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爱千载苏徐州

发布者:李居铭发布时间:2022-11-15浏览次数:11

当你在书本上看到“苏轼”、从别人的口中听到“苏轼”,你会想到什么?

我想,首先想到的应该是他的“文豪”身份吧。

他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吟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切思念。

他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中感叹“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真挚哀思。

他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壮志。

他在《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中低叹“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超逸格调。

他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高歌“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胸襟。

但你或许不会想到这样一位引领北宋文坛、流传千古的大文豪也曾为了一方百姓而奔走寻炭,也曾倡导地方冶铁业完成了从木炭炼铁到煤炭冶铁的华丽转身。

2021年的深秋时节,当我跟随苏轼研究院的各位老师和学姐们来到萧县白土镇。当我踩着杂草、踏着石头,一步步登上山顶时,我仿佛看到几百年前那个因百姓无炭取暖而心急如焚、焦急寻炭的苏轼,也仿佛看到因寻到石炭而欣喜的苏轼,他在这里写下《石炭》一诗:“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䃜万车炭。流膏迸液无人知,阵阵腥风自吹散”,快乐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苏轼虽然只在徐州做了两年的知州,却深受徐州人民爱戴,他以民为本,视民如子。

在当时,他领导徐州人民抗洪水、建黄楼,祈喜雨、劝农耕,兴旅游、弘文化,世人只道杜甫忧国忧民,然不知苏轼也曾为官一方,心系百姓,这也是苏轼,是那个渴望在政治上建立一番大事业的苏轼。

在坎坷的境遇中,他摆脱了精神上的苦闷与压抑,在事业上成就一番作为,他所到之处,都积极为民众办实事,处处留有“政声”:在凤翔他被称为“苏贤能”;在杭州他疏浚西湖,修建苏堤;在海南他又建医院和学校,他所到之处都能密切联系群众,深得当地人民爱戴。我想,这是苏轼在诗词文之外留给我们的又一宝贵财富:心系百姓之情,达济天下之心。

苏轼曾在《论书》中提出“无意于佳乃佳”的命题,本意是阐述书法艺术的一种创作状态和渐入佳境的路径与心态:学习书法不求做到世俗层面的最佳,或是无意于世俗层面的最佳,久而久之,就能够别具一格,自出新意。

而纵观苏轼一生,我想这句话也可作为他人生经验的总结,本无意于像世俗之人一样循规蹈矩地做官,甚至数次贬谪,境遇坎坷,然其一直保持一颗豁达之心,在其位谋其政,不论在哪,始终造福一方百姓,深受爱戴,终遗爱天下。


新闻来源:中国矿业大学新闻网摄影:责任编辑:李居铭审核:刘尧

图片新闻

视点新闻

视频新闻

基层快讯

媒体矿大

文艺园地

矿大故事

光影矿大