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答卷】缘起文学,译出青春诗篇——记2020-2021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英语2019-1班卜灵晓

发布者:李秀发布时间:2022-06-06浏览次数:12

“我将粉碎一切障碍。”这是巴尔扎克刻在手杖上的名言,也是卜灵晓最喜欢的一句话。

2019年进入矿大以来,卜灵晓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早上六点起床出门、晚上九点半回到寝室已经成为她雷打不动的习惯。世上没有白走的路,卜灵晓在求学这条路上,步履坚定,获得国家奖学金、校级一等奖学金、创新英语翻译大赛国家级一等奖等奖励,并被授予校级优秀学生、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以文学为基涵养自己

卜灵晓从小就在父母的指引下培养了阅读的爱好,并阅读了大量的诗歌和英文书籍。

从小学开始,卜灵晓每年都会阅读十本左右的书籍,这为她打开了文学这个新世界的大门。广泛的阅读让她了解了不同时代的风光,学习到了从前不了解的知识,与不同的作家思想碰撞。

受童年的影响,文学成为卜灵晓大学的必修课。“我觉得文学对我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卜灵晓很喜欢苏新连教授的文学课,苏教授带领学生讨论《远大前程》里郝薇香几十年身着奇装异服的原因,感悟诗歌《未选择的路》表达的人生感叹……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卜灵晓获得了学科性和思辨性知识的熏陶和滋养。

卜灵晓也在尝试着做译者。也翻译过艾米莉·狄金森和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的诗歌,以及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很强的感受力和联想力,如果没有广阔的阅读面为基础,是很难翻译好作品的。”诗歌翻译的难点就是如何处理字里行间的情感和张力,尤其是对于意象派诗歌。卜灵晓花了大量时间去品读优秀翻译家的文本,去学习他们翻译的技巧。

卜灵晓在大学期间先后获得了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江苏笔译大赛二等奖、创新英语翻译大赛国家级一等奖……成功不是偶然,“你不能坐井观天,还是要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学习别人的长处。”

以竞赛为石发展自己

大一下半学期伊始,卜灵晓积极跟着导师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由于知识和经验的不足,卜灵晓在组织队员、材料收集方面都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在项目开始初期,卜灵晓几乎是寸步难行。幸运的是,沈从老师特地找时间与她单独交流,并为她推荐了相关的参考资料,使得后续研究有章可循。沈从老师告诉她,“凡事都有第一次,要勇于尝试,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

“在我看来,规划是立项的意义所在,你的人员如何选择,资金如何分配,资料如何找寻这些都要在前期做好准备。”虽然是第一次做大创项目,但是卜灵晓深刻认知到,“纸上谈兵没有意义,一定要付诸行动。”

项目进行期间,卜灵晓发现团队的思维很容易受到参考书籍原作者思维的影响,思维被固化后很难拥有自己的看法。在卜灵晓迟迟没有头绪时,沈从老师一句“为什么不先了解理论再尝试走出书本”给予她很大的启发。于是她每天保证三个小时去阅读新闻,在信息的收集中和原作者思想形成碰撞,她也没有局限于自己的认知,每天固定与成员一起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大量的材料阅读伴随着大量的时间投入,最终项目也取得了校级优秀的成绩。“虽然最终它的评级只是一个校级项目,但是我从中学习到的已经远远超过了项目本身。”

以服务为垒充实自己

“既然是自己选的工作,那就一定要拼尽全力把它做好。”学习竞赛之外,卜灵晓在班级里面担任副班长、团支书。

大二时,班级的同学面临着英语专业四级的考试。为了保证每一个同学的备考时间,卜灵晓协同班委提议把每周的集体自习改为统一模考。每一次测试过后,总会有班级同学愁眉苦脸地拿着试卷来请教卜灵晓问题,卜灵晓都热情地一一解答。“能帮助到他们我很开心,给他们解答的同时我也重温了一遍知识点。”最终,卜灵晓成功以85分的优秀成绩通过了专业四级考试。

闲暇之余,她也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活动。在诸多志愿活动中,她印象最深的是“纸笔传情”——为山区的小孩子寄去笔记本并在扉页为孩子们画画。

喜爱画画的卜灵晓自费购买了九本笔记本,并在笔记本的扉页上留上卡通画,写下浅显易懂的期望,寄给大凉山区的孩子们。当看到视频中孩子们收到自己画的本子,在老师的指引下对着镜头喊着“谢谢哥哥姐姐”时,卜灵晓一瞬间心里暖暖的,“看到他们拿到笔记本灿烂的笑脸,自己付出再多都是心甘情愿。”

永远坚定地坚持着自己的目标,永远踏实地去执行自己制定的每一个计划,永远用真诚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件事。秉持着“只要做了,就一定要做好”的目标,卜灵晓在外文这片土地上大步向前,用热爱和努力描绘出属于自己的篇章。


新闻来源:大学生传媒中心 夏颖 孙明锐 吴姝娴摄影:责任编辑:李居铭审核:刘尧

图片新闻

视点新闻

视频新闻

基层快讯

媒体矿大

文艺园地

矿大故事

光影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