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刚刚结束为期四天的“数维杯”数模竞赛,第二天便开始“正大杯”初赛试题的解答,星期三的入党发展对象预审答辩结束后,接踵而来的是在星期四开赛的“亚太杯”数模竞赛;在紧张参赛的过程中,仍要匀出时间来完成校大学生传媒中心的书籍校对工作;除了这些以外,原本的专业课程与作业依旧繁重……这样忙碌而充实的生活,是2022-2023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数学学院周依琳大学生活的主旋律。
心无旁骛,厚积薄发获佳绩
从大一学年的排名55/167,到大二学年的排名21/125,再到大三学年加权成绩位列专业第2,周依琳在学业成绩上的进步十分明显,但其实这一路并不那么顺利。她调侃自己是“差一点女孩”,大一的时候想要实现给自己定的成绩目标,结果差一点;大二的时候想拿校一等奖学金,结果差一点……
面对一次次的“差一点”,周依琳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一次次地“多做一点”。终于,厚积薄发,大四的她不仅保研至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工智能及应用方向继续深造,而且获得了2022-2023学年度国家奖学金。
这些离不开她“心无旁骛,以图书馆为家”的做法。没课时,她总是早早到达图书馆,在这里完成学习和学生工作的任务,或是阅读书籍,晚上再踏着闭馆音乐离开。在考试周,周依琳会延长自己在图书馆学习的时间,风雨无阻。她的室友都调侃说:“本来想晚点起床的,想到她就又起来复习了。”
周依琳在学习上保持“多做一点”的风格。即使是对待一学分的课程,她也会反复修改课程报告的内容与格式,将自己能做到的最好结果呈现给老师。这样的做事风格也让她成为了同学学习的榜样。在“数学分析实践”课程考察中,周依琳用心地根据要求设计讲解的思路和板书,最后的展示成果得到了任课老师的高度肯定,并确定为课程考察展示成果的模板供同学们参考。
累积经验,实践应用促提升
周依琳一直将参加学科竞赛作为检验学习成果、提升自身能力的途径。她积极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累计参加各项数模竞赛共9次,获得了1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在一次次参赛的过程中,她不断地学习,积累经验,调整思维方式,逐渐从论文手转型为编程手,到最后主攻建模,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还提升了与团队成员交流协作的能力。在面试实习岗位时,周依琳向面试官分享了她的项目经历以及在多次竞赛中积累下来的独特的数据处理思路,获得了在快手(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风险策略运营岗位实习的机会。
“既然我选择去实习,那我就要把这件事做好。”周依琳说。在快手的实习是周依琳第一段实习经历。其实,找这段实习的过程并不容易。由于数学专业作为基础学科的特殊性,周依琳很难找到完全对口的实习岗位,所以她就尝试海投简历。每一家公司的招聘系统不尽相同,每一个招聘软件中的岗位也时常更新,仅仅是线上填报、投递简历,周依琳就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共投出约500份简历。“在这期间,我每天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把所有的招聘信息过一遍。”虽然过程艰辛,但周依琳通过实习,不断地试错,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域,为未来规划提供方向标。
一往无前,努力发展向未来
在兼顾学业的同时,周依琳也注重自身的综合发展,在学生工作中锻炼自己。周依琳在大二时担任了数学学院新闻宣传中心主席。那时数学学院新闻宣传中心刚成立不久,各方面建设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部门协同性弱、人员流失……周依琳也坦然地表示当时的压力确实很大。
面对压力和困局,迎难而上才是周依琳的处事风格。她决心在任期内为学院新传中心多做一些实事。在学院和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经过多方协同,中心增设摄影部门,招揽摄影人才,保证学院新闻图片质量。她还常常真诚地与部员们交流,热心、耐心地帮助部员们解决各方面问题。无论是新闻宣传中心的工作问题,还是部员们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难题,她都会认真倾听并给出自己的参考建议。她不仅做好了新闻宣传中心主任的角色,还成为学弟学妹们的知心姐姐。在她的带领下,新闻宣传中心的团队氛围越来越好,部门人员流失的问题也得到解决,还在学校大学生传媒中心风采展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任期结束后,她还担任了校大学生传媒中心副主任,她共在各官方平台发表稿件70余次,曾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稿件《在实践中成长 在创新中成才》,宣传学校育人理念、实践育人体系,助力学校对外宣传。
在学生工作中担任的角色也是周依琳在各方面都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的原因之一。“通过学生工作,我接触到一些优秀的学长学姐,他们会给我提供建议和帮助,我也以他们为榜样要求自己;而学弟学妹们也会向我请教问题,因此我必须努力保持进步,才能够给学弟学妹们提供一些有借鉴价值的经验。”这也成为她不断提升自己的动力。
面对困难与挫折,不怕跌倒,无畏而行;面对未知与前方,勇于尝试,奋楫向前。周依琳以勇气作舟,奔赴她的山海,一路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