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这是我校数学学院宋晓秋教授三十九年里始终贯彻的教育方法和信念。
在今年9月学校首次表彰的中国矿业大学2020-2021年度教师I类荣誉称号获奖名单中,宋晓秋教授获得“师德楷模”荣誉称号。他始终将师德放于首位,以仁爱之心引导、包容每一个学生,用自身微光点亮数学的星星之火。
春风勤化雨,担点亮火苗的火炬手
“想方设法上好每一节课,耐心专注传授每一个知识点。”
宋晓秋承担着数学分析、泛函分析等十多门课程教学任务。课堂教学上,他注重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给予学生启发式、互动式、参与式教学,点亮学生对知识的渴求、科学的思考。
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写春秋。为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宋晓秋经常将书本上的内容进行分解,还原知识发现和论证过程,将抽象化的数学语言用几何直观或形象化的语言表述。他还经常介绍一些数学家故事、典型的理论和应用实例、近代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扩充同学们的数学知识,激发同学热爱数学专业、学好数学学科的信心和能力。
课堂外,宋晓秋是学生们求学和人生道路上的引导者、筑梦师和好伙伴。“学生们就像一颗颗钻石,我们做老师的,要用仁爱之心理解和包容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努力把钻石最独特的一面朝向太阳。”
对于大学生时常面对的课业及生活方面的压力和挑战,宋晓秋和学生们分享自己总结的“三学会、三懂得”原则,那就是:“学会选择,懂得放弃;学会感恩,懂得报答;学会适应,懂得改变。”
面对一个想要半途放弃学业的迷惘学生,宋晓秋三番五次与之交谈、劝说。思想转变后,这位同学坚定了自己前方的路,顺利毕业。当年迷惘的学生如今已颇有作为、硕果累累。至今,两人仍保持着深厚的师生情谊,时常见面交流。
“宋老师既优秀聪明又谦逊和蔼,每天都是乐呵呵的,脾气很好。宋老师教给我学习的方法、做人的道理让我受益终生。”2003级硕士研究生刘嫚这样评价恩师。
一生专一事,做数学领域的钻研者
1978年,宋晓秋考入了南京大学数学系。本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信念,宋晓秋潜心于数学领域。1982年7月,本科毕业的他被分配到中国矿业大学任教,自此与矿大结缘。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校数学学科主要任务是负责全校公共数学基础课的教学,还没有硕、博士学位点。那时,为了完成青年教师的知识更新、提高科研能力,中国矿业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合办了一年半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宋晓秋参加了进修班,并在评为副教授之后去复旦大学访问一年。
通过进修和做访问学者,宋晓秋接触了一些数学研究的方向,逐渐“上手”科研。他主攻算子半群理论与应用、模糊分析等研究方向,先后主持、参与了10余项课题,指导了40多名研究生,发表或指导学生联合发表论文80余篇(包括Journal of Functional Analysis、数学学报等著名杂志)。他常常用将教学关联科研,拿经典数学内容类比研究内容,使得研究过程更为顺畅。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宋晓秋还指导一些竞赛,他将自己放在和学生对等的位置上探讨交流,更好地去活跃学生们的思维。
关于多年来从事数学教学和研究的动力,他直言:“我对数学教学和研究有很浓厚的兴趣,真是舍不得放下。而且现在各种各样的压力,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无形地都在推着你在往前走。”
教学科研之外,宋晓秋还担任过数学教研室主任、理学院副院长、党委书记、院长等工作,为广大教师提供舞台、搭建平台,体现了一代数学人的使命担当。
博识亦多通,当多个领域的畅游者
宋晓秋与家人共同经历了教育行业的变化,他说:“家里三代都是教师职业,从小受到父母的影响,我便选择了教师行业并且坚持了一辈子。”
目前,他是学校教学督导专家组的副组长,对于这份兼职工作,他也始终以仁爱之心相待,“我们不是监控老师,而是帮助大家共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质量和水平。”
宋晓秋认为,和学生在一起本身就是很开心的事。“将课堂当作舞台,一登上舞台,所有的烦恼都会抛到脑后。”多年的教学经历让宋晓秋收获颇丰,他曾编写过两部教材,并多次获得省级、行业、校级教学成果奖。近期,他联合主持的数学分析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课程。
生活中的宋晓秋还是一名运动和文学爱好者。自小学就与乒乓球结下不解之缘后,他将球拍挥舞至今,不曾间断。作为矿大乒乓球协会会长的他,曾代表学校参加徐州市乒乓球比赛,和队友一起取得不少好成绩。而在文学天地里,他也广泛阅读中外文学名著陶冶情操,对古典诗词也兴致盎然。拥有专业数学知识和文学阅历的他经常会在课堂上带领学生领略古今中外的数学大家、文史名言,追溯背景,拓展典故。
在和时代的“较量”中,宋晓秋也不落伍。从书信、邮件,到打电话、发短信,到现在的各类社交软件,他和学生们的交流从不断线,聊最时兴的话题,“YYDS、YYSY”等年轻人流行的网络词汇信手拈来,甚至会和学生讨论他们最喜爱的游戏。
从教三十九年来,宋晓秋以思想引领为根本遵循,以知识传授为切入点,以多领域全面发展为育人目标,自觉立德树人,为人师表。他用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并以自己的专业学识、仁爱之心和人格力量诠释师德本义、展现楷模之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