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而叶的位置是平凡而谦逊的。“刘老师默默无闻地在做着叶的事业,教书育人,执着追求,她不辞辛苦地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培养成才,以德立身,以身立教,用自己的言行无形中教导了我们如何做人、处事,我们每个同学都很尊敬她,爱戴她”。
这是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一位学生在课程小结里的一段话,他说的刘老师,是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刘晓文教授,朴实的话语中尽显对刘晓文春风化雨、无私耕耘的由衷敬佩。
谦以自牧,承恩沐风立师德
刘晓文本科就读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与电力电子结下了不解之缘。凭借先进的思想认知和各方面优异表现,她在本科期间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84年,中国矿业学院刚在徐州建校不久,刘晓文走上了学校教师的工作岗位。37年间,从青涩讲师到资深教授,她将青春年华献给了教育事业,与矿大见证互相的成长。在教育事业中兢兢业业、传道育人是她对37年党员身份最好的诠释。
自参加工作以来,刘晓文便在教学第一线辛勤耕耘。课程组退休教师陈宣平、同事王香婷教授等人恪尽职守、身体力行的表率作用,激励着刚刚进入教师行列的刘晓文,她主动向老师们学习,汲取经验,努力塑造良好的师德师风。
国家级教学名师于洪珍是刘晓文博士生期间的导师,先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专心教学克己奉献的风范深深地感染着刘晓文,她以于老师为榜样,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更加稳健地前行。
在三十余年的教师生涯里,她潜心教研,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她主持完成国家863项目、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多个省级科研项目,发表包括SCI、EI在内的学术论文60余篇;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奖项9项;另获得徐州市“师德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沉甸甸的奖项和荣誉是刘晓文耕耘三十七载的硕果。但刘晓文却功成不居,“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我和同事们共同努力的结果。”不辞辛苦,“作为党员,别人不愿意做的我多做一点”;不骄成绩,“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
以身作则,晨曦细雨育桃李
“遇到这么多德才兼备的资深教授是我的幸运。”他们对教育的专注与投入催促着年轻的刘晓文在教师岗位散发自己的光和热。
“我觉得做教师这一行,要对得起自己,更要对得起学生。”刘晓文这么说着,也这么做着。课堂上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间询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合理调整讲课进度。她耐心指导每一次的实验课程,她能准确地记住班上大多数同学的姓名,能够清楚地知道每堂课是否有学生缺课。
刘晓文会向班长询问缺勤学生的具体情况,也会和辅导员一起及时了解学生状况,做到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她的点滴付出换来了学生的真心认可,学校“大学生最喜爱的老师”“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立德树人最美教师”“师德楷模”等荣誉也随之而来。
“作为党员,就是需要起到模范作用。”严格严谨是刘晓文一贯的教学风格。但比起对学生的要求,她始终以更加严格的标准来约束自己,以最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次备课、授课和作业批改。教学态度严谨但不苛刻,严格要求但以身作则为前提,刘晓文把许多学生心中理想老师的形象带到了现实。
尽管教学任务繁重,刘晓文也经常给予学生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关照。有同学在课程评价里写道:“您的恩威并施,使得我们每节课都专心听讲;我们还是处在需要约束的年龄,还需要您这样的严老师和好老师督促,才能在学习上有所收获。”还有女生形容刘晓文如同一位母亲一样给予自己多方面的关怀与帮助。
传承创新,金秋硕果慰园丁
“教师这个职业需要一种传承。”曾经,刘晓文跟着老教授们学习,吸取宝贵的教学经验,时间弹指过,如今她也成为了传授经验的人。
作为课程团队负责人,她细心挖掘青年教师的特点,希望给他们最大的成长空间;她效仿着老教授的样子,把自己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教师们;她给予团队里的青年教师更多表现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尽快地站稳讲台。
在她和团队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多名青年教师在全国高等学校同类课程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江苏省微课大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带动团队新入职教师一次性顺利通过学校的随堂试讲。近年来,团队青年教师获各种教学奖励十余项,而刘晓文自己也荣获“校教学贡献奖”等多项荣誉。
教学改革研究是一流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事关一流专业建设及一流课程教学的优化与发展,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能。作为电路理论课程负责人以及校级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之一,刘晓文积极投身于课程的建设改革。2016年底,她同团队成员一起在中国大学MOOC上开设了《电路理论》在线开放课程,并开始探索线上线下课程结合的教学新模式,开展混合式教学。这样的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发挥教师引导作用,重视学生积极性、主观性和创造性,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赢得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在创建国家一流课程的建设征途上,刘晓文带领团队始终迈着坚定的步伐。
三十七年的从教生涯,刘晓文对自己的评价很少,“我觉得我同大多数的教师一样做着本职工作,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提起前辈和青年教师们,她说:“很感恩老一辈教师们的付出和指导,也相信新一代青年教师足够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