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教育家精神 争做新时代好老师】知识扎在地里,监测建在“云”上——记我校教师Ⅰ类荣誉称号“科研标兵”获得者、安全工程学院教授李忠辉

发布者:李居铭发布时间:2024-03-04浏览次数:10

编者按:202399日,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致信与会教师代表指出,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为深入学习贯彻教育家精神,新闻中心对获得学校教师荣誉称号(I类)的教师(集体)进行了专题采访,现推出专题报道,以激励广大教师以他们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李忠辉教授指导学生进行煤岩试样受载破坏行为实验

“监测预警是灾害防治的前提。”我校教师Ⅰ类荣誉称号“科研标兵”获得者、安全工程学院教授李忠辉,近二十年来所面对的,正是我国煤炭开采工程中的灾害防治问题。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他开展系统研究与实地调研,在煤岩动力灾害声电响应理论及监测预警原理、装备研发、关键技术,以及煤矿灾害融合监控与智能决策研究等重点研究方向全力攻坚。

学海无涯,扩充新知识

高考时,凭着“农村人能吃苦”的淳朴想法和对矿大的憧憬,李忠辉选择了自认为最合适的专业——安全工程。从大一的基础课程学习到接触更多的专业课程和专业文献,随着对专业的深入学习,他意识到安全之重。2007年,李忠辉于我校顺利博士毕业,他的博士学位论文获评“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博士毕业后,李忠辉选择留校任教,在安全工程等学科方向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2010年10月,正在矿大任教的他被选为“力行计划”首批培养对象赴霍州煤电集团挂职。带着满腔的热情,他担任了辛置煤矿的矿长助理。

“中班带班12个小时的工作时间里,有4个小时都在上下井的路上,升井洗完澡回到寝室时差不多凌晨一点了。”李忠辉回忆道。矿长助理的工作量远大于他的想象,每日7点的早会、一月十几次的下矿,这期间,他与工人们同吃同住。为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他定期前往开采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勘察井下瓦斯抽采、监测,防火,防尘等“一通三防”——通风、防尘、防瓦斯、防火的管理及质量标准化情况。挂职180天的生活里,他写成了一本厚厚的工作日志,这份现实版的学习和研究资料令他受益至今。

“新工科背景下,安全工程也需要结合信息化、智能化发展需求,发展‘智慧安全’。”面对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等相对陌生的领域,拒绝固步自封的他决心主动学习跨专业内容,让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与安全工程交叉融合,使新技术在安全工程中展现出实用性、交叉性,促进新工科人才培养。同时,他作为主要负责人,承担开设《安全大数据与智能分析》课程,带领团队教师与学院学生一同开展教学活动。

深挖深掘,预警智能化

读研时,李忠辉就决定在煤岩动力灾害防治这一领域展开深入研究。

2009年,他凭借“煤岩破坏表面电位效应及其机理研究”的成果首次将电位探测应用到矿山安全领域,并成功申请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面上项目。此后,他更是深耕煤岩动力灾害领域,瞄准煤矿灾害及风险隐患融合监控预警与数字化决策重大需求,积极投入到“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申报中。

项目获批后,李忠辉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煤矿灾害融合监控与智能决策平台及示范应用”的研究工作。他组织参与单位40余人前往陕西韩城下峪口煤矿、河南平顶山十二矿等多地进行调研座谈、下井考察和现场监控系统调查。

他和团队成员针对煤矿灾害环境条件及耦合过程复杂、致灾影响因素及演化过程不清、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难以识别及管控等难题,展开深入研究。以“灾害监控数字孪生模型建立→风险隐患感知、识别与管控技术装备研发→融合监控与决策平台构建”为主线,研发形成适用于灾害融合监控、智能识别、就地判识预警、数字化决策的技术装备体系。借助数字孪生、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技术研发形成煤矿灾害融合预警管控理论和“云边端”智能精准管控技术体系从而实现煤矿多灾害及风险隐患智能感知、预判预警和数字化决策。

“有效的防治能在保证矿山安全的同时减少井下工作人员的伤亡,而监测预警是对灾害进行有效防控的基础和前提。”谈论起安全工程的研究意义,李忠辉说道。参与项目的133位研究者的全情投入让煤矿灾害的监测手段不再是人工接触的方式,而是实时监测、融合预警、智能研判和数字化决策,让科研成果更为直接地润泽每一位煤矿工人,保护他们的工作安全,保证煤矿安全生产,保障国家煤炭能源供给。

严谨治学,指导全方位 

“敬畏精神”是李忠辉参与学术研究原则,也是他教给学生的第一课。

“不要为了实验而实验。”“我们每一项研究都是有明确的现场需求和行业背景的。”李忠辉所敬畏的不只是实验本身,更是潜藏在实验背后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法。

敬畏现实的同时,他要求学生做到敬畏自己手中的数据,“实验数据造假是一件非常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是绝对不能触碰的红线。”在实验数据的收集、使用、分析、解释各个环节,都必须保证诚实,不得编造、篡改数据和事实;同时,教会学生学会获取、管理和使用数据,这是李忠辉做研究的坚持。

“李老师保持着对研究的热爱,那诚挚的态度深深地感染了我。”学生艾克热木江·艾合麦提感慨道。不久前,在一项研发项目中,艾克和其他团队成员遇到了非常棘手的问题,几乎所有人都觉得没有办法解决的时候,李忠辉并没有放弃,而是带领学生一起加班加点,最终克服了难题。李忠辉说:“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怕困难,只怕放弃。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找到答案。”此外,李忠辉还经常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与其他研究团队进行合作。这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也为他们提供了很多学习的机会。在学生遇到困惑,甚至是自我怀疑的时候,在他耐心的解答下,学生往往会豁然开朗。

李忠辉不仅耐心指导学生学业,对学生们的身体健康也倍加关心。博士生臧泽升因为打篮球崴了脚,需要静养一段时间,当时正值写毕业论文的关键时期,李忠辉在得知消息后专门前往宿舍探望,在此之后还时常问候伤情。

学生、老师、研究者、矿长助理等身份构成了如今的李忠辉,提着灯在巷道中摸索的他终有一日能将属于地面的“云”——智能监测预警平台吹进地下,带走谈之色变的瓦斯、伤人至深的矿爆,让矿山与矿工安全都得到保障。

新闻来源:大学生传媒中心 李婧旖 乔列豪 潘锦璇摄影:责任编辑:李居铭审核:刘尧

图片新闻

视点新闻

视频新闻

基层快讯

媒体矿大

文艺园地

矿大故事

光影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