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爽教授为煤炭工业协会录制专题课程
李爽教授团队研发的双重预防机制信息系统
双重预防机制信息系统大数据预警平台
走进中国矿业大学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安全信息平台大屏幕,上面跳动显示着全国300多个大型煤矿、政府监管部门使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时数据。
中心负责人、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李爽教授,带领团队研发的双重预防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快速辨识风险,极大简化辨识流程,也实现了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一体化管理,大幅度减少了煤矿双重预防建设工作量。
沉下心、俯下身,李爽团队凭着执着不懈的努力,历经十余年磨砺,终于在煤矿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上取得成功,成为国内煤矿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先行者和最权威团队。
成功源于信念与坚持
2006年,时为博士研究生的李爽跟随导师宋学锋教授的团队,参与了煤矿风险预控体系(原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制定。从那时起,李爽就坚信本质安全、安全风险、风险预控等领域,是可以终其一生去研究的课题。
李爽坚持活跃在煤炭企业现场,贴近一线研发信息管理技术,探索煤矿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关键突破点。
科研的道路并非坦途。“当时我们和一个煤矿集团谈合作,他们到现场一参观,立刻反馈说没法用我们的成果,因为不同煤矿的现场实际特点各异、差别太大。”李爽说。
没有项目合作,团队研究一度陷入了没有资金的局面,但大家并没有气馁,团队自掏腰包、自担风险,2015年起在兖矿开展关于风险预控项目的研究。这样一干就是一年。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016年,团队终于等来了破茧成蝶那一天。
2016年10月,国务院安委办下发《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险防机制的意见》,强调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是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重要举措,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
团队敏锐地意识到,此前将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割裂开来的做法必须进行调整。
在兴隆庄煤矿开展风险预控体系建设的研究和实践中,团队也了解到对方的关键需求。“企业需要的是有技术和平台把这个体系应用到生产中,做到管理层能全面管理、安检员和技术员简单易学,减少工作量和使用成本。”李爽得到了许多煤矿安监人员这样的反馈。
团队成员贺超副教授介绍,当时许多企业和学界还在观望,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管控两者之间什么关系、怎么做双重预防,大家都在等。“企业也期望能有科研机构带来新的思路。”贺超说。
上级管理部门的政策要求、现场的实践反馈、科研工作者的学术判断汇聚成了一个新的思路:把双重预防工作机制视为一个整体,开展全新的研究课题。
支持源于合作与应用
无论克服多大困难,一定要让我国的双重预防机制拥有我们自己的“安全芯”。这是李爽团队一开始就定下的目标。
团队决定,严格对标新版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中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两个方面的专业要求,研发建设双重预防管理信息系统平台。
“有前瞻性的眼光和创新性的思维,更有沉下心和俯下身的能力,没有现场应用的科研是走不远的。”李爽说,现场是团队最爱去的地方。
团队成员杨勇是一位计算机信息专家,他说,“我们研发的东西不仅操作简单、有普适性、数据真实,而且能为企业量身定制。如果还是和以往一样,员工需要升井后花一个多小时去录入检查时的问题,那就说明我们的研发还是不好。”
从2017年7月开始,团队走遍了41个企业生产现场,在实践中,他们的研发目标更加明确——信息系统主要功能必须涵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安全标准化考核、安全决策分析和风险可视化预警五大主要功能模块。在煤矿试点的双重预防管理信息系统研发终于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在现场成功应用。
一个在煤炭行业率先开发的具有可复制性、可推广性的双重预防信息系统诞生了。经过一年实践探索,这一系统首次实现以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为依据的危险辨识源,形成了具有规范性、权威性和通用性的煤矿危险源基础数据库。“我们建立了煤矿通用危险源数据库,绘制出了‘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杨勇介绍。
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双重预防管理信息系统得到了在山东全省的推广。近期,李爽教授作为主要起草人参与制定的山东《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指南》正式发布,这也是我国煤炭系统第一个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地方标准,结束了煤矿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无标可依的局面。
