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煤炭高等教育的源头,被誉为“矿业界的黄埔军校”。
她,历经14次搬迁,12次易名,被称为“长征”中的大学。
她,务实、进取,凝结着我国工科高等教育的缩影。
她,自强、坚韧,是当今全国唯一以矿业命名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她,就是中国矿业大学。
从1909年走来,她饱含风霜,怀揣着工矿报国的初心。
历经111周年的磨砺,她步伐坚定,肩负起服务国家能源战略的使命。
中国最早的矿业高等学府
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由英国福公司投资创办,开创了中国矿业高等教育的先河,是近代中国成立最早并延续至今的矿业高等学府。
实业救国、科学救国。在风雨飘摇的年代,年轻的学子胸怀着朴素的爱国热情。张广石,原名张世忠,矿大首届头名毕业生,各科学习成绩及总平均成绩优异,获得了编号第一的头号毕业证。广石为矿,国家在心,1935年他易名为广石,这种工矿报国的精神,成为一代代矿大人恪守的价值取向。
1915年6月1日,福公司与河南中原公司联合组成福中总公司,当日,路矿学堂易名为福中矿务学校续办。6月1日定为校庆日。
国内唯一的私立工学院
从路矿学堂到矿务大学,从矿务大学到私立焦作工学院,学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教员多曾留学欧美,工学造诣深厚,学生勤奋朴实,学风纯正,为“海内办理成绩较良之工校”。
教育家蔡元培曾担任焦工名誉校董,“好学力行”的题词,激励着一代代矿大人。工矿泰斗孙越崎,也走进学院的讲堂。私立焦作工学院名声日振,被誉为“东方的科罗拉多矿院”。
“教育英才,备物质建设之先锋;从事研究,求吾国学术之独立。”这是矿大人炽热的办学使命。铁锤、矿斧、钢轨,刻印在校徽上,也刻印在矿大人的心底。
源深流自远,行健天同功。朴实简练的校歌,经久传唱,生生不息。
实业救国、科技报国、教育兴国,这是矿大人的崇高理想。报国之志,信念之光,历久弥新。
抗战爆发,焦作工学院举校西迁。先迁西安,再迁天水,在陕西城固古路坝,与北洋大学、北平大学等学校的工学院联合组建国立西北工学院。
车轮脚板上即是学校,破庙荒宅中可为学堂。“坝上长夜”“七星灯火”磨砺了矿大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品格。
办学之初的40年,学校培育了一大批国家工程建设精英,为新中国储备了宝贵的人才和科技力量。
新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划归燃料工业部。为响应毛主席“开发矿业”的号召,学校迁址天津。焦工的师生员工及图书、仪器、设备,全部由焦作搬迁至天津,学校在焦作办学历史终结。学校更名为中国矿业学院,成为新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
时值全国院系大调整,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的采矿系师生转入矿院。北大地质系的奠基者何杰教授,我国第一台水力发电机、第一台材料试验机、第一台飞机发动机的设计者邓曰谟教授等一大批知名学者来校任教,汇聚了全国一流的采矿精英,学校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力量。
1953年,京津合校,学校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成为首都学院路上一座崭新的大学,引领了“八大学院”的办学辉煌。对于矿大人,京华岁月最是魂牵梦绕。师生们意气风发,天安门前狂欢,昆明湖上泛舟,长安街上挥洒激情。向科学进军,多项科技成果喷涌而出;为祖国健康工作,体育运动成绩斐然,成为延续至今的光荣传统。
50年代初,学校仿照苏联模式,面向行业进行教育教学改革。1953年,学校在行业内率先培养研究生;1954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作为全国煤炭高等教育的最高学府,吸引了国内高校相关专业教师进修培训,成为新中国煤炭科教人才的摇篮。
艰苦的华蓥岁月
1970年,学校奉命搬迁至四川。一个月之内,几千名教职工和家属以及急用物资进行了千里大搬迁,仅在北京原校址组建了留守处。
学校改称四川矿业学院,师生自己动手搞设计、开山放炮造水泥、建厂建矿建校舍、野山琅琅书声起。三汇坝、华蓥山,铭刻下矿院人的悲壮业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矿院人用坚强的意志和超强的事业心,谱就了一曲忠心报国的时代赞歌。
1978年,历尽磨难的四川矿业学院再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为全国首批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成为了煤炭行业的人才摇篮。
中国煤炭高等教育一流品牌
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学校走出华蓥山来到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复名为中国矿业学院。以中国为姓,以矿业为名,学校阔步走向中兴。
