业生李彦琪选择了到陕煤集团神木张家峁矿业公司工作。煤矿开采发展到今天,机械化程度高、安全有保障,离不开矿大采矿专业一代代毕业生到矿井一线奉献青春。我要接过学长、前辈们的接力棒,用我所学助力煤矿智能化发展。学生们心中那颗为矿业奉献的青春火种逐渐从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

多年来,团队指导省级以上创新创业项目108项,指导项目获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团队和全国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一等奖等。此外,团队先后指导采矿工程专业2009-9班和孙越崎2017-1班获评江苏省先进班集体,指导钟慧伟等学生获评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

沿着前辈开辟的道路,他们坚定不移地前行。更新教材、创新课堂,他们春风化雨般增强学生的行业自信。未来,《采矿学》课程教学团队将继续风雨兼程,让桃李开遍矿山煤海。



新闻来源:大学生传媒中心 丁文丽 柯阳 王灿摄影:责任编辑:李居铭审核:刘尧

图片新闻

视点新闻

视频新闻

基层快讯

媒体矿大

文艺园地

矿大故事

光影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