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煤矿区场地地下水污染防控材料与技术”
课题绩效评价会在徐州召开

发布者:李居铭发布时间:2024-05-27浏览次数:13

会议现场

专家领导与项目成员合影

近日,由我校为牵头单位、孙亚军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煤矿区场地地下水污染防控材料与技术(2019YFC1805400)”课题绩效评价会在徐州召开。副校长张吉雄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项目跟踪专家上海交通大学仵彦卿教授、南京大学吴吉春教授,项目专家组成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骆永明研究员、天津大学赵林教授、中节能大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张文辉教授级高工、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周连碧教授级高工以及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赵春虎研究员出席会议。我校科学技术研究院、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以及项目研究团队成员5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分为开幕式和绩效评价两个阶段,分别由我校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冉进财、项目跟踪专家仵彦卿主持。

张吉雄在致辞中对参会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和基本情况。他表示,学校将继续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发挥学科特色和优势,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努力产出更多有影响力的标志性科研成果,为推动我国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更多矿大智慧和矿大力量。

在课题绩效评价环节,项目及课题负责人孙亚军教授、课题负责人张霄教授、邓波教授级高工以及王厚柱教授级高工分别就各课题目标和指标完成情况、研究成果及其创新性、人才培养和组织管理情况等进行了详细汇报。专家组听取汇报后,对各课题的成果创新、指标考核、经费使用和示范效应等方面进行了质询、讨论与评价,肯定了各课题取得的创新成效,一致同意四个课题通过验收。

该项目属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专项,于2020年批准立项,由我校联合山东大学、河南省煤科院科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长安大学、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等9家单位共同承担。经过4年的系统探索与深入实践,在煤矿区地下水的污染过程及动力学机制、多因素耦合的地下水污染成因模型、地下水流场与特征污染物迁移模型、煤矿区地下水污染防控等方面的理论、技术、材料与装备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构建了煤矿区地下水污染防控技术体系,建成了系统化的示范工程,有力推进了煤矿区地下水污染防控的技术进步,为我国煤炭的高效生产与绿色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与关键技术支撑。

新闻来源: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徐智敏摄影: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李鑫责任编辑:刘尧审核:陈文

图片新闻

视点新闻

视频新闻

基层快讯

媒体矿大

文艺园地

矿大故事

光影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