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专注、热爱”是她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简单地过好它便是对自己负责”;对于教学,无论是钻研学术,还是指导学生,她都尽力而为、全心投入;提起学生,她的脸上露出诚挚的笑容,“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也是在真诚地待生活、待自己。”
公共管理学院段鑫星教授已扎根教育沃土35载,她坚守教育本心,一路兢兢业业,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
发掘潜能,培养“内驱力”
从教35年,对段鑫星来说,教书育人早已融入了自己的生命。“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交叉学科专业背景,更让她在引导学生全面成长、关注身心健康等方面深有体会。
“学业是学生之本,研究是研究生之源,这些都需要学生自己去做好。”在段鑫星看来,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潜质和能力,应当充分地尊重他们。教师要做的,是引领学生用内驱力去体验、探索、成长,和学生一起找到适合他们前进的方向。
段鑫星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在实践中领悟。若有志于学术,准备攻博,段鑫星会多给学生提供参与科研项目、整理著作资料、参加学术论坛的机会,并鼓励他们多研究文献,打下良好的学术基础;对于有从事辅导员、公务员等行政工作想法的学生,段鑫星积极推荐他们担任兼职辅导员或研究生助管等,为就业积累经验……
段鑫星会和每一名刚入学的研究生进行一次深入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未来规划和学业安排,有针对性地培养。2016级硕士生李杨最初打算毕业就参加工作,段鑫星向李杨积极推荐实习单位,和他共同寻找实习机会。李杨经历了半年实习后,发现自己更喜欢做研究。在段鑫星的指导帮助下,李杨遵循自己的愿望,毕业后继续攻读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
“老师十分注重让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潜能。”谈起导师,学生们都感激地说道。2018年,段鑫星指导学生获得“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也是我校文科类学院获得的首个金奖。
春风化雨,以爱润心田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要成为学术共同体、人生共同体与价值共同体。”对于学术,段鑫星一丝不苟,积极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每两周,组织学生们进行一次学术研讨,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一起相互讨论,分享信息和看法;每过一学期,指导学生对学业进行一次阶段性总结;每一学年,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年终汇报,师门中逐步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术氛围。
“爱是点点滴滴的付出,师生之间亦是如此。”平时,段鑫星更像一个“家长”,全方位关注学生的成长。她坚持每年和学生们至少团建一次,将“快乐学术、健康生活”的理念融入其中,传递给学生。无论是一起摘草莓、火龙果,一起去南京雨花台、徐州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进行红色旅行,抑或是邀请学生来到家中吃一顿热腾腾的火锅,段鑫星将满腔热爱倾注在学生身上。用心于师生间感情的联系,尽心于学生间情谊的联络,段鑫星把行动落到了实处,更落到了学生的内心深处。
学生们说:“段老师十分注重大家的联络和互动,师门中有着紧密的内部联系,这让我们真正成为了一个团队。”
学生生病住院时,她不顾工作劳累全程接送,利用下班休息时间赶去看望;学生遇到情感问题时,她会耐心开导分析;面向全校学生坚持开设“恋爱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公共选修课程多年,并提供免费心理咨询,广受好评……段鑫星尽己所能,用真心关爱、温暖着每位学生。
热心公益,脚步不停歇
除了做好教学科研工作,段鑫星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每年,段鑫星都会为高校、企业和乡镇开展各类公益讲座,将“心理素质提升”“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等知识传播给大众,走遍了全国百余所高校和企业,累计受众人数达20万。
2020年疫情以来,段鑫星将公益讲座从线下搬到了线上。有一次,在开展“针对疫情后大学生情绪纾解”讲座时,在线人数一度达到了两万,直播回放达到15万人次。她还创办了“爱心理爱生活”微信公众号,精心制作了近百条语音及数十条视频,为大家进行情绪疏导。“能够有机会为社会再多献一份力,是无比幸福和幸运的事。”段鑫星说。
多年前,段鑫星从在甘肃支教的学生口中得知,当地一所小学存在着资金短缺难题。她便每年都会为孩子们送去教育公益费用。这一送,便是12年。段鑫星并未将此事告知被资助的孩子们,她说:“我不想让孩子们因为这些公益资助而感到压力,我只是想为他们做一点事,希望他们也可以接受到和其他孩子一样的教育。”
段鑫星的真诚与热心,也深深感染着她的学生,大家积极前往边远地区支教、为社会弱势群体募捐……目前,段鑫星的学生们还都参与了困境儿童的心理援助工作,他们走入家庭,为孩子们送上个性化的心理支持,也在实践中丰富了自己的人生经历。
从教以来,段鑫星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5部、教材8部,译著22部;培养出大批优秀毕业生,早已是“桃李满天下”。她说,“学生是我成长的动力,正因为学生的朝气蓬勃,教师这个职业才永远年轻。”
简单生活,专注做事,热爱教育,真诚待人。未来,段鑫星将会继续陪伴在学生身边,用真情引领学生成长,成为他们最坚实的后盾,做并肩前行的“同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