现场研究获得成功,李爽深有感触:“我们既要抬头看路,更要埋头拉车,要真正接地气,把知识转化为行动,才能更好地证明自己的价值。”
掌声源于可靠与推广
现场是科研成果最好的检验场所。
经过试点的充分实践,李爽团队研发的双重预防管理信息系统得到了煤矿行业的认可和推广在山东、河南、安徽、内蒙、山西、陕西、新疆等众多省份,涌现出了一批使用效果突出的煤矿和企业集团。
在山西,已有近百家煤矿使用了李爽团队的科研成果。阳煤集团下属26个矿和集团安监局全面实施双重预防机制,矿大团队新研发的局矿一体化双重预防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全集团煤矿双重预防机制运行情况的大数据分析和实时“安全风险四色图”预警。
“我们的实践证明,矿大的方案能实现煤矿个性化安全管理流程与双重预防机制的有机结合,而且管理信息系统成熟、可复制,能短时间内在煤矿实施。”阳煤集团安监局常务副局长赵世铎说。
今年8月,陕西渭南地区召开煤矿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现场会,使用该信息系统的韩城矿业公司下峪口煤矿安全副矿长王卫忠介绍,这套双重预防管理信息系统指导了各煤矿企业进行双重预防机制工作建设,实现了快速辨识风险,极大简化了辨识流程,同时也实现了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一体化管理,大幅度减少了煤矿双重预防建设工作量。
在渭南现场会上,渭南市副市长王建平认为,韩城矿业公司通过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使想不到、管不到、治不到的难题得到有效解决,是先进的管理手段,值得推广借鉴。现场会上还明确要求对未开展“双防”机制建设的煤矿企业2019年不予复产复工,确保煤矿生产安全。
科研成果得到了实践的验证,李爽认为,这是落实国家政策和坚持实践研究的成果。“我们更深的体会是,一定要把研究与国家和企业安全管理的实践紧密结合。”
如今,国家应急管理部在推进安全管理一张图的建设,双重预防管理信息系统就是要把人员定位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产量监控系统、工业视频监控等系统中的实时数据,通过数据接口集成到安全管理一张图中,实现各种安全数据的可视化。“在此基础上通过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技术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对安全管理有价值的信息,进行信息的推送和预警,为安全决策提供支持。”李爽介绍。
自信源于自律与勤奋
“做最权威的煤矿双重预防机制实践先行者”,这一直是李爽团队的目标。李爽团队很年轻,也很自信,这份自信源于自律与勤奋。
三年前,李爽带领团队朝着中国煤矿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研究第一人的目标发起冲击时,许多人都没想到,她真的做到了。
他们坚持科研和应用两条腿走路。团队先后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专业论文百余篇,数10篇被SCI、SSCI、CSSCI检索和人大复印期刊全文转载,出版专著10多部;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项目立项资助;研究成果获多项国家、省部级奖。
做科研,没有一点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研究定力是难以取得成果的。从第一次前往陕西调研到成果在陕西推广使用,李爽团队历时七个月才完成,她感慨地说:“所谓匠心,就是不争一时之长短,专注干实事、出实效。”为了了解现场,团队成员经常一出差就是十几天甚至一个月,吃住都在矿上。在她看来,只有跟工人做朋友,才能真真正正地知道现场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同时,对现场提出的问题,李爽虚心接受、不断改进,而她认为对企业确实有益的技术和理念,也会积极引导。“我始终要求团队要牢记以人品立世的团队文化,通俗讲,就是仁厚、靠谱、为别人着想。”李爽说。
巾帼不让须眉。团队成员夏青副教授也是位女同志,但和男同志一样,一有时间就跑现场。“我们在现场,从不区分性别,只区分专业程度。”李爽介绍,夏青曾一人独自开车在全山东的煤矿之间来回奔波,也曾经前往兖矿集团下属煤矿现场“舌战群雄”。原来,当时正值双重预防管理信息系统推广的关键时期,由于其他团队骨干成员都在出差,她便独自到现场沟通。
这样一个自律、勤奋、自信的队伍,也凭着实力吸引了更多优秀人才。从2005年到现在,李爽团队从最初的五人小组已发展成为百余人团队,包括管理、安全、采矿、化工、信控、计算机等学院和学科的教授、副教授,以及其他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的专家。
如今,寻求李爽团队技术支持的煤矿企业源源不断,他们的科研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煤矿双重预防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范围已经扩展到非煤、危化、电力等涉危行业。李爽介绍,研究中心还进一步开发出其他的煤矿适用系统,如三维数字化矿井平台、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系统、安全培训与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等。“未来,研究中心将以双重预防管理信息系统为依托,逐步建立分地区、直至覆盖全国的双重预防监管大数据平台,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持。”李爽充满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