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时代新人•青春答卷】学海洪流 激荡青春之歌 ——记我校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优秀学子李洪歌

发布者:李居铭发布时间:2024-06-24浏览次数:609

他连续三年获得校级一等奖学金,也是国防科技大学的准硕士研究生;他认真学习、积极参与科创竞赛,荣获第31届“孙越崎能源科技”优秀学生奖,他还主持了1项省级大创项目,以第一作者发表1篇论文、1项软件著作……

在学海洪流之中,李洪歌击水遏浪,不惧难题,不怕试错,越是险滩越向前,激荡出青春奋斗之歌。

刻苦钻研,把细节磨到最好

提及学习,李洪歌坦言“学习无非就是挤时间”。初次接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李洪歌倍感吃力,但他也修炼出了一套自己的秘籍:课间追着老师答疑,课后与同学一起讨论,借助智慧课堂回放来巩固模糊知识点,“我不甘落后,每个细节都要争取做到最好。”

李洪歌也参与了许多竞赛,其中让他印象深刻的当属202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开题前,李洪歌依据以往的赛题要求,专攻智能小车方向,预先搭建好了所需模块,不曾想赛题变化较大,时间紧迫,他和他的团队只能临时更改方向,朝舵机控制上发力。题目本身的难度系数并不高,关键在于怎么提高硬件的精度。起初齿轮咬合不紧密,回程误差太大,但在有限的时间里硬件已无法更改,李洪歌只能不断学习新的软件算法来弥补其不足,通宵地推翻、重构、再修改、再打磨,与同伴接力调整。“人类所有真实的快乐,一定是恒久的努力。”这是咬紧牙关拼出来的三天,也是江苏省二等奖的好成绩落地前的黎明。

“坚持到底不退缩”的态度是李洪歌的制胜法宝。在不断进取的过程中,他还获得了2022年美国大学数学建模竞赛H奖、“华数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二等奖等奖项。

探索科研,在挑战中超越自我

提起科研经历,李洪歌对自己的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导师代伟教授深感敬意。20219月,李洪歌作为校大学生传媒中心的一份子,采访了代伟老师。有此契机,科研的种子已经破土发芽。在代伟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李洪歌成功申报了一项省级大创项目——“基于强化学习的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半实物仿真平台”。

万事开头难,未曾接触的领域、统筹全队的重任,于他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从车辆的动力系统架构,到建立车辆数学模型,再到如何利用算法进行优化,当时真是一筹莫展。”面对一系列难题,李洪歌也曾心生退意,希望能降低课题难度。而代伟老师不辞辛苦,即使凌晨常常还在耐心回复他的疑问,指导具体工作,这给予了他极大的鼓舞和信心。为了逐步提升车辆性能,得到发动机与电机功率的最优分配,他反复建模调试,春节期间还在跑模型,有时候一调就是一整夜。

从立项到结题,这项省级大创贯穿着李洪歌大三学年的时光,其中包含的知识和技巧庞杂多样,碰巧那也是李洪歌学业压力最大的一年。超负荷的运作没有搅乱他的思路,“遇到项目里的问题,我常常和我的同伴合作讨论、分头学习,理顺思路后高效解决,这也是项目取得一定成果而没有白白浪费时间的重要原因。”李洪歌分享着他的经验。

用心服务,在实践中收获成长

李洪歌连续四年担任班长。在他热心负责的工作下,他所在的班级第一学期零挂科率,在学院开展的班级综合考评中多次名列前茅,三次获评校优良学风班级。四年的班长经历让他从容自信地表达自己,协调出各方满意的方案是他工作能力上最大的突破。

作为党员,他对自己也有着高标准、高要求。从信控学院党站的副站长到本科生第二党支部副书记,他求真务实,借着“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机会,他与同伴来到乡村,采访了支部书记和老党员们,通过他们的陈述和比对乡村景观的变化,李洪歌录制视频、发表新闻稿,让更多人知道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在众多学生工作中,在校大学生传媒中心担任学生记者的一年收获格外丰硕,他说,“采访校友、老师,结识优秀的同学,担任市级节目的活动主持人……这使我能在与人交流时完整流畅地表达想法,也为我后期应对更专业更具有挑战性的场合打下了基础,加入校媒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既然选择开始,就要全身心投入。”求学之路无坦途,面对未知和挑战,李洪歌期待着新一轮的交锋。                      

新闻来源:大学生传媒中心 周雨洁 王灿摄影:责任编辑:李居铭审核:刘尧

图片新闻

视点新闻

视频新闻

基层快讯

媒体矿大

文艺园地

矿大故事

光影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