“第一流矿院、培养第一流人才”,矿业泰斗孙越崎对矿院发展寄予厚望。“学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数学大师华罗庚的亲切寄语已成为学校办学的宝贵精神财富。
1978年,国家恢复研究生教育后,学校在北京设立了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1988年,中国矿业学院正式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邓小平为学校题写了新校名。
1997年7月,经国家教委和北京市批准,学校设立了北京校区,“一校,两地,三校园”,学校形成了新的办学格局,即徐州校本部和北京校区两地办学,实行统一领导。随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独立办学,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成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办学实体。
2004年,学校成为全国正式拥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以工科为主,以矿业为特色,理工文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在时代大潮中,学校始终砥砺奋进。从中国矿业学院到中国矿业大学,从“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到“双一流”建设高校,矿大时刻站在高等教育国家队的最前沿,为煤炭能源行业进步和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铸就了中国煤炭高等教育的一流品牌。
始终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发展的矿大人,深入煤矿井下,探秘科技。学校培养了煤炭系统第一位硕士、博士,涌现出一大批站在行业发展前沿的科技领军人才,先后有6位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上第一个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工业性试验系统,中国第一台采掘机器人,中国第一个工业性煤炭地下气化基地……一个又一个中国第一、世界第一,为煤炭科技进步发挥不可替代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建设能源资源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进入新时代,面对国家能源革命的大潮,矿大人驰而不息前行在创新发展的大道上。
无论是煤炭安全高效开采、智能装备、能源洁净利用、矿山生态修复,还是生态安全、人工智能、资源环境领域,矿大人不断攀登、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和方向,正在世界能源科技教育舞台上发出响亮的中国声音。
降服看不见的“杀手”,矿大人为矿山定制“CT”预警技术,“动静叠加诱冲理论”“煤岩体冲击破坏的冲能原理”,为防治深部资源开采面临的冲击矿压灾害,提供矿大智慧,并在全球布下最大的冲击矿压监测网络。
心怀建设美丽中国的梦想,矿大人紧盯生态修复这一领域,做地球的“守护者”。在蝶变后的潘安湖畔,郑重发出“潘安湖宣言”,为资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提供“矿大方案”。
在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新兴领域,矿大团队二十年如一日,研发出电动汽车新型动力系统“黑科技”,这些自主创新的关键技术,将会使未来的电动汽车电机寿命大大延长、成本大幅下降,将成为拉动电动汽车经济的新引擎。
无论是今朝的中国矿大,还是往昔的路矿学堂,好学力行、求是创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这一脉相承的校园之魂,支撑着矿大人瑰丽的精神殿堂。
胸怀天下,造福人类。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发展。矿大人在前行的路途上,书写着奋进者的华章。
2019年6月1日,中国矿业大学隆重召开建校110周年创新发展大会。2019年7月15日,中共中国矿业大学第十四次代表大会胜利开幕。
新时代奋斗的号角已经吹响!全面开放,求真务实,崇尚学术,追求卓越!中国矿业大学发出了建设能源资源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铮铮誓言,开启了跻身特色型世界一流大学前列,成为全球能源资源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的推动者、引领者的伟大征程!
站在新起点,矿大人信心满怀不畏任何艰难险阻;面向未来,矿大人壮志在胸勇于迎接所有机遇挑战。奋斗自信的矿大人,正阔步走向更加卓越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