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西北联大的命运交响曲——观《古路坝灯火》有感

发布者:李秀发布时间:2020-12-14浏览次数:237

或许在看过《无问西东》后,你曾感叹过战乱之时西南联大学子无畏无惧、勇于奉献的精神,也曾为国家危难存亡之下的教育事业的存留而深感揪心。而在光鲜之外的角落里有一部影片——《古路坝灯火》,叙写了西北联大于抗战时期师生同心、治学奋进的殷殷家国情。

回首过往,这是一阙横跨百年发生于西北大地的命运交响曲。影片开头介绍了时代背景,战乱动荡,全国高校奉命整合成两部分分据南北,以西北工学院为代表的西北联大师生迁移至陕西、定址于古路坝。以天主教堂为主要住址,学生散居农户家中,师生开会也仅在一个简陋的草棚下进行。

该影片以两个线索进行叙述,一是刻画了秉持公正、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李院长形象以及为学生着想,心地善良的鲁教务长形象。两人多次就学生升留级考试、粮食供给问题有所讨论与争执,而正是在两人对各自观点的论辩中,教育的目的与对教育的深刻认知也愈发清晰。思想的火花,亦在李院长与鲁教务长就是否破格录取余专员的儿子的强烈争执时亮彻。“人情大于王法”直指千年中华文明积弊的心脏。“如果我们都不能秉持原则、坚守道德,那就是把倭寇打回东洋,也只是暂时的!”可见老一辈教育家对规则、对法度的坚守与信仰,对待教育事业的呕心沥血。尊重无疑是我们的指路明灯。对变革维新坚守原则还是受之于人而失去原则的慨叹,振聋发聩引人深思。

二是有志向有抱负的联大学生,一心向学,执笔抗战,养尊处优的公子哥吴建聪从自私、怯懦到主动捐献、大义凛然的转变;浩然正气的郑浩秋遇土匪无惧,挺身而出,面对家仇国恨,他在院长和弟弟的劝阻下,深思熟虑放弃投笔从戎,最终决定留在大后方“机械化工,熔塑刀枪”。因莘莘学子深知科技进步,国乃胜强。

影片中“灯火”也尽在细节场景中体现。在我看来,电影中共出现了三次古路坝灯火。一是初到古路坝,分配宿舍时的灯火,这是村民帮助学校教育的灯火;二是校务长去查看自习室时的灯火,教室内的学生伏案疾笔,煤油燃烧熏黑同学们的脸,这是先辈们刻苦学习,惜时如金执笔救国的灯火;三是徐丹凝与同学夜里谈心时村庄学校的灯火,她们谈论起以中国工科第一大学学生身份学习的无悔,这是知识改变妇女命运的灯火。灯火微弱,或许无法照亮一方土地,却使得教育之火在西北大地熠熠生辉,照亮了莘莘学子的求学报国路,凝聚了仁人志士为中华而奋斗的万众之心。

电影局限,刻画不尽百年前西北教育事业的史诗般发展历程,却也使艰苦环境下教书育人,联大学子心系八方的形象得以展现。影片的结尾,一年后首届毕业生从古路坝走出,53名学生投笔从戎奔赴抗日最前线。百年光辉历史,院士、将军辈出。“西岳轩昂,北极辉煌。巍哉学府,锻铸栋梁。……奠柱立基,首在学堂。佑我中华,此生志向。”

古路灯火,跨百年隔山海,愈燃愈旺!


新闻来源:信控学院 高双威摄影:责任编辑:李秀审核:刘尧

图片新闻

视点新闻

视频新闻

基层快讯

媒体矿大

文艺园地

矿大故事

光